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現代藝術科學
藝術是一門學問,是一個學科。盡管對於“藝術科學”還有一些爭議,但是科學就是科學,隻是要區別的是“藝術科學”而不是“藝術科學化”。
藝術作品是由藝術形式形成,藝術形式是藝術科學的一部分。但是,絕不能就此推理為“藝術科學就是藝術作品”。作品是經藝術形式傳達的,形式是概念的外表,外表就是外表,概念就是概念,內涵就是內涵。
藝術學是人類在長期曆史發展進程中發現最早、運用最廣泛、普及率最高的一門科學。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很久以前人們並沒有把它提高到科學的高度,隨著人類綜合文化、文明的進步,藝術在人類生存、生活各方麵各層次的影響逐漸加深,以及由於人類自身的改變,開始對人類精神產生影響的藝術研究引起重視。初始的研究還是建立在哲學的美學基礎上的。隨著人類科學觀念、社會觀念體係的發展和日益完善,對藝術的科學性研究愈加重視,雖然還有一些定義的爭議,但不影響具有科學價值的研究進程,因為科學研究本身就是對客觀存在的現象進行研究的行為,不論有沒有結果,過程本身就已促進和完善科學化,這是其意義所在。而對於藝術創作實踐者,其藝術創作探索,科學研究探索,都是對自身的完善與進步。
藝術與人類生產、生活相關,與人類精神、意識形態有直接的聯係。藝術科學是研究人的情緒產生及狀態,研究藝術功能和社會成效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係,並與自然科學一樣,把基礎理論轉化為實踐應用的科學。“感動人”是藝術的重要功效標準之一。作為基礎學科,藝術學不僅應用於娛樂活動,表現為繪畫、唱歌、跳舞……更多的現象證明還向許多學科滲透,如建築、商業、宗教、教育、經濟等人類生活的多層領域。
自19世紀以來,藝術科學便被理解為對過去和現代的藝術的各種研究,這些研究基於哲學(美學)的基礎進行,重點從人類學上展開,也涉及了建築、繪畫等有關的史前史和古代史、人類學和民俗學。將藝術科學與美學(後者被看做為哲學)分別研究,探討藝術和自然的美感問題。在強調藝術科學與曆史方法的關聯中,探討與心理學的聯係。
1 藝術科學研究方法
常規科學研究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實驗科學方式,目的是為了檢驗科學理論或假設所進行的實驗科學;另一種方法是理論指導研究方式,由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推理出新的判斷和理論。
藝術科學不僅包括手段、形式、技術,而且與人的思維、意識、情緒、認識等心理活動密不可分。人,首先是自然人,根據人類發展、生存的特性及規律,以人類學和社會學為基礎對藝術的直覺、情緒反映研究,以自然科學的基礎神經生理機製、能量代謝、三羧酸循環等已知前提為依據得出科學的、有價值的判斷。
2 藝術科學的核心內容
人類對藝術的追求和探索從未停止,而在最基礎的方麵,探索藝術的基本屬性也從未停止。藝術,同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樣具有多種屬性和關係,在自然環境中的地位,與其他事物矛盾中的地位都不相同。若想鑒別事物的基本屬性,首先應該站在總體把握和分析的角度去審視,從整體關係中找出事物矛盾運動的規律和其所處的地位、作用。所以,我們首先要從社會學、人類學審視,也要深入藝術形式內部,去找出它的基本特點和規律,從研究藝術的自然狀態入手,然後才能對藝術科學做出客觀、真實的評價。
古今中外的文學家、藝術家無不將情當做藝術的發源核心。藝術的核心源是“情”,藝術由情而發,由情所感,由情所享。托爾斯泰在論藝術起源中說,必須“建立在人們能夠受到別人感情感染這一基礎上”,“藝術起源於一個人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自己重新喚起這種感情,並用某種標誌表示出來”。托爾斯泰所傳達出的是藝術目的是“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因此“情”即是藝術的核心內容。藝術科學是研究“建立在人們能夠受到別人感情感染這一基礎上的”內容和形式,以及它的現象和規律。
3 藝術是情緒,科學是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