正文 第11章(1 / 3)

虐待動物的手段有很多種,比如通過屠宰、灼燒、刀割獲取動物肉或皮毛;惡意玩弄、不給動物提供居住、食物和醫療保護,以及拷打動物,或以不人道的方式殺動物等等,都是對動物的虐待。

不良行為的解析

為什麼有人虐待貓,有人卻喜歡虐待狗,還有的人對熊潑硫酸呢?在去除以營利性為目的的虐殺後,虐待不同的動物,會折射出當事人不同的心理狀態。通常,狗代表權威,如父親、上司、老師等,當事人如果懼怕這些人,可能就會表現得怕狗,而虐待狗則表示對權威的反抗;熊,代表母親,虐熊者通常是因為缺乏母愛,或者對母親懷有不滿、憎恨、厭惡心理;兔子和魚,則代表性、情,虐待兔子或魚的人,通常都是情感或性的方麵遭遇挫折、打擊;貓,代表柔弱、女性,通常女人或弱小的人喜歡虐貓,有些女人在伴侶情感出軌後,也喜歡虐貓,即把貓想像成第三者,來發泄仇恨。

虐待動物者,通常是因無法通過正常的途徑排解,由社會、工作、情感等方麵帶來的心理壓力。由於無法對現實中的人身攻擊等,隻能轉移目標,向弱小動物宣泄不滿,獲得心理優勢和成就感,是一種替代行為。長期下來這種行為會得到鞏固強化,形成習慣,就發展成了人格障礙。

一個人的行為模式與大家不一樣,我們就可以認為它是一種人格障礙。患有的人格障礙,其程度也有輕有重。輕者完全過著正常的生活,隻有與他緊密接近的人、親屬、同事和鄰居才會領教他的怪癖,覺得他無事生非,難以相處。嚴重的人格障礙者,事事都會違抗社會習俗,很難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

為什麼同樣的是遭受挫折,不同的人會產生如此不同的心理反應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當事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質不同。性格開朗、具有良好人際資源的人,都具有一個共同的心理品質:易信賴別人,遭遇挫折時,他們自然會較少地感到別人的輕視,易於向親友敞開心扉、傾訴與交流。他們的心靈更多的會得到親情、友情的溫暖和慰藉,所以能較快地從挫折的陰影中走出。而性格多疑、人際關係不良的人,他們內心缺乏對人的信任,遇到挫折時,易感於別人的輕視,容易自我封閉,以消極的態度預測自己的未來,不易從挫折中走出。對於後者,周圍的人應多給予關心理解,而不能簡單地給他貼上“變態”的標簽。

不良行為的危害

虐待動物,不僅對動物容易造成危害,同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虐待動物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往往性格孤僻、個性殘忍、行為偏激等,甚至有危害社會的傾向。事實上,虐待動物的背後,是孩子同情心的喪失。同樣,虐待動物更能誘發犯罪。

有人提出這樣的建議:“禁止在公共場所隨便屠宰各類動物,剝奪它們鮮活的生命。”曾有一個小孩子,在菜市場裏被宰殺活雞的場麵嚇哭,這就說明,虐待動物不利於青少年,尤其是幼兒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不難發現,現在很多虐殺動物事件的製造者,往往都是青少年,而且往往受過很好的教育,如動物園裏的黑熊被潑硫酸事件等。此外,現在的很多家長,為了哄小孩子開心,總是給孩子買些小動物做寵物,但卻忽視了教育孩子的意義,不隻他們的玩具。”

有犯罪學家研究表明,兒童時期虐待動物與成年後的犯罪有極大的相關性。因此,筆者建議,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心教育,在中小學生中樹立起“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利益”的觀念。同時,電影、電視應盡可能少出現虐殺動物的畫麵,以免青少年盲目仿效。

擺脫不良行為

一、心理方麵的預防與矯治

虐待動物兩大心理動機:

1.尋求心理的刺激。這種從虐待動物或人中尋求刺激的活動,古代就有,如鬥雞、鬥牛、角鬥士等。在網上發布的女子虐貓事件,不排除人為炒作的嫌疑。但即便是炒作,也說明這種東西還是存在價值的,它利用了人們追求刺激的心理,以此來吸引大眾的目光,滿足一部分人的取樂需要。長期進行這種殘忍的活動,人性就會扭曲。隨著對刺激的漸漸麻木,殺小動物就難以滿足這種心理了,虐殺的動物也會越來越大,這樣才能覺得刺激、過癮。

曾有媒介披露,有一些地方開設了射殺動物的娛樂活動,參與者拿動物的痛苦取樂,從動物的哀鳴、掙紮、抽搐、流血中尋求刺激。在國外的一些國家,有的電視台還專有獵殺者的節目,甚至在網上還出現了自殺、殺夫殺妻日記等,這些都是人們獵奇心理的一種扭曲。這種血腥的場麵,將人類潛意識中的獵殺性喚起,這種行為長期下去,人格就會出現障礙。

2.排解身心壓力。虐待動物除了為尋求刺激的扭曲心理,還有因學業和生活的壓力比較重,焦慮過度,而造成的行為反差和行為障礙,就利用虐待動物的行為,將自己的壓力轉嫁,是一種釋放的途徑。偶爾這樣做,是應付壓力的方式不當,但若是經常這樣做,可能就存在著人格障礙。戀物癖患者在遇到挫折時,會拿自己的寵物出氣,後悔時又對其十分愛惜。就像那個玩母兔的學生,做出“迷戀”小母兔又虐待它的舉動,不會排解壓力與焦慮,隻是想通過虐待動物,達到心理上的釋放和平衡,可以說心理狀態已到了較嚴重的病態。

克服這種行為的最好方法就是教育,對於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我們都應當同情它們。因此,從小就要加強對孩子們的同情心教育,讓孩子們對人、對動物都充滿愛心和關懷。

二、道德方麵的預防與矯治

1.熱愛祖國應該是永恒的話題,它不應該成為一句空口號,而應體現在行動中。可以想象到,一個連動物都不喜歡的人,他會愛國嗎?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利用各種方式,強化愛國情操,促使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得到升華。

2.熱愛生活,積極關心周圍發生的一切,當然也包括動物。隻有熱愛生活,才能實實在在擁有生活,才能得到生活的回報,才能更加充實完美。

三、法製矯治策略

許多國家,都製定了一套適合自己國情的小動物保護法。當然,在我國也有此相關規定,如《野生動物保護法》,但對於一般的動物還設有立法保護。不過家庭、學校、社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向學生宣傳、教育各國現行的動物保護法,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的法律教育。

德國的《動物保護法》規定:每個與動物打交道的人,必須仁慈地對待動物,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相應的物質條件。《動物保護法》還強調,必須把人以外的動物,列入道德關懷的範圍之內,凡是人為給動物造成痛苦的,都要追究法律責任。法律規定,一般傷害動物將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將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棄犬者需繳約折合人民幣23萬元的巨額罰款,嚴重虐待犬者最高可判兩年徒刑。德國法律賦予警察監督、糾察、取締虐待動物行為的權責。

意大利的《動物保護法》規定:狗主人可以騎自行車遛狗,但其速度不能使狗太勞累;如果狗主人三天不遛狗,將被處以最高達650美元的罰款。主人不能給自己的寵物染色,或為了美觀,截去寵物身體的任何一部分,如割掉狗的尾巴等。虐待或遺棄寵物者可被判入獄1年或罰款1萬歐元。

英國現行的《動物保護法》是1911年通過的,之後陸續出台了很多專項法律,比如《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園動物保護法》、《實驗動物保護法》、《狗的繁殖法案》、《家畜運輸法案》等。在保證動物不受虐待等方麵,規定得非常細致。例如,在英國,養動物的人要以最好的措施對待動物,沒有達到法律規定的,將遭到他人起訴等。

33、縱火行為解密

縱火行為,是一類為了獲得愉快、滿足或緩解緊張,而以反複縱火為主要表現的心理障礙行為。近幾年,縱火的案件頻傳,造成的財物與人員損失不少,但是凶手卻逍遙法外,難以逮捕。有些縱火者的動機頗為清楚。例如,媒體所揭露的因情生妒、縱火泄恨等事件——縱火者為了發泄、報複、威脅,選擇放火來達成他的目標。但是也有些人縱火,並沒有任何理由。他們不要錢,也不是為了泄恨,還沒有什麼話想說——他們縱火,純粹隻是為了縱火。這在精神醫學上,稱之為縱火行為。

事實呈現

例一:某個小鄉村,在三年時間裏發生了27起火災,而放了27把火的嫌犯,竟然是個未滿15歲的少年。縱火少年說,第一次縱火是為了報複,那時他才13歲。但現在,他已經縱火上癮了,三五天不縱火,晚上就睡不著覺。當看到全村人救火時,就會感到很興奮,覺得自己像個村長,指揮著全村人。

例二:某工廠職工小郭,在單位上班時,趁車間沒人,將車間裏的生產原料苯,用勺盛放起來,藏在草叢中。晚上10時下班後,他來到一閥門廠工人宿舍南側的窗戶前,將勺中的純苯潑進屋內。由於純苯揮發與屋內點燃的蚊香相遇,從而引發了爆燃,致使一名無辜的土家族姑娘頭頸、軀幹、臀部、四肢60%Ⅱ—Ⅲ度燒傷,法醫鑒定為五級傷殘。當被訊問到作案動機時,小郭的答案卻是“我隻是為了好玩”。

例三:兩名初中學生在某網吧內玩耍時與服務員發生糾紛,於是起意報複,遂購買了1.8升汽油將該網吧付之一炬,致使25人死亡,這25人之中近半數是該網吧附近高校的學生。

例四:某商行臨時司機李某,意欲盡快成為正式職工未果,遂將目標轉移到錢上。某日,他同其他兩名員工,從外地收回貨款12萬餘元,頓起貪念。於次日淩晨,進入某商行,殘忍地將守店人殺死,撬開存放巨款的鐵櫃,盜走現金6萬餘元。隨後,張某為了製造假象,縱火焚屍滅跡,倉皇逃走。

例五:羅某由於打麻將而與崔家結怨,為泄私憤,羅某找來汽油點燃了崔家開的雜食店。放火後又將崔家房門鎖死,並在窗口窮凶極惡地堵截逃生的人,最終造成4人被燒死的慘劇。

例六:某法院對左某作出了有期徒刑18年的判決。左某自1995年以來的13年間,共縱火犯罪26起,燒毀房屋、車輛、燒死牲畜等價值人民幣41萬元,受害群眾達30餘人。當問及他放火的原因時,得到的結論是“我一看見火就激動,我選擇那些不好的人(他的是非觀念)給他放火,時間長了不放火我就難受……我就愛看著大火”。

行為概述

縱火行為產生的原因有多種,從社會心理因素方麵來分析,縱火行為的發生與早期受父母排斥,同父母嚴重隔離有關。眾所周知,養育方式可影響正常人格的發展,兒童時期的不合理教養,會導致孩子人格的病態發展。父母對孩子關心不夠、經常爭吵、分居或離異,態度粗暴、過分苛求等,都會對孩子人格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使孩子性格偏離正常,變得孤僻不合理。性情容易衝動或具有攻擊性,亦或是情緒不穩定,伴有焦慮、抑鬱心境等。這些都是由於父母的教養方式不對,而造成的人格特征,是縱火行為產生的潛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