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0年,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兩篇著名對話《泰密阿斯》與《克利斯提阿》裏,曾提到一個美麗的大島國:即大約在公元前12000年至前9000年間的一個名叫亞特蘭蒂斯的大西國,或叫大西洲。說該洲地大物博,麵積有2000多萬平方千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經濟繁榮、科學發達、國富民強。位於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在美洲、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大西洋中。

然而,大西洲到哪兒去了?為什麼它幾乎在一夜之間便從地球上消失了呢?哪兒是它的家?又是誰毀滅了這片美麗富饒的大陸?……2000多年來,無數熱心的科學工作者在尋蹤覓跡,在苦心竭力地思索早在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謝裏曼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部發掘出邁錫尼文化遺址。35年後,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又在希臘南端的克裏特島上發掘出更早的米諾斯文化遺址。於是,人們不約而同地將它們與失蹤了的大西洲聯係起來,許多學者認為,現存於地中海中的克裏特島,就是大西洲東部的殘餘部分。大西洲的主體部分已沉沒於地中海。他們的解釋切中肯綮:“一場突如其來的火山、地震、海嘯連續爆發,吞沒了大西洲大陸。”

學者們通過對近代火山的研究,證實了引起這場大浩劫的源頭,在桑托林島位於克裏特島以北約113千米處。這裏曾發生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發,隨後又掀起附近海麵的大海嘯。但是,這一觀點存在兩個明顯缺陷:不能解釋米諾斯文明與大西洲繁榮在時間上的巨大差距相差八九千年;更不能解釋地中海與大西洲在麵積上的差距。

與此同時,一些學者發現,整個大西洋海底被一條2743米高的海底山脊分割成兩部分。其北部從冰島開始,蜿蜒南下,南部則直抵南極大陸架。但是,在大西洋東端的亞速爾群島附近,這條海底山脊變得寬大起來,且巍然隆起,由東至西寬度幾近402千米,南北則長達1091千米。在山脊的北部,有不少海底火山,有些火山突兀在海麵,形成現在的亞速爾群島。因此,亞速爾群島附近海域下麵的這條寬闊的海底山脊,可稱為亞速爾高原。這片高原無論形狀、大小,都與柏拉圖筆下的大西洲相似。而從海底800米處取出的岩芯也表明,在12000年~17000年前,亞速爾海底高原應是一塊陸地,學者們認為,這塊陸地應該就是大西洲。

1974年,蘇聯海洋考察船在直布羅陀以西300海裏處,即亞速爾群島海麵下發現一座海底城市,人們因此認為這便是大西洲的城市遺址。

1930年,為了支持大西洋東端海域就是大西洲沉沒所在地的觀點,專家們通過對北美大西洋沿岸的一次航空測量來加以說明。在那次測量中,人們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理斯頓市附近海岸,發現了一處“古戰場”。地麵上布滿大約3000個圓形和橢圓形的深坑,似乎是遭到一場來自西北方上空的許多巨礫隕石襲擊的結果。另外,在加勒比海靠近波多黎各島附近海底,有兩個深達2700平方米、方圓71.7萬平方千米的凹陷地帶。這就是波多黎各地溝。如何解釋這些數以千計的深坑與巨大的海底地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