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的時間以5秒鍾為宜,若少於5秒鍾顯得倉促,在握異性的手時,不要握得太久。尤其是握著女性的手時,握得太久,會引起對方的誤會。握手後,不要當著對方的麵擦手,這是極其失禮的。握手的姿勢、力度和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現握手人對對方的態度。
此外,在任何情況下,拒絕對方主動要求握手的舉動都是無禮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幹淨時應謝絕握手,同時必須解釋清楚並致歉。
因此,握手從來不是一門簡單的學問。隻有掌握了不同時間、不同場合與不同人物的握手禮儀,並能區別對待,才能更加增添你的魅力,提升你的人氣。
握手是人們在社交場合司空見慣的禮儀,看似平常,卻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恰當的握手可以向對方表示自己的真誠與自信,也是接受別人和贏得信任的契機。
第五節如何介紹他人
介紹,是社交中人們互相認識、建立聯係、進行溝通的一種最基本的一個環節和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快速拓展人脈的一件利器。自我介紹也好,為別人介紹也罷,都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隻有恰到好處的介紹才能使人際交往順利進行下去。如果兩個陌生人沒有作自我介紹,他們就無法深化談話的內容,一旦經介紹相識之後,陌生感消失,兩人之間的距離才會縮短。
在社交活動中,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通過介紹獲得的。一個熟悉介紹禮儀的人常常可以在介紹他人、被介紹或自我介紹的過程中,表現出自己的隨和、可靠和精幹。這也是成功人士所必備的一項素質。如果能正確、有效地利用介紹手段,有助於進行必要的自我展示和自我宣傳,迅速地結交新人,獲得有用的信息,從而更迅速地拓展自己的人脈。因此,在相關的場合中熟練掌握有關介紹的禮儀,是十分必要的。隻有認真按照介紹中的禮儀規範行事,才能給彼此之間的友好往來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1得體的自我介紹
在社交場合進行自我介紹要注意把握好介紹的內容、分寸。在不同的場合介紹的內容也有所不同。
(1)禮儀式的自我介紹。這種介紹適用於報告、演出、慶典等一些正規而隆重的場合,意在表達對交往對象的好、敬意。這種自我介紹的內容,通常要包含姓名、單位、職務等。此外,還要加入一些適當的謙辭、敬語,表示你的誠敬。
(2)應酬式的自我介紹。這種介紹常用於一些一般性的社交場合和公共場合,比如旅途中、宴會廳裏、電話中。這種介紹隻是一種出於禮貌的行為,所以介紹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簡潔,通常隻介紹姓名即可。比如,你好,我叫李陽。
(3)工作式的自我介紹。顧名思義,這種介紹,是以工作為自我介紹的中心,因此,主動適用於工作之中。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包括你的姓名、供職的單位及其部門、擔任的職務或從事的具體工作等。例如:我叫邵鋒,是新華出版社編輯部的編輯。
進行自我介紹時,除了介紹內容要有所注意外,還要恰到好處地把握好介紹的分寸,才能使你的行為給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首先,你在進行自我介紹時,一定要有一個自然、友善、親切、充滿信心和勇氣的態度。當你正視對方的雙眼,顯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介紹時,很容易使別人對你產生好感。任何小氣畏縮的態度或生硬冷漠的語氣都會給人一個不良的印象。第二,自我介紹時一定要力求簡潔,盡可能地節省時間,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介紹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分鍾,通常以半分鍾為宜。第三,自我介紹要選擇適當的時機,比如選擇對方有興趣時、有空閑時、情緒好時、無幹擾時或是對方主動要求等時候進行。
2恰當地介紹他人
為他人作介紹,做法要慎重自然,不要貿然行事。首先要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願望,最好先征求一下雙方的意見,以免為原來就相識者或關係不好者作介紹。在介紹時,注意不要用手指指點,而應禮貌地以手示意。
介紹他人的順序一般是:先將身份職位較低的人介紹給身份職位高的人;先將年幼的人介紹給年長的人;先將男子介紹給女子;先將未婚女子介紹給已婚女子;先將自己公司的同事介紹給別家公司的同事或客戶;先將非官方人士介紹給官方人士;先將本國同事介紹給外國同事。此外,如果你的身邊兩側各有一人,應先介紹右邊的人,再介紹左邊的人。
在為他人作介紹時,你在語氣、表達上要禮貌、謙和;介紹的內容要字斟句酌,不可掉以輕心、敷衍了事或者詞不達意,否則很容易給對方留下不良印象。
在正式場合為他人作介紹時,介紹的內容要以雙方的姓名、單位、職務等為主。如果某個人是你有意要舉薦的,通常你需要對他的優點再加以重點介紹。在一般的社交場合,其內容可相對簡潔,往往隻需要介紹雙方的姓名即可。做這種介紹時,隻是將被介紹者雙方引導到一起,而不需要表達任何具有實質性的內容。
3被別人介紹時的分寸
在介紹別人時需要講究必要的禮節,當然在接受別人介紹時也應有得體的態度和行為,才能更好地表現自己。你在接受介紹時,首先應注意自己的體態:除婦女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趨前、微笑、點頭、目視對方。但在宴會桌上、會談桌上則可不必起立,隻要點頭微笑有所表示即可。在接受別人介紹時,你一定不要讓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不可東張西望,以免給對方留下心不在焉、不重視或不歡迎對方的印象。
當你在接受介紹時,如果沒有聽清對方的名字,可以請對方再說一遍。這時你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聽清楚你的名字,可否請你再講一次。”這時,對方不僅不會生氣,反而會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所以通常都會非常樂於回答。
介紹時,通常後被介紹人應向前主動伸出手來,與對方握手。握手後,雙方可寒暄幾句,如隨身帶有名片,可以互換名片。互換時,要注意用雙手遞給對方,收取對方名片時也應雙手接受。並且看過後要仔細地放入名片夾中,不可隨隨便便丟在桌上或折疊、卷起。
“介紹”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第一關。一個恰到好處的介紹,可以讓你以後的交往順風順水、一路暢通。
第六節用名片拓展人脈
若說名片是一個人人格的象征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名片確實已經成為現如今人們社交活動中的重要工具。名片被人們認為是一個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使用者要求社會認同、獲得社會尊重的一種方式。
交換名片一般都是在與人初識時,自我介紹或經他人介紹之後互相交換以保留對方的聯係方式。在交換名片的過程中,有些細節不能不注意,否則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讓你的人脈出現危機。
1名片製作“三不要”
(1)不要隨意塗改名片。經常會看見有的人的名片有改動筆跡,電話改號了,就畫掉再寫個新的。電話升位了,就直接在上麵加上,這種事常有。名片譬如臉麵,臉麵是不能改的,否則會貽笑大方。
(2)不要出現兩個以上的頭銜。名片切忌虛誇,有的人故意炫耀自己,在名片上注上一連串的頭銜,令人眼花繚亂,別人看後反而會失去好感。名片上不要出現兩個以上的頭銜,俗話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倘若一個名片上的頭銜很多,有三心二意、用心不專、蒙人之嫌,所以很多社交人士,身上會有好幾種名片,對不同的交往對象,強調自己不同的身份,使用不同的名片。
(3)不要提供私宅電話。不管是私人名片還是商務名片,一般都不提供本人私宅電話。如確有必要,可在交換名片時當場提供。這樣做,往往被視為是向交往對象表明自己對對方的重視與信賴。
2名片互換時需要注意次序
通常來說,雙方交換名片時應該是男性先向女性遞名片,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遞名片。當然,這個次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某些商務活動中,女性也可主動向男性遞名片,如果相互不了解對方的身份時,也不需要斤斤計較先後之分了。
當對方不止一人時,應先將名片遞給職務較高或年齡較大的人;如分不清職務高低和年齡大小時,則可依照座次遞名片;應給對方在場的人每人一張,以免厚此薄彼。如果自己這一方人較多,則讓地位較高者先向對方遞送名片。因名片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在未弄明對方的來曆之前,不要輕易遞送名片,否則,不僅有失莊重,而且有可能被冒用。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千萬不要用名片盒發名片,這樣會讓人們認為你不注重自己的內在價值,給人不好的第一印象。互換名片時的態度要誠懇熱情。
當遞出名片的時候,一定要給人熱情誠懇的感覺,這會使人覺得你是真心想要與對方結識。在遞送名片時,要麵帶微笑,直視對方的眼睛,將名片的正麵朝著對方,恭敬地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別捏住名片上端的兩角送到對方胸前,然後說一些“您好,這是我的名片,請多關照”之類的客氣話。千萬別隨意地用一隻手遞送給對方,那是很不禮貌的表示。如果同外賓交換名片,可先留意對方是用單手還是用雙手遞名片,隨後再跟著模仿。因為歐美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慣於用一隻手與人交換名片;日本人則喜歡用右手送自己的名片,左手接對方的名片。
如果在遞送名片的時候你是坐著的,那麼就應起身或欠身遞送,顯示出你的誠意。另外,遞出的名片不能是殘缺或皺褶的,因為那樣既不尊重對方也不尊重自己。有時候可能名片的上電話出現錯誤,這一類塗改過的名片也不宜互換,如果在新的名片沒有印好的情況下,你應給予一定的解釋和歉意,讓對方覺得很受尊敬和重視,才不會影響到你留給對方的印象。
3接受名片時態度要恭敬
接受名片要與遞送名片一樣,起身或欠身,麵帶微笑,恭敬地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名片的下方兩角,並輕聲說“謝謝”或“認識您很榮幸”等話語,如果對方地位較高或有一定的知名度,那麼你可用一句“久仰大名”之類的讚美之詞來表現出你很榮幸認識對方的心態,讚美的話語永遠都是受用的。
接過名片後不要隨意擺放。接過名片後,應十分珍惜,並當著對方的麵,用30秒鍾以上的時間,仔細把對方的名片“讀”一遍,並注意語音輕重,並有抑揚頓挫,重音應放在對方的職務、學銜、職稱上;不懂之處應當即請教:“尊號怎麼念?”隨後當著對方的麵鄭重其事地將他的名片放入自己攜帶的名片盒或名片夾中,千萬不要隨意亂放,以防汙損。如果接過他人名片後一眼不看,或漫不經心地隨手向衣袋或手袋裏一塞,是對人失敬的表示。
4索要名片的方式要委婉
當你遇到一個陌生的麵孔,希望能與其進行深入交往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索要他人的名片,不要唐突地說能不能給我張名片,這樣多半會遭到對方的拒絕。你不妨婉轉地說:“能與您結識讓我受益匪淺,請問以後能否與您時常保持聯係?”這種恭敬委婉的態度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當他人向你索要名片的時候,若你不想送出名片,也可以委婉地回絕:“對不起,出門的時候沒有帶名片在身上。”
一個能將名片學問弄透的人總是不難交到朋友,也不難建立起自己的人脈網絡。了解小名片的大學問,合情合理地使用名片,將會為你進一步拓展人脈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七節穿著得體很關鍵
“佛靠金裝,人靠衣裝”,服飾在人際交往時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這並不是說任何附在人身上的服飾都能產生美感,著裝也是一門藝術。
美的服飾可以在社交中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可以大大提升社交中的公關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著裝最能展現個人魅力,什麼樣的服飾才能稱得上美呢?
高檔講究是一種美,淡雅樸素也是一種美;色澤鮮豔是一種美,淺色素雅也是一種美;誇張、吸引眼球是一種美,低調、別致也是一種美;職業裝扮是一種美,灑脫休閑也是一種美;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所以,對待著裝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效果。
注意自己的穿著,最重要的就是要穿得幹淨、整齊、得體,至於衣服的新舊和質料,不必過於在意。當然,經濟條件允許,準備幾套高檔次服裝以備出席某些重要場合也很有必要。
穿著是決定第一印象好壞的最直接的外在表現,如果你穿著拖鞋、挽著袖口去參加一個會議或是婚禮,顯然不合適。一定要選擇適合環境的著裝打扮,千萬不能忽視服裝的細節。出門前,最好先留意幾個小問題:鞋是否擦幹淨了?襯衫上的扣子是否扣好了?頭發是否梳理整齊了?胡須是否刮過了?其實,這些小細節如果做到位,想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印象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上海市市長陳毅就給榮毅仁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這也為其日後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50年6月的一天,榮毅仁來到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大樓參加一個會議。他剛簽完名準備入場的時候,身邊走過一位中等身材、氣宇軒昂的軍人,盡管他身上穿的布軍裝已經略顯褪色,但卻十分幹淨整齊。榮毅仁不禁被這位軍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所吸引,一直到他從自己的視線裏消失以後,才反應過來該進入會場了。
會議開始以後,他才發現剛剛路過身邊的那個人原來就是赫赫有名的三野司令員、上海市市長陳毅,也正是這次會議演說的主角。由於陳毅穿著得體、態度誠懇再加上平易近人,當時便贏得了所有人的讚賞。
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人提出了場合著裝的“TPO(Time、Place、Object的縮寫)”原則,其基本含義就是穿衣打扮要有章法,搞清楚穿衣的時間、地點及目的,直到今天它仍是各國人士在著裝時所遵循的基本規則。
1穿著整潔
你可能隻準備了兩三套供接待或旅行時用的服裝,而且它們難入高檔華貴之列,但隻要保持清潔,熨燙平整,穿起來就能給人以衣冠楚楚、莊重大方的感覺。整潔並不完全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
2注意衣著與場合的協調
無論穿戴多麼亮麗,如果不考慮場合,也會被人恥笑。如果大家都穿便裝,你卻穿禮服就欠妥當。在正式場合以及參加儀式時,要顧及傳統和習慣,順應各國一般的風俗。去教堂或寺廟等場所,不能穿過露或過短的服裝,而聽音樂會或看芭蕾舞時,則應按當地習俗著正裝。
3著裝要與身份、年齡相符
在社交場合,如果忽略自己的社會角色而著裝不當,很容易造成別人對你的錯誤判斷,甚至會引來誤解。比如藝術家和作家,即使在正式場合著裝也可以盡顯自己的獨特風格,在選擇襯衫和領帶的色彩上可以不拘一格,而官方人員代表國家出席某些正規場合,就應該穿得傳統或保守些,以示莊重,所以,參加不同的社交,要選擇不同的著裝。
4遵守不同時段著裝的規則
這對女士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類活動有一套質地上乘的深色西裝或中山裝足矣,而女士的著裝則要隨一天時間的變化而變換。出席白天活動時,女士一般可著職業正裝,而出席晚5點到7點的雞尾酒會就需多加一些修飾,如換一雙高跟鞋,戴上有光澤的佩飾,圍一條漂亮的絲巾。出席晚7點以後的正式晚宴等,則應穿中國的傳統旗袍或西方的晚禮服——長裙。
西方的服裝設計大師認為:“服裝不能造出完人,但是第一印象的80%來自於著裝。”穿衣是“形象工程”的大事,因此,大家都不可掉以輕心。
第八節接打電話有講究
電話是現代人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便捷工具,也是代表個人形象的重要窗口。隨著電話在生活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因此,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接打電話技巧。
有些時候你會接到連“您好”和“請”都不說,直接問:“你在哪兒?”的電話,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憤怒:你是私家偵探,還是刑事警察?來調查我的行蹤?我又沒有犯案,憑啥告訴你?我在哪裏,要你管?一個不禮貌的電話足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心情,也足以影響到一個人脈的拓展,所以,從現在開始,從每次拿起電話開始,注意自己的語言。
電話看似一個小小的工具,其實使用它有很多講究,良好的電話溝通技巧往往能使你擁有更為廣泛的人脈資源,這些人脈在你積累財富的道路上往往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據說,會打電話的銷售員僅憑借電話這個工具,一個月就能創下不菲的業績。那麼,如何通過打電話就能積累到人脈,又能為自己創收呢?
1打電話
隨著電話的普及,充分利用這個現代化通信設備,對發展經濟,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應該人人學會熟練地使用電話,有禮貌地、文明地通過電話與各方麵的人士取得聯係,這就需要了解打電話的基本禮儀。
(1)充分準備。在給別人打電話前應做好充分準備,把想說的話事先想好,比如想和某人談一筆生意,應如何去說,談到什麼程度等,這些都要在撥通電話前在大腦裏過一遍,在打電話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同時還應估計到對方的情況,考慮到對方的反應,準備好應變的方法,如此才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預期目的,既不浪費對方的時間,也不浪費自己的時間。
(2)通話時間。打電話在時間上有很大講究,一般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最好不要占用他人的休息時間。比如上午8點之前,晚上10點之後以及午休、用餐時間。打公務電話時,則不要占用他人的私人時間,尤其是節假日時間。因為他們不喜歡在休息時間談工作。
即使在正常時間通話,也不要占用他人過長的時間,因為沒有人喜歡又長又囉唆的電話,要很快談出你要說的話,別吞吞吐吐,簡單明了地說出你打電話的目的,直接切入主題,一般的公務電話,盡量掌握在三分鍾左右,盡量不要超過這個時間,除非是關係特別親密的人。
(3)打電話的語言。打電話時,應保持最基本的禮貌。電話接通時,要向對方親切地說一聲:“您好!我是……”然後再切入主題。千萬不可一上來,就大聲地說:“喂!”這是很多人容易使用的招呼語言,一個冒失的“喂”字可能就是你打電話失敗的原因。“您好”,“謝謝”,“請”,“麻煩”,“勞駕”之類的謙詞該用一定要用。若撥錯了電話號碼,一定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不要一言不發,掛斷了事。終止電話時要禮貌地說一句:“再見。”然後,等對方掛斷電話時,再輕輕地掛斷電話。特別是與長輩、領導、女士通話,一定要先等他們掛斷電話。
雖然多數的電話溝通看不見其人,但通過禮貌的電話語言,讓對方感覺你的畢恭畢敬是十分必要的。
(4)打電話的態度。就一般的電話設施來說,雖然打電話隻能聽到聲音,而看不見形象,但對方能感覺到你的態度,所以,打電話時,你要麵帶笑容,語氣溫和、緩慢,口齒要清楚,語言要簡潔,打電話時要全神貫注,不要一邊打電話一邊做其他的事情,也許你是充分利用了時間,但是,電話那端的他可能會不高興。
(5)打電話的動作。有些人要說:“打電話聽見的是聲音,有必要對動作進行規範嗎?”十分有必要。不同的動作,收聽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在舉止上,應對自己有所要求,不要把話筒夾在脖子下;不要趴著,仰著,坐在桌子上;不要把雙腿高架在桌子上;撥號時,不要以筆代手;通話時,不要嗓門過高,等等。注重這些通話的小細節,電話才有可能幫你成功。
(6)打手機的額外要求。如果你撥打的是對方的手機,應在撥通後首先詢問:“現在方便接聽電話嗎?”如果可以繼續通話,就可以簡潔地說了。如果打過去對方不接聽,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也許對方正有事不方便接聽電話。況且手機都可以顯示來電,如果有必要對方會給你回電話的,如果你特別著急,也可以發個短信說明。
2接電話
打電話需要技巧,接電話也不例外。比如接電話時,要用溫柔的語調先說:“您好!”再問您是哪位?您要找誰?如果對方找的人正巧不在,就說明情況,問一下有什麼重要事情,要不要代為轉達或留下聯係電話等。而具體到細節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情況下,電話鈴響三遍後要立即接通,且在鈴響的間隙拿起話筒。如果因為手頭有事情,電話鈴響了好幾遍之後再接,首先要說“不好意思,讓您久等了”,“對不起”之類的抱歉話。
(2)在和對方通話的過程中,如果需要處理緊急事情,應向對方說:“對不起,稍等,”然後用手按住話筒,以免聲音傳到對方耳中,再次通話時,同樣說上一句:“不好意思,您請講”。
(3)接電話時不要與人交談、看文件、看電視、聽廣播或者吃東西等,因為這些都是對打電話人的極其不尊重。
(4)當電話聽不清楚時,不要大聲吼叫,要把說話的速度放慢,口齒再清晰些。千萬避免在電話聽不清楚或有雜音的時候,用手使勁拍打電話。這種做法不好,如果電話有毛病,可以立即修理,等故障排除以後再打。
(5)通話結束時要禮貌地說“再見”,“謝謝”之類的用語。
3代接電話
在為他人代接、代轉電話的時候,要注意以禮相待,尊重隱私,記憶準確,傳達及時。具體原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