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裏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一首《永遠是朋友》的歌曲撥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令人至今久久不忘。在當代社會中,傳統友誼的內涵十分豐富,友誼也常受到利用而被玷汙,友誼的誤區比比皆是。但是,我們堅信,“有了朋友,生命才顯示出全部的價值。智慧,友愛,這是照亮我們黑夜的唯一的光亮”。(羅曼·羅蘭)人生活於社會,要和睦相處,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關心。我們要學會交友,改進人際關係,使生活更為充實。
第一節巧分朋友旺人脈
“不要指望一位密友帶給你所需要的一切”,這是美國作家帕爾曾說過的一句話。由此我們可以領悟到人的一生需要很多朋友。當你的交友廣泛時,許許多多具有不同品質及特點的人就會成為你的朋友。你想要維護好這些友誼,又要處理好事業,這就會使你為求得這兩者之間的一種平衡而煞費苦心。這時,為了更好打理事業,且不被朋友分散精力,就需要對朋友進行一下分類。
但是,麵對複雜的人群,要十分客觀地將朋友分出類別也非易事。因為每個人都有主觀的好惡,有時可能會把他人的一片誠心當成一肚子壞水,也可能把凶狠的狼當做是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提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等到被“朋友”害了才大夢初醒。所以在這裏我們為你尋找到一個方便的竅門,你可以把朋友巧妙地歸結成益友和損友兩大類。
1益友
“聖賢之君,皆有益友。”所謂益友,就是有利於自己任何方麵發展的有益處的朋友,它可以分為下麵三種類型。這類朋友都值得好好珍惜。
(1)事業的導師。這類朋友不一定是你的師長,但他們一定會在某些領域具有豐富的經驗,能經常在事業、家庭、人際交往等各方麵給你提供許多建議。當你遇到靠自己力量難以化解的難題時,他們也總能最及時、最認真地考慮你的問題,給你最適當的建議。他們會不斷激勵你,讓你看到自己的優點。人生中擁有這樣的朋友會成為你最大的心理支柱。所以,當你麵對選擇而焦慮、困惑時,不妨找他們聊一聊,或許能幫助你更好地理順情緒,了解自己,明確方向。
(2)成功的墊腳石。把朋友比作墊腳石,聽起來有些不恭,但卻最貼切。因為這類朋友常是一直支持你、維護你,並在別人麵前稱讚你的人。在你們之間通常會形成“你幫我,我幫你”的互幫互扶關係,使得彼此成為對方成長的墊腳石。同時,當你遇到挫折時,這類朋友往往可以幫你分擔一部分的心理壓力,他們的信任也恰恰會成為你的“強心劑”。所以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這種支持與鼓勵自己的朋友是最珍貴的。
(3)精神的伴侶。所謂精神的伴侶,是指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與自己誌同道合的朋友。這些人和你興趣相近,常是你最有可能與之相處的人。和他們交往會幫助你不斷地進行自我認同,你的興趣、人生目標或是喜好,都可以與他們分享。與他們在一起,會讓你有一種“默契”的感覺。你會因為想的事、說的話與他們相近,經常會有被觸摸心靈的感覺,就如同與他有了心靈感應一樣。這種穩固的感受“共享”會讓你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因為有他們,你更容易實現理想,並可以快樂地成長。
2損友
什麼是損友呢?說得簡單點就是,對你造成過損害或者會對你造成損害的朋友。比如自私自利的朋友、暗中破壞的朋友等,這些都是典型的損友。當然損友還包括對自己的品行產生不良影響的朋友。因為一個人的人品常會影響他的行事、判斷和價值觀。所以對於這樣的朋友,你則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1)暗中破壞的朋友。在你的朋友中,總會有這樣一種人,當你想征求他的意見時,他的回答讓你很失望,比如,他會答非所問:“你怎麼穿成這樣啊,像個婦男?”“你怎麼總是把事情搞砸?”不但如此,他還喜歡在人前批評你。這種朋友看起來總顯得比你老練,好像是你的參謀,實則是他們嫉妒心很強,更多的時候是想在眾人麵前貶低你,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2)自私自利的朋友。自私自利的朋友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問題。他們總覺得別人得到的多,自己得到的少,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因此通過任意擺布別人來滿足自己不平衡的心理。比如,你勞累了一天,剛鑽進被窩,他一個電話打過來,硬要你陪他玩通宵。你的解釋剛開頭,他便用“是不是朋友”等一堆話來責問你,讓你為難。
(3)性格過於陰鬱的朋友。當然性格上的不開朗、抑鬱不是缺點,但過於陰鬱的人,通常會很自卑,遇到問題沒有勇氣尋找解決的辦法。甚至處事偏激,極易走極端。他們會把你當成傾倒苦水的“垃圾桶”,並且要求你隨著他的好惡去憎恨他不喜歡的人或事。與這樣的朋友長期交往,他們的不良情緒就會影響你的心情和看待世界的眼光。
當遇到影響自己生活和情緒的朋友時,要學會拒絕。但千萬不要用強硬的語言指責他們,要盡量委婉一些,拒絕也要講究藝術。
通過對朋友適當的分類,無論是交朋友,還是找合作夥伴共事,都要有一個慬慎和警惕的心理準備,依據自己的判斷,決定自己和對方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感情的深度。這樣既可避免浪費自己的感情,獲得更多真正的友誼,也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甚至被他人欺騙利用!
要知道將朋友分類並不是一件壞事,通過對朋友分類,學會冷靜交朋友,這樣不但使自己明白誰是重要朋友,誰是一般朋友,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在以後的交往中不辜負真正的好朋友。將朋友加以分類並區別對待,是經營和拓展人脈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第二節朋友麵子要給足
有些人囊中羞澀也要注重服飾儀表,為什麼?原因之一,就在於服飾能直觀地表達一個人的麵子。衣服是人的外表,是人的麵子,隻要是稍微體麵點的場所,就會掛出:“衣冠不整,恕不接待”的告示。
道理很簡單,就因為麵子非常重要,沒有麵子,就不體麵,不體麵就吃不開,有時還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西楚霸王兵敗烏江的時候,就悲歎:“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所謂“何麵目見之”,也就是“沒臉見人”,更文雅的說法是“無顏見江東父老”。
所以,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讓別人看得起自己。懂得這個道理,交友就會方便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朋友一個麵子,相信會獲益匪淺。
俗話說,樹怕剝皮,人怕傷心。每個人都有虛榮心,都希望活得體麵。麵子對於每個人都極其重要,與朋友交往有沒有麵子,麵子是否真正足,決定友誼是否長久。
不過,這種麵子必須是你給朋友的,而非朋友自己爭的。不能像阿Q那樣,因為看見過殺革命黨,而未在場的人沒看見過,他便有了本錢,可以在講述時將唾沫飛到趙司晨的臉上,也可以揚起右手掌,照著王胡的後頸窩上直劈下去。
麵子要讓給朋友,不要去爭,爭麵子於己於友,都沒有好處,隻會傷了和氣。
西晉的富豪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典型的麵子之爭。王愷用麥芽糖摻和米飯擦鍋,石崇就用蠟燭煮飯;王愷用紫絲布做布幛40裏,石崇就做錦布幛50裏;王愷用赤石脂塗牆,石崇就用花椒和泥塗牆。最後,弄得晉武帝也來幫忙,他賜給王愷一棵二尺高的珊瑚樹,枝丫疏密相間,世間少見。沒想到石崇根本沒將它放在眼裏,拿起他的鐵如意就敲將過去,珊瑚樹應聲而碎,他回頭吩咐家丁回家取出珊瑚樹,讓王愷任意挑選,有三尺高的,四尺高的,弄得王愷惘然若失,垂頭喪氣。
石崇不會謙讓朋友,一下子讓王愷的麵子丟盡。王愷富有,這是事實,石崇卻非比不可,比的結果,自然是他的麵子十足。無論王愷是否接受珊瑚樹,有一點石崇心裏明白,雙方的麵子傷了,交情就更談不上了。石崇大可不必做得如此絕,假如他肯給別讓人一點麵子,那就是另外一種情形了。
交朋友,要懂麵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顧朋友的麵子。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麵子大,不把別人的麵子放在眼裏,如果碰上死要麵子的朋友,人家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臉皮和你對著幹,這樣做的結果,隻會讓你失去一個朋友,絕沒有半點好處。
西晉時,鍾會去拜訪嵇康,遭到冷遇,嵇康當時正在打鐵,沒空理他,嵇康“揚鏈不輟,旁若無人”,鍾會被大大地駁了一回麵子。他吃不消,於是就去報複嵇康。他向司馬昭進讒言,讓嵇康上了法場,人頭落地。
麵子爭起來很可怕,常常會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爭鬥。有些人就是這樣:無論恩仇,都要回報,因為,老子早就說過“來而不往,非禮也”,不但要回報,而且回報的級別,往往大於給予者。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樣,你傷了我的麵子,我一定要還以顏色。可是在爭鬥過程中又能得到些什麼呢?最後,隻能是兩敗俱傷。
其實,既然是以恩報恩,那麼與其傷朋友的麵子,不如給他一個麵子,讓他欠你的情,改日回報的麵子一定大於你給他的麵子,因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每個人都懂得。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茅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之所以一生追隨劉皇叔,就是因為劉備給他太大的麵子。劉備第一次屈身去請,臥龍適逢外出;第二次去請,臥龍正在睡覺;一直到第三次,臥龍才與他攀談,如此大的麵子,不報不行,這位曆史上最出名的謀士,被請出山時還是滿頭青絲,等到他去世的時候,已是蕭蕭一老翁了。不僅回報了劉備,這回報了劉備的兒子,最後死在戰場上。
朋友交往時,要學會如何用麵子。麵子用多了要磨損,所以拉下自己的麵子給別人,其實無異於補一下朋友的麵子,說通俗點,就是往朋友臉上貼金,貼金的事,不會有人拒絕,朋友隻會高興,隻會感激你。比如說,你有喜事臨門,朋友向你道賀,你如果說,“沾你的光,托你的福。”這樣一說,雖然使自己的光彩暗些,但朋友的臉上光亮些,這有什麼不好呢。
即使你對朋友的所作所為有意見,說的時候也要給朋友麵子,不要以為你們的友誼已經深到對方可以不要麵子的程度,平常多說些:“你的某件事做得挺棒、效果、反應都不錯”,然後,你再用“就是”,“但是”,“不過”等轉折詞來做文章。誰都知道,“但是”後麵的才是真正要說的話,“但是”前麵的話一定要說,因為它不是假話,也不是廢話,而是為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的客氣話。你若直來直去,直截了當,對方必然會覺得你掃了他的麵子,心中會反感。所以,委婉的話少不了。用心良苦,為朋友著想,保全朋友的麵子。怕的是朋友臉上掛不住,不能坦然麵對自己,弄得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友誼的分量也會大打折扣。
另外,給麵子要給得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的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禮遇,則成為極傷麵子的事情。
魯國大夫公父文伯在一次宴會上,特別請大夫露睹父作為貴賓。然而,在上菜的時候,放在露睹父麵前的一隻鱉,不知怎麼搞的,竟比別的客人的鱉小了些。露睹父的修養也不是很好,他看著四周的鱉,大為惱火,在惶惶賓客麵前大聲說:“等這隻鱉長大以後再吃罷!”說完便拂袖而去,搞得公父文伯十分尷尬,好好的宴會不歡而散。
為了一隻鱉,導致主客翻臉,看起來非常不可思議,但你要明白吃鱉就是吃麵子,如果這樣理解就不會奇怪了,在現實生活中要麵子的可不隻有露睹父一個人。
最後,謙虛、恭敬是給麵子的良方,它的妙處在於顯示你有美德,在朋友那裏成了給他麵子的一種最好表示。
在交際過程中,有時難免因為自己的一時粗心大意傷了朋友的麵子,這時,你還要學會補償。倘若你的傷害是無意的,傷害的程度又不大,這時,立即去補償,一般都能化解矛盾,不致演變成大矛盾。怎麼補呢?一是趕緊說對不起,真誠地向對方道歉;二是如果對方的麵子很大,便隻好自己責備自己,通過誠懇貶損自己,相應抬高對方,以補償對方丟掉的麵子。
以上用於平輩。若是長輩對晚輩,則是長輩要給晚輩一個更大的麵子。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賈母聽了鴛鴦的哭訴,知道她的大兒媳邢夫人幫大兒子找小妾後,氣得渾身發抖,因見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們原來都是哄我,外頭孝敬,暗地裏盤算我……”王夫人連忙站起來,不敢頂一句話。探春是個有心人,想王夫人有委屈不敢辯,薛姨媽不好辯,寶釵不便辯,李紈、鳳姐、寶玉不敢辯,迎春老實,惜春小,隻有她了。探春賠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有何相幹?老太太想一想,大伯子要收屋裏的人,小嬸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賈母笑道:“可是我老糊塗了,姨太太別笑話我,你這姐姐她極孝順我,不像我那大太太一味怕老爺,婆婆跟前不過應個景,可是委屈了她。”賈母對寶玉說:“你快給你娘跪下,你說太太別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紀了,看著寶玉罷。”寶玉聽了,忙走過去,便跪下要說,王夫人忙笑著拉他起來,說:“快起來,快起來,斷乎使不得。難道替老太太給我賠不是不成?”賈母說錯怪了王夫人,又當著眾人麵,不但傷了王夫人的麵子,也傷了自己“英明”的麵子,但她不能向王夫人賠禮,因為她既放不下身份,王夫人也消受不起。而王夫人丟的麵子,必須由賈母為她找回來,於是才有這麼多的拐彎抹角的事情。薛姨媽在血緣上是王夫人的妹妹,在身份上又是親戚,所以賈母先拿她作轉彎的契機,麵子就比較好看,寶玉是王夫人的兒子,賈母的孫子,輩分最低,而血緣最親,拿他作替罪羊,既不傷麵子,又不傷感情,賠了王夫人,自己又不虧。賈母的如意算盤,實在打得不錯,然而這裏麵最明智的,就要數探春,若沒有探春提醒,王夫人怎會從老祖宗那賺足了麵子?是探春給了王夫人一個大大的麵子,王夫人就欠了她一個人情,所以,你會明白,為什麼探春盡管出身低下,卻在姑娘們當中有很高的地位,甚至連趙姨娘,她的親生母親都不屑一顧,這都是因為王夫人格外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