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人脈修身術(3 / 3)

(1)以禮相待。在接電話時,對方所找的人如果不在,應友好地問:對不起,他不在,需要我轉告什麼嗎?

(2)尊重隱私。代接電話時,不要詢問對方與其所找的人之間的關係。當對方有求於己,希望轉達某事給某人時,要守口如瓶,千萬不要隨便擴散。別人通話時,不要旁聽,更不要插嘴。

(3)記憶準確。代接電話時,對方要求轉達的具體內容,要記錄得正確無誤,免得誤事。

(4)傳達及時。代人接電話,首先弄清找誰。如果對方要求代為轉告,要盡快轉告 ,不要輕易把應該由自己轉告的內容委托他人轉告,這樣不僅容易使內容走樣,而且有可能會耽誤時間。

4如何對待眼前的客人與來電

如果你正在與來訪客人談話,這個時候電話鈴響了,應以眼前的客人為重,不管哪一方在發言,都應等事情告一段落後,向對方致歉,再去接電話。這種情況下的通話,應盡可能簡短,避免讓客人久等。此外,當自己身為客人,與他人洽商而電話鈴響時,也應適時中斷話題,讓對方能盡快接聽。當你正在接聽電話時,突然來了客人,原則上應先招待眼前的客人,這個時候應盡快和電話那頭打個招呼,得到對方的許可後,再掛斷電話。但是,如果電話中討論的事情很重要而不能馬上掛斷時,應請來訪的客人稍等,然後繼續通話。

電話是人際交往最常用的工具,小小的電話在人脈中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有時電話是連接你我他的繩索,有時電話是一筆財富的溝通,有時電話也是一條成功的指引。禮貌地接打電話,可以為你的人脈加分。

第九節掌握敬酒的藝術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敬酒也有一些禮儀,通過敬酒能展示出你的交際水平。

1敬酒的幾種方式

文敬: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這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酒席開始,往往在主人講上幾句話後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賓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間,主人往往還要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當主人敬酒以後客人再向主人敬酒。

互敬:客人與客人之間敬酒,為了使對方飲酒,敬酒者會找出各種讓對方喝酒的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敬酒依據的同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也就是罰酒,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赴宴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玩笑的性質。

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時的區別:

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氣氛熱烈而歡快,但是,敬酒分為正式敬酒和普通敬酒兩類,應嚴格加以區分。

正式敬酒一般是在賓、主用餐開始前由主人向到席嘉賓敬酒,同時主人還要致以較為正式的祝酒詞。有時候,也可以選擇在吃過主菜之後,上甜品之前致祝酒詞。宗旨是安排在特定的時間進行且不影響來賓用餐為首要考慮。

而普通敬酒,隻要是在正式敬酒之後就可以開始了。但要注意是敬酒需選在對方更為方便的時候,比如對方當時沒有與其他人敬酒,嘴裏也沒有咀嚼東西,你也認為對方可能願意接受敬酒的時候,如果你同別人一起向同一個人敬酒,應該等候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敬完之後再敬。

所以,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首先舉杯,說些場麵話,如果你是客人,則應等主人敬酒後再敬酒。

2敬酒的順序

一般情況下敬酒應按年齡大小、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避免出現尷尬的情況。即使你分不清職位、身份,也要按統一的順序敬酒,比如先從自己身邊按順時針方向開始敬酒,或是從左到右、從右到左進行敬酒等。也可以事先打聽一下客人的身份,或者留意與客人如何相互稱呼,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者傷感情的局麵。

在正式宴席上,一般先由主人向列席的來賓或者客人敬酒,會飲酒的人則回敬,如果宴席規模較大,主人則應依次到各桌敬酒,而各桌可由一位代表到主人所在的餐桌上回敬。

向外賓敬酒時,應按照禮賓順序由主人首先向主賓敬酒,在國外,正式宴席上通常由男主人首先舉杯敬酒,並請客人們共同舉杯。

正式宴會上,女士一般不宜首先提出為主人、上級、長輩男士的健康幹杯。

3敬酒的注意事項

在宴會上,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的幹杯需有人率先提議,可以是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在場的人,提議幹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酒杯,再以左手托扶杯底,麵帶微笑,目視祝酒對象說出祝福的話。

席間碰杯有很多規矩。通常是主人和主賓先碰,然後主人與其他客人一一碰杯,人多時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要碰杯。碰杯時要雙目平視對方致意。宴會上的相互敬酒可以活躍氣氛,但要適度,不要勉強他人,本人應控製酒量,如不飲酒,可事先聲明喝飲料,切不可因飲酒過多而失言失態。

有人提議幹杯後,要手拿酒杯起身站立。即使是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杯子和大家一同示意,將酒杯舉到與眼睛平齊的高度,說“幹杯”後將酒一飲而盡或者喝適量。然後,還要手拿酒杯與提議者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才算結束。

吃午餐時幹杯前,可以與對方碰一下酒杯,敬酒碰杯的時候,應該讓自己的酒杯口低於對方的酒杯口,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用酒杯杯底輕碰桌麵,也可以表示和對方碰杯,當離對方比較遠時,完全可以用這種方式代勞,如果主人親自敬酒幹杯後,要回敬主人,和他再幹一杯。

在主人和主賓祝詞時,其他人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並注意傾聽。

敬酒是中國人的美德。有朋自遠方來,若不沽酒以待,是失禮;送客人走,勸君再進一杯酒,是重情。請吃或者吃請,賓主總得觥籌交錯,喝上幾杯。如果您在酒桌上表現不佳,一到酒桌上就打悚,肯定會大大影響您的交際能力。因此,研究一下敬酒禮儀對人脈的積累很有幫助。

第十節用表情拉攏人脈

表情主要指人的眼、眉、鼻、嘴等的麵部情態,表情通常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人們常常通過麵部表情傳遞信息,像眼神動作和微笑、憤怒、悲傷等表情都可以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經說道:“麵部表情是多少世紀培養成功的語言,是比嘴裏講的複雜千百倍的語言。”表情就像文字一樣,可以將人的內心世界表達出來。“臉”是傳達表情的第一窗口,而臉部的表情卻又是自己無法直接看到的,但各種情緒或心境都會表現在臉上,所以也有人說臉部就是一張人生的履曆表。

表情可以直接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反應,以及其他方麵的心理活動與變化。傳播學認為:在人們所接受的來自他人的信息之中,隻有45%來自有聲的語言,而55%以上來自無聲的語言。而在後者之中,又有70%以上來自表情,由此可見其在人際交往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在表情中,最生動、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現力的莫過於眼神了。眼神又稱目光語,是運用眼的神態和神采來表達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無聲語言。眼神的變化尤其能反映人們內心的思想和情緒的轉變,它最能傾訴感情、溝通心靈。因此,一定要學會通過眼睛這扇窗戶來觀察他人的內心想法,同時也要學會利用眼神向別人傳遞你的真誠和關心等。

不同的眼神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眼光明澈、坦蕩,表明為人正直、心胸寬廣;眼神熠熠生輝,表明精神煥發;眼神執著、熱情,表明堅定自信;眼神閃爍不定,表明為人虛偽、心地卑劣;眼神飄忽遊移,表明為人輕薄;眼神晦暗生澀,表示屈服命運、不求上進;眼神如蛇蠍蟄伏,表現邪惡刁鑽……在與人接觸時,正視對方,表明對對方的尊重;斜視對方,表明對對方的蔑視;看的次數多,表明對對方的好感和重視;看的次數少或不屑一顧,表明對對方的反感和輕視;眼睛眨動的次數多,表示喜悅和歡快,也表示疑問或生氣;眼睛眨動的次數少甚至凝視對方,表示驚奇、恐懼和憂傷;如果不敢直視對方,可能是因為害羞,也可能有什麼事不願讓對方知道;如果懷有敵意的雙方互相緊盯著,其中一方突然把眼光移向別處,則意味著退縮和膽怯;如果談判時有一方不停地轉動著眼珠,就要提防他出什麼新主意或壞主意;如果是頻繁而急速地眨眼,也許是表示羞愧、內疚,但也可能表明他在撒謊……總之,不同的眼神表達的思想感情極其複雜和微妙。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上述複雜的心理、感情都能通過眼神流露出來。眼睛能真實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因此,眼神是不能假扮的,也是難以通過它來掩飾自己的。正因為如此,一個有風度的人在真誠待人的同時,也要注意克製自己有失風度的感情,以免這種感情從眼神中流露出來。在社交活動中,在不同場合,也要適當注意眼神的運用技巧。

同有聲語言一樣,目光的禮節也會因民族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國際交往時,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人們的目光禮節,如美國人使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多於亞洲人,他們習慣於在正式談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如果看著別處就會被看做是一種失禮行為。而在麵對麵交談時,日本人的目光一般常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映入自己眼簾的外緣,眼對眼被認為是一種失禮行為。這些目光禮節,在國際商貿談判、洽談和外交事務中都應當特別注意。

微笑是交際活動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價值的麵部表情。無論是在辦公室、在舞場、在談判桌上,還是在周遊世界的旅遊中,隻要你不吝惜微笑,往往就能左右逢源、順心如意。它是一種特殊的歡迎方式,代替了語言上的歡迎並且表現的情感更深刻、細膩。微笑是一種禮節,見麵時點頭微笑,人們會意識到這是尊重和歡喜的表示。人們交往中的微笑是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奉獻,可以融洽主客關係,成為增進友誼的紐帶。微笑有時猶如潤滑劑,可以化解一切。微笑可以有效縮短雙方距離,創造良好的心理氣氛。在與人交往中,微笑一下並不費力,但它卻產生無窮的魅力。受惠者變得富有,施予者並不變窮。它轉瞬即逝,卻往往給受惠者留下永久的回憶。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一種偉大的愛的體現。微笑語在人類各種文化中的含義是基本相同的,是真正的“世界語”,能超越文化而傳播,被世界上所有的人們所接受。所以說,“微笑”是世界通用的“貨幣”,人人都能付出,人人也樂於接受。

甲和乙是大學同學,兩人關係甚好,甲是個愛笑的女孩,有很好的親和力,而乙是個非常嚴肅的女孩,她們的學習成績都異常優秀,但是當她們畢業走向社會時,她們的境況卻產生了很大的反差。

畢業了,兩人一起來到北京找工作,麵試第一份工作時,甲就被錄取了,而乙辛辛苦苦找了兩個月,才終於贏得了一份業務工作,但一個月下來,她竟然一個客戶也沒談成,心裏很煩惱。而甲剛到公司幾個月,就和領導同事相處得非常好,同事們都說:“她這女孩性格脾氣好,逢人總是笑臉相迎,簡直就是公司裏的開心果。”後來,領導直接提拔她當了總經理秘書。

半年後,當他們參加大學同學聚會的時候,她們的中文老師也去了,同學們紛紛談論著工作、生活上的苦惱,很多同學對甲連連稱讚說:“咱們班就隻有甲最如意了。”老師發現,坐在一旁的甲隻是微笑著聽同學們談論,老師說:“你們知道甲為什麼能取得成績嗎?她重要的籌碼就是愛微笑,人們都願意和一個麵帶真誠笑容的人交往,我想這是她之所以能做出成績,取得好人緣的法寶。”

微笑作為一種表情,是一種健康的、文明的舉止,不僅是形象的外在表現,也是人的內在精神的反映。要微笑得好,真誠必須來自內心,親切自然。硬擠出的笑會給人以虛偽、機械、呆板、冷漠的感覺,不過例行公事罷了。

一個善於通過目光和笑容表達美好感情的人,可以使自己富於魅力,也會給他人以更多的美感。人際間多一些敬重,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表情就可以更美,交際形象也會更靚麗。

表情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在積累人脈的道路上,隻要掌握好一定的表情技巧,它可以勝過千言萬語。

第十一節應該知道的社交誤區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也就是說,少個朋友就少條路。事實上,在社交中,往往會因為某個朋友的存在而一帆風順,也會因為某人的存在而損失慘重!人與人之間本來沒有矛盾和糾紛,其實這些矛盾和糾紛都是自己製造的。在社交中那些不恰當的做法,使我們失去了將別人變成朋友的機會,也為自己製造了障礙,阻塞了自己的成功之路!

那麼,社交中存在哪些誤區呢?

1“忠言逆耳利於行”

中國有句俗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很多人覺得大家都是朋友,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說點難聽的話也沒有關係,反正自己是替朋友著想,對方會明白的。

事實上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好心未必真能有好報,忠言不一定要逆耳,順耳也會收到奇效。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揚言要殺掉敢於觸犯龍顏的魏徵,長孫皇後得知後十分著急。但她知道,如果用逆耳的“忠言”勸說李世民,李世民不僅不會接受,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會說話的長孫皇後用順耳之言規勸李世民,她說:“自古以來主賢臣直,隻有君主賢明,當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話就講。魏徵敢於直言勸諫,全因聖上賢明。”李世民聽後龍顏大悅,打消了殺魏徵的念頭。

規勸朋友也要講究說話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在勸說朋友時,往往隻強調動機的利他性和方案的優越性,而忽略了接受過程的複雜性和說服方法的使用,想粗暴地拿鞭子將對方趕入天堂。殊不知,方法不當,恰好抵消了動機和方案的正確性。

山頂住著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誰也說不清他有多大年紀。附近的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誰遇到事情,都來找他,請他提些忠告。但智者總是笑眯眯地說:“我能提些什麼忠告呢?”

這天,又有年輕人來求他提忠告。智者仍然婉言謝絕,但年輕人苦纏不放。智者無奈,他拿來兩塊窄窄的木條,兩撮釘子——一撮螺釘,一撮直釘。另外,他還拿來一把榔頭,一把鉗子,一個改錐。

他先用錘子往木條上釘直釘,但是木條很硬,他費了很大勁,也釘不進去,即使把釘子砸彎了,也沒有釘進去。一會兒工夫,好幾根釘子都被他砸彎了。

最後,他用鉗子夾住釘子,用榔頭使勁砸,釘子雖彎彎扭扭地進到木條裏麵去,但木條也裂成了兩半。

智者又拿起螺釘、改錐和錘子,他把釘子往木板上輕輕一砸,然後拿起改錐擰了起來,沒費多大力氣,螺釘鑽進木條裏了,天衣無縫。

智者指著木條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人們所說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藥,其實都是笨人的笨辦法。那樣硬碰硬有什麼好處呢?說的人生氣,聽的人上火,最後傷了和氣,好心變成了驢肝肺,友誼變成了仇恨,我活了這麼大,隻有一條經驗,那就是絕對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當需要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我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忠言不必逆耳,良藥不必苦口”,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像螺絲釘一樣婉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你的人際關係才可能和諧。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步入誤區,找到適合的方式呢?規勸朋友實際上是在向對方推銷你的動機、方案和方法。動機、方案、方法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勸說別人時,多講究一些技巧,就能避免說出逆耳的話。

2抓住證據好下手

人們總喜歡沉浸在“偵探”家的稱號中,當抓到別人的把柄或蛛絲馬跡的時候,會為自己的“聰明”舉動自鳴得意,殊不知在自鳴得意之間有可能丟掉這個被抓住把柄人的人脈。可是,假如“放過”這個人,這個人會感恩戴德,終生不忘。

在一家著名的大酒店裏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外賓非常喜歡這家酒店的小碟子,因此,當他吃完茶點後,順手將精美的景泰藍小碟子悄悄地裝入自己的包中。

這一幕恰好被一名服務人員發現,隻見她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托著一個裝有景泰藍小碟子的綢麵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對我國景泰藍小碟子頗有愛不釋手之意,我們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中國大酒店,將這個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小碟子送給您,並按照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簿上,您看行嗎?”

外賓自然明白這位服務員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謝意之後,他說自己多喝了兩杯白蘭地,頭腦有點發暈,誤將盤子放入了自己的包中。

然後,外賓聰明地借此台階說:“既然這種小碟子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哈哈哈。”說著取出包裏的小碟子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員給他的小匣子,不失風度地向收款台走去……

此後,這位外賓還是經常地來這家酒店用餐,並且每次見到這名服務人員都點頭致意。一年過去了,在這種點頭致意中,他們竟然成了好朋友。

假如你是這家酒店的服務人員,當你看到這樣的情景時,你該如何去做呢?大多數人會覺得:證據已經被我抓住了,看他還怎樣解釋?於是會勇敢地走上前去,要求顧客歸還碟子。或許一些人還會和顧客因此爭吵起來,弄得酒店沸沸揚揚,甚至會驚動公安人員。

在這場社交活動中,這位服務員很聰明,她巧妙地繞過對方所忌諱的敏感區,給足了對方麵子,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實在是高明之舉。

心理學家表示,每個人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所避諱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你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便可對對方造成一種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需點到即止。

在生活中,還有一些小的錯誤,比如念了錯別字、記錯了對方的姓名職務、講了外行話、禮節有些失當,等等。當發現對方犯了類似錯誤時,隻要無關大局,就不必對此當場糾正,大加張揚,故意搞得人盡皆知,使本來已被忽略了的小過失,一下子變得顯眼和擴大。

在社交活動中,適時地為陷入尷尬境地的對方提供一個恰當的“台階”,使他免丟麵子,既是處世的一大原則,也是為人的一種美德,這不僅能使你獲得對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於你樹立良好的社交形象。

3讓對方敗得越慘越好

在社交中,常會進行一些帶有比賽性、競爭性的文化活動,比如棋類比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等。盡管這是一些娛樂活動,大家都希望成為勝利者。但要以適度為原則,不要讓對方敗得太慘,因為即使贏得再光彩,也不會給對方帶來好心情,弄不好還會使對方在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

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極愛下象棋,又把輸贏看得很重。在一次宴會後,他與棋藝不凡的陳景夷對弈,本來已一比一平局,他卻硬要下第三局,在第三局時被對方一舉擊潰,頃刻間,胡漢民臉色蒼白,大汗淋漓,又急又惱,當場暈厥,三天後竟因腦出血去世。

有經驗的社交者,在自己“實力雄厚”、能絕對取勝的情況下,往往不使對方失敗得很慘而狼狽不堪,反倒是讓對方勝一兩局,既不妨礙自己總體上的獲勝,又不使對方太失麵子。比如有些象棋高手,在連贏幾盤棋後,往往會有意走錯幾步,讓對方最後贏兩盤。為人處世正像一盤棋,隻有那些閱曆不深的人,才會一口氣贏對方七八盤,對方已漲紅了臉,抬不起頭,他還在那兒一個勁地喊“將”。其實,作為社交活動,並非正式比賽,對輸贏不必那麼認真,主要目的還是交流感情,增進友誼,滿足文化生活的需要;否則,計較起來,會給對方造成不佳的心情。適當給對方台階下,對方是會感激你的,同時你也能贏得自己的人脈。

在細心為社交打造良好生存空間的時候,不僅要想著朋友、同事或客戶,也要警惕身邊的小人。或許覺得對方不足掛齒,何必太在乎?事實上並非如此!如果得罪的是君子,那麼彼此不再來往,各幹各的;但是,如果得罪的是小人,事情可沒完沒了。他即使不采取報複行動,也會在背後對你進行造謠中傷,你有理也會變成無理,多不值得!

我們強調的是不要輕易得罪人,當然,當忍無可忍時,當正義公理不能伸張時,還是有發怒的必要,否則就是非不分、黑白不辨了。這種憤怒有時會得罪人,固然有可能為自己堵住一條去路,但也有可能開辟出更多的康莊大道。除了這種情況外,還是以不得罪人為好。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時,請冷靜下來,切勿輕易動氣。此外,也切記不要氣焰囂張、盛氣淩人,這種眼中隻有自己而沒有別人的態度也很容易得罪人。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所以,在人生的大海中,不要讓這些誤區成為海中的大風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