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結尾:龍歸故裏(2)(3 / 3)

我於10月15日返回天津,與皇帝進行了一次深刻的交談。10月21日,我到上海以代表人員的身份出席“太平洋會議”。這段時間,報紙上刊登各種言論,很多文章中提到皇帝會受到我的影響,還說皇帝會回到滿洲執掌皇權。某些中國人希望我可以勸說皇帝回心轉意,但是,皇帝已經下定決心了,我毫無辦法。對此,我寫信給這些人。後來《國民評論》刊登了這封信。

我於11月10日在南京接到一個緊急通知,任職中國財政部長、外交部長的宋子文先生要見我。當時,他拿給我一份電報。電報內容是讓宋子文先生轉告我,皇帝需要我的幫助。可以猜到,這是民國政府發來的,他們希望我能阻止皇帝回歸滿洲。對此,我對宋子文先生說,皇帝非常清楚我的活動,假如他需要我提供援助,隻要他親自對我說,我就立即采取行動。

我於11月13日回到上海,接到一個以個人名義發來的電報,說是皇帝已經動身去滿洲了。

當時,中國民間正流傳皇帝被人強行扣留的說法,很多西方人也相信。不過,這並非事實。又有人說,位於南京的蔣介石以及位於北京的張學良收到了皇帝和皇後的電報。電報說,皇帝和皇後請求他們的庇護。這是謠言,還有人說皇帝表示,寧願與皇後一死,也不會在滿洲稱帝。假如皇帝真需要他人庇佑,他也不會求助於蔣介石和張學良。假如皇帝並非自願到達滿洲,那麼隻要他能逃到開往英國的輪船上,他就可以脫離危險。鄭孝胥不是看守皇帝的人,皇帝去滿洲是他自己決定的。而且那些忠於皇帝的官員,例如鄭孝胥等人也跟隨他去了滿洲。

我就不再描述後麵發生的事情了。皇帝在遼東半島以及湯崗子溫泉休息了一段時日,之後他收到邀請函,請他擔任滿洲政府的臨時領導人。其實,這個職位同段祺瑞在1924年的職位相同,都是臨時性的。不過,這次運動是為了推行帝製。皇帝乘坐專列駛向滿洲,中途因為地方官員的致敬而多次停車。這些人一邊喊著皇帝一邊下跪行禮。其間發生了一件令人感慨的事情,列車經過沈陽清朝祖先的陵寢時停下了,皇帝向祖先祭拜之後才繼續北上。

皇帝最終回到了他的故鄉。

沈陽的陵墓中,有一座是太宗皇帝的。太宗皇帝於1643年駕崩。1644年,清兵進入北京,明朝覆滅,太宗皇帝在17世紀30年代讓滿洲獨立。他不肯歸順明朝,自封帝王,建立大清國。三百年後,太宗皇帝的繼承人回到了這裏。這裏可謂是太宗皇帝一族的家。皇帝要在這裏襲領滿洲皇帝的稱號和地位。政界泰鬥唐紹儀在1925年就已斷言,宣統皇帝會重新獲得這份“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中國聖賢有雲: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皇帝曾經擺脫了各種危險:中國革命帶來的危機,袁世凱野心稱帝,張勳魯莽複辟,軍閥爭戰不止,馮玉祥無情的暴行,反對清朝的狂熱分子進行的暗殺計劃,忠實支持者的熱情,1931年11月的某個夜晚後,皇帝就一直處於種種陰謀詭計中。正是那個夜晚,他不得不離開他眷戀的出生地。他在那裏成長,也在那裏感受到了世態炎涼。

如今,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他所遇到的危險不止這些,皇宮內人心的黑暗,製度的腐敗,道德的淪喪都會讓他的身心遭受傷害。不過,他克服了這些困難,健康地成長起來。假如聖賢們所言非虛,那麼他即將有一個充滿光明的未來。不過,清楚他性格的人都明白,假如國家沒有安定,國民沒有擺脫困境,從此安然生活,他是不會停下腳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