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朋友多了路好走(2 / 3)

麵子好比人的衣服,可以遮掩身體。麵子可以作偽。但對朋友的情感卻必須是真實的。麵子有大有小,情感也有深有淺。但情感的深淺不以麵子的大小為轉移。無論什麼樣的感情什麼樣的朋友,給足對方麵子肯定沒錯。出於麵子為人辦事,難免敷衍,或盡力不盡心;出於情感為人辦事,則會盡心盡力,兩肋插刀。所以,麵子的善用,不是拿來辦事的,而是為了鞏固與朋友的人情。假如對方欠下自己人情,這是真實的東西,就不怕對方辦事不盡心,交友不誠心。

第三節友誼之花需嗬護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自己遇到困難時,認為某人可以幫自己解決問題,本想馬上去找他,但後來一想,過去很多時候本來應該去看望人家的,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了突然去找他,是不是太唐突了?甚至擔心遭到拒絕。這種顧慮的產生就是由於與朋友之間平時疏於聯絡的結果。

在茫茫人海中,既然你能夠與人相逢,那麼絕對是緣分不淺。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但關係卻值得珍惜和值得持續。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隨著見麵次數的增加而加深,久而不見的朋友自然也會日漸疏遠。

在西方,有些行為學專家曾經提出過這樣的理念,他們認為,每個人的一生之中,大概能夠與200多位朋友進行交往,而最核心的基本上會有50位左右。有些人看上去朋友甚多,但真正能夠稱得上交情深厚的朋友卻屈指可數,比如經常活躍在各種應酬場合的人士,看起來人脈資源豐富,但最後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雪中送炭的卻不是這些看起來熱情卻隻是點頭哈腰之交的人。

因此,在你通過各種應酬為自己的人脈奠定了良好基礎的同時,一定要時常對人脈網絡中的朋友進行感情投資。在與對方分開後,一定要與對方保持一種相互聯係、相互惦念的關係,即使現在不需要他的幫忙,也有必要和他隨時保持聯係。

如果你在需要他人支持的時候,才想起與他們聯係,那麼很快他們就會有被利用的感覺,這樣做非但不能得到他們的幫助,還很容易損害你們之間已經建立起來的關係。隨時和他人保持聯係,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機會。也許你在某次聚會中認識的一位經紀人,就是日後給你提供一些可靠的內幕消息的朋友。

交友本來就應該閑時多燒香才對。缺乏了必要的聯係,時間一長,再牢靠的關係也會變得鬆懈,再好的朋友也會變得互相淡漠。到時候再去求人辦事做生意,就會不知不覺中平添了一些障礙。

三國時的劉備,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劉備平時注重朋友之間的感情聯係,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有如此大命。

當年劉備在讀私塾的時候,十分聰明,又講義氣,因而他的同學與他都有很深的交往。後來大家分開後,劉備還不忘與這些同學時常保持聯係。其中有一個名叫石全的人,家中很貧苦,但是劉備一點都沒有介意他的家庭條件,常常邀請石全到自己家裏做客,與他暢談天下局勢。

後來,劉備在一次戰役中兵敗,到處受到敵人的追殺,此時,朋友石全冒著生命危險將劉備藏了起來,救了劉備一命。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需要維護,如果不懂得時常與朋友聯絡感情,再好的朋友也會漸漸與你疏遠。別相信酒桌上的朋友一時興起的時候說的“上刀山,下火海”、“為朋友兩肋插刀”之類的話,隻有用心嗬護經營與朋友之間的友誼,朋友之間的友誼才會持久彌香。

但是,生活中總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生就貪婪,對於自己所得到的不滿足,總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於是他們對於關注他的朋友,常掛在嘴邊的推辭就是:“我明天還要約見一些新客戶,真的是沒有時間。”

其實,一個人與他人的友誼就像是一個銀行,一個讓你可以存放所有友誼的銀行。你的每個朋友都是你在銀行裏給為你和他的友誼開設一個賬戶。你為了維係友誼而付出的真誠關懷和幫助服務都會成為你儲蓄進來的閑散資金。那麼,你的資金多少怎麼來計算的呢?當然是以你存入賬戶中的友誼多少計算,而不是你在銀行開設了多少空頭賬戶。

古時有一窮人,當他被富人從大門裏趕出來卻連一口米飯也沒討到時,他就發誓說:“如果有一天我發了財,我一定不會做個吝嗇鬼。我要把我的財產分給那些和我現在一樣受苦挨餓的人。”

碰巧,上帝聽到了窮人的祈禱,就出現在窮人麵前說道:“我可以幫你實現你的願望,因為我有一個有魔力的錢袋。這個錢袋裏永遠都會有一塊金幣,是拿不完的。我可以把我的錢袋給你,但是,你要答應我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窮人一聽自己可以馬上解決眼前的饑餓,立即興奮起來。

“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當你覺得錢夠了的時候,一定要把錢袋扔掉,那時才可以開始花錢。”上帝說完就不見了。

這時,窮人看到自己的身邊果真有了一個錢袋,而且裏麵裝著一枚金幣。窮人把那枚金幣拿出來後,裏麵果然又有了一枚,於是,窮人不斷地往外拿金幣。當他覺得餓了想要花錢的時候,他已經拿夠了一輩子用的錢了。可是,他舍不得扔掉那個錢袋。他忘記了自己當初對上帝的承諾,開始一邊花錢一邊繼續從錢袋裏往外拿錢。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窮人早已不再貧窮,可他依舊不停地拿。他的錢越來越多,但是他的身體卻變得越來越虛弱。當他的手再也提不起錢袋的時候,他還無力地對自己說:“我不能扔掉錢袋啊!”隨之,他倒在椅上,溘然長逝。

這個窮人貪得無厭,源源不斷地將錢從錢袋中掏出來,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他沒有讓金子實現價值,沒有幫助窮人買到吃的、穿的、住的,這些寶貴的資源完全被浪費掉了。

對於朋友也是如此。當你已經擁有很豐富的人脈資源時,你卻沒有認真去經營它,沒有讓它在你的事業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如同那個窮人雖然已經從錢袋裏拿了很多金子,卻舍不得花時間和精力用來幫助窮人一樣。你所積累的人脈最終也隻能如同那些被閑置的金子一樣,毫無意義。最後,荒廢了原本花費很大心血建立起來的人脈資源,回過頭來望去原來的朋友一個也沒有了。

朋友關係的建立和發展有其規則。你和他人的關係持續的時間越長,聯係越多,關係也就越深厚,你所得到的益處也就越多。而且積累的人脈關係包含著給予和收益的雙重內容,如果在不需要他們的時候還繼續保持與他們的聯係,那麼當你真的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也很樂意為你伸出援手。

所以,無論是不是一個上班族,無論有多麼忙碌,你總會有吃飯和休息的時間,利用這個空當,和朋友聯係聯係,即使聯係方式很簡單,比如一聲問候:“你最近過得好嗎?”“你的孩子上初中了吧?成績怎麼樣?”“什麼時候來我們這裏”“我們一起吃午飯怎麼樣?”或者是一封電子郵件、一個電話、一張明信片都會讓他們覺得格外親切。當你看到朋友在你生病的時候為你流淚,在你痛苦的時候給你安慰,在你失意的時候給你鼓勵時,那麼你的投資就是成功的。

這裏告訴你一個嗬護友誼最簡單的,也是最實用的辦法。那就是在朋友健康平安的時候隨時向他們問候,在他們落難的時候伸出熱情的雙手。通常情況下,在危機時刻建立的友情不僅彌足珍貴,而且還能換得很好的口碑。為你積累到更廣的人脈。

正如一句俗話所說:“常用的鑰匙最有光澤。”你的友誼正如這把鑰匙,想要將這把鑰匙擦亮,就需要平常多和朋友聯係。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友誼之樹長青,保證積累的人脈資源在你的事業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成為你人生最大的財富。

朋友的價值實非筆墨所能形容的,請記住一點:閑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

第四節異性朋友是人脈的半邊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交際圈子越來越大,男性與女性社會分工的趨同化,使得男人與女人都已經成為這個社會裏非常重要的一分子,與異性之間的交往也越發變成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而異性自然也成為人脈資源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於女性心思縝密、情感細膩、思考事情周全但過於謹小慎微,與男性的粗獷豪放、大開大合、遇事敢於勇往直前但常常會略顯毛躁的性格形成很強的互補性,所以在很多時候,異性朋友所帶來的幫助是從同性朋友那裏無法得到的。

現在的很多人都體會到:在以工作為中心,拿不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建立或維係一種嚴肅戀愛關係的時候,與異性朋友建立起友誼,能夠不為情緒所左右,可以比從同性朋友那裏獲得更多的精神支持。當他們可以撇開性別的禁忌,無拘無束地談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把不能與妻子或丈夫說的話對異性的朋友說出來,在沒有情感負擔的情況下輕鬆地解除心靈的寂寞、孤獨和痛苦,給自己的生活、工作帶來幫助和慰藉。這些都遠比與同性交往或發生一場愛情糾葛要快樂得多了。

但是,傳統觀念中人們對男女交往的偏見依舊存在。比如,有的人還會認為男女相交過密就會不正常,如果一男一女共處一室就一定會發生非同尋常的關係等。對於一些性格內向的人來說,與異性交往仍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所以,結交異性朋友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切忌語言粗陋,任何失態行為都會斷送異性間的正常交往。因為異性交往畢竟不同於同性交往,要尊重對方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

過去那種男女“授受不親”的時代畢竟已經過去,社會的氛圍已經給予男性和女性成為朋友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所以,在謀求共同的興趣和事業追求時,完全可以克服心理障礙、放開心胸,主動自然廣泛地結交異性朋友,彼此之間以開放平等的交往方式相處。

隻要你能以一顆純淨的心去對待身邊的異性,你就能夠體會互補互敬,互相促進的異性友誼帶來的溫馨和甜美。

異性朋友就如同一棵大樹,在你需要的時候,為你撐起一把遮風擋雨的綠傘;在你無力的時候,為你撐起一片藍天。而它卻從不求回報,隻需你抬起頭,為它獻上甜甜的一笑;隻需你輕輕地撫摸一下它粗大的樹幹,它就會因你的鼓勵而更加枝繁葉茂,而它那鬱鬱蔥蔥的綠葉,會讓你得到更多舒心的清涼。

第五節友誼也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

心理學家認為,人之所以能夠從世間的萬事萬物中感受到和諧與美,全在於彼此之間保持適當的距離。

古人雲:“人未己知,不可急求其知,人未己合,不可急與之合。”如果希望友誼長久而穩定,就要把握好交往的尺寸,過於親密和過於疏遠都不利於保持長久的友誼。友誼需要距離,有距離才有吸引力,心靈也才能保持各自的空間,

交朋友本來就是雙方的事情,不能由著自己的一廂情願,而應當尊重對方,朋友之間因為生存環境的差異、受教育程度的差別、人生經曆的不同等,對一些問題的理解和看法總會不同,因此保持各自獨立的心靈空間也就顯得很重要,朋友之間如果走得太近,友誼也很難長久。

很多人誤以為好友之間應該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卻不曉得過多了解別人的隱私和介入別人的生活於人於己都是負擔。無論你和朋友多麼交心,都須明白尊重朋友生活的道理,朋友最親近的人是配偶、子女、父母而不是你,無論多要好的朋友,都不應該占用對方太多的時間,不要過多介入對方的家事,不要經常性地無事拜訪或做不速之客。

朋友之間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使對方感覺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過短,保留一點神秘感,有助於更好地吸引對方,這正是“欲擒故縱”在人際關係中的運用。而過分關心別人,甚至越俎代庖,隻能使對方感覺膩歪、厭煩。對方表麵上作盛情難卻狀,內心裏卻掩藏著說不出的憤怒。

中國人一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這表達了朋友之間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誌同道合而不是生活中的親密到不分你我。現在有了電話、QQ、E-mail等聯係方式,可以通過上述通信方式與朋友保持聯係。

還有一些人認為某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因此會將全部精力都放在這個人身上,自己的交際圈由此開始縮小,卻一點都不感覺惋惜。他們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自然,有一知己與沒有知己相比較,有知己確實令人自豪。但如果有一知己則心滿意足,不想另結新朋友,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全投入到一個或少數幾個知己身上,實在有些浪費。人與人相處有一個極限,與某人的交際達到極限時,再追加投入,交際的產出也會維持不變或增幅甚小,如果把追加的投入投向其他人,則可能獲得巨大的回報。與其將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同一個人身上,不如將其投入到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其他人身上,均勻使用力量,多交幾個朋友,會多幾分收獲。

一位來自美國的朋友,談起一種“美國現象”——“相識容易相會難”。在那裏要認識一些新朋友並不難,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的每一位青年,都可能成為你的朋友,你隻需大大方方地走上前去跟他打個招呼,肯定沒有人會拒絕你。但與你結交之後,盡管相距不遠,你也不可以隨便去“騷擾”對方,如果無事則不能動輒登門拜訪並以暢談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