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叫墨克的專家提出,大約在11000年前,一組環繞著太陽運轉的星團——阿多尼斯星團中的一顆小行星,突然脫離正常軌道,以雷霆萬鈞之勢,從西北撲向地球,從而使正處於興旺中的大西洲遭到毀滅性打擊。這就是原屬大西洲的波多黎各地溝的形成原因,也是曾受到波及的美國查理斯頓海岸“古戰場”的來曆。

然而到了1958年,美國學者範倫坦博士卻提出,大西洲不在大西洋東端,而在大西洋西端的巴哈馬群島海域。範倫坦發現,在巴哈馬群島海底,有形態不一的幾何圖形結構的城牆,長達幾百千米。這條海底長城全部由每塊16立方米的大石塊砌成。還有幾個碼頭和一座棧橋,應該是沉沒了的港口遺址。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探險者又先後在巴哈馬群島以西、以南的古巴、海地附近海域,發現一些水下金字塔及其他建築遺址。於是,關於加勒比海就是大西洲沉沒所在地的推測,便得到更多人的附和。

2000多年來,人們始終相信充滿理性主義光輝的大思想家柏拉圖決無戲言,相信大西洲的得名絕非平白無故。然而,大西洲,它究竟在哪裏呢?

知識點

柏拉圖

柏拉圖(約前427-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裏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大哲學家。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死後,他遊曆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意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後逃回雅典,在一所稱為阿卡德米的體育館附近設立了一所學園,此後執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

延伸閱讀

柏拉圖的“理想國”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世界: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製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平等。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分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柏拉圖在《律法》中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