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不僅孕育了人類,而且構成了人類的生存環境,向人類提供各種生活資源。我們稱地球為人類的母親。然而,人類對地球母親的了解卻是很少,並且留下了一個個謎等待人們去探索:自有文字記錄以來,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五千年,然而地球母親究竟高壽幾何仍是一個謎;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有缺陷的,東非大裂穀及海底深處的大裂穀構成了地球上難以愈合的大傷口,這些傷口留給人們許多不解之謎;全球各地在地質曆史中曾發生過四次大冰期,並且將來還會出現,令人不解地是:為什麼地球上會出現寒冷的冰期呢?人類活動與水緊密相聯,可是地球上最初的水是從哪裏來的呢?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大陸漂移說,但對造成大陸漂移的原動力卻有種種推測……
在科學並不發達的過去,猶太學者根據《聖經》的上帝創世說,推算出地球的曆史不過6000年左右。而我國古人則推測:“自開辟至於獲麟(指春秋時魯哀公十四年獵獲麒麟事,即公元前481年),凡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以上的推測雖然都認為天地自形成以來經曆了一段漫長的歲月,但他們的猜測卻純屬臆想,毫無科學根據。
18世紀末,隨著現代星雲說的出現,使上帝創世說受到了衝擊,同時,對地球的起源及地球的年齡開始嚐試用科學方法來探究。
1854年,德國科學家赫爾姆霍茨根據他對太陽能量的估算,認為地球的年齡不超過2500萬年。
1862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湯姆森根據地球形成時是一個熾熱火球的設想,並考慮了熱在岩石中的傳導和地麵散熱的快慢,認為如果地球上沒有其他熱的來源,那麼,地球從早期熾熱狀態冷卻到現在這樣,至少不會少於2000萬年,最多不會多於4億年。
湯姆森的推論引起了各種爭論,莫衷一是。直到20世紀科學家發現了測定地球年齡的最佳方法——同位素地質測定法。科學家運用這種方法測定出岩石中某種現存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以及測出經蛻變分裂出來的元素的含量,再根據相應元素放射性蛻變關係式,就可以計算出岩石的年齡。迄今,科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岩石有38億年。然而,也有人認為,38億年的岩石是地球冷卻下來形成堅硬的地殼後保存下來的,它並不等於地球的年齡。
那麼地球的年齡到底是多大呢?20世紀60年代以後,人們在廣泛測量和分析那些以流星形式墜落地球的隕石年齡以後,發現大多數隕石在44億年~46億年。60年代末,美國阿波羅探月飛行,測取月球表麵岩石的年齡也在44億年~46億年。因此,在我們今天的教科書上,或一些科普讀物上,都將地球的年齡定為46億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