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了人脈的廣博與否。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卻很少。例如,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個握手等都是影響人脈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細節、禮節,要想積累到寬廣的人脈,先從修煉自己做起。
第一節言談舉止盡顯人格魅力
在現代社會中,人脈非常重要。一個想在職場東拚西殺的人,如果擁有完備的人脈,簡直如同擁有一切。想要打造堅實長遠的人脈體係,言行之律不可不循。
在人際交往中,言談舉止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有時候你會發現,有些人雖然很努力工作,卻有可能得不到領導的認可;雖然總能準備一份詳盡的資料,卻仍不能在談判中勝出;雖然想與周圍的同事建立良好的溝通,卻又惱於他們過火的玩笑。事實上出現這些問題並不是因為工作能力,而是因為自己的言行成了事業上的絆腳石。
言談舉止往往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一張名片,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是反映現代人涵養的一麵鏡子。因此,在交際活動中,要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談吐和舉止則更讓人喜愛。有些人雖然外表不俗,但是舉手投足間顯得俗氣,令人生厭。而聰明的人,總是善於利用一些“小動作”幫助自己完善人際關係,而他們的魅力正體現在一舉手、一投足,乃至一顰一笑之間。
1坐立之間體現優雅
容貌和身材是天生的,但是行走坐立之相卻是可以改變的。試想一個人一坐在那裏整個人就如同鬆鬆垮垮地堆在那裏的一攤泥,且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一看上去就會給人很不自信的印象。或者,有的人坐在那裏,總是蹺起二郎腿不停地抖動,像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很自然地就會給人以輕浮的感覺,誤以為他對自己不尊重,自然不願意再與他交往下去。因此,在社交場合中,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隻有正確的姿勢方能更好地表現自己的精神狀態,傳達自己對對方的友好與尊重。
(1)站姿。所謂的站姿,也就是人自然直立的姿勢。站姿是形象美的起點,同時也是發展不同動態舉止美的基礎。標準的站姿要求頭正,頸直,兩眼平視,肩平、挺胸收腹,上體自然挺拔;兩臂自然下垂,兩腿並才能挺直,使身體從整體上形成優美挺拔、精神飽滿的體態。良好的站姿能襯托出美好的氣質和風度,能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坐姿。坐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姿態。人的正常坐姿是在身後沒有任何依靠時,上身挺直稍向前傾,膝關節平正,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腳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在正式社交場合,即使背後有依靠,也盡量不要把頭向後傾靠,因為這樣會使人顯得懶散。不同的坐姿能夠表達和傳遞不同的信息,人的坐姿不同,所表達的意義或者所展示的思想情感就存在著差別。
(3)走姿。走路的正確姿態應當是:抬起頭,挺起胸,兩眼平視,腳步輕而穩,步度和步位適度。
此外,在做這些行為標準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輕鬆自如、落落大方,這樣才能盡顯高雅與優美。當然,我們不需要總是做得那樣規範,甚至刻板。比如在你與人站在一起的時候,也可以把雙手輕輕放在旁邊。舒適、大方的立姿很容易就傳達給四周人鎮靜、冷靜、泰然自若的信息。
2打造完美的聲音
美國一部影片《維多利亞女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當維多利亞女王結束工作走到臥房門前時,已經很晚了。卻發現房門緊閉,於是她抬手敲門。
“是誰?”臥房內傳出她的丈夫阿爾伯特公爵的聲音。
“快開門吧,除了維多利亞女王還能有誰!”女王沒好氣地回答。
裏邊沒有反應,女王接著又敲。
“請再說一遍,你到底是誰?”阿爾伯特公爵又問。
女王的回答依然高傲:“維多利亞!”
女王見裏邊還是沒有反應,這次她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輕輕地敲了敲門。當聽到丈夫再次詢問時,她輕聲回答道:“我是你的妻子,給我開門好嗎,阿爾伯特?”這時門敞開了。
從這個片段中不難發現,以親切動人的聲音提出要求,要遠比憑借權勢地位發出的命令更容易獲得對方的認可。
有人會問:“聲音是天生的,如何打造呢?”
天生擁有一副好的嗓音固然很好,但不是說沒有一副悅耳動聽的好嗓音,就不能在說話時給人以如沐春風的感覺。同樣一句話,聲音高亢或低沉、語調升降都會影響到意思的表達,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評價。美國著名語言專家曾指出:真正有魅力的聲音最大的特點就是低沉。她就曾對學生這樣要求:把聲音降低、再降低。最後讓他們體會到原來自己的聲音越低就會越好聽,就越顯得有修養、吸引人。當然,你要想把聲音打造得優美動人,隻是低沉還是不夠的。在平時講話的時候,還要注意到下麵幾個細節:
(1)發音的準確。我們所說的每句話、每個詞,都是由一個個最基本的語音單位加上適當的重音和語調組成。準確的發音,會有助於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反之,模糊不清的發音,不僅影響你的正麵形象,更可能有礙於你展示自己的思想和才能。
(2)控製好語音和語速。聲音大,並不代表就能說服和壓製他人,有些人說話時為了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將聲音提得又尖又高。其實,語言的威懾力和影響力與聲音大小完全是兩回事。相反,大的聲音隻能迫使別人討厭你的聲音甚至你個人。所以,你不妨試著發出各種音量大小不同的聲音,然後找到一種聽起來最舒服、最容易被人接受的音量。
語速的快慢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你向他人傳遞的信息。語速太快與音量過高一樣,都給人一種緊張和焦慮的感覺。如果你在與人對話時語速太快,以至於某些詞語說得含糊不清,別人就無法聽懂你所表達的意思。當然,太慢的語速也會讓人聽著有焦躁沉悶之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與人交談時適當調整語速,盡量找到一個讓對方舒適的頻段。
(3)聲音要充滿熱情與活力。聲音可以讓你在別人的心中萌生一種極美好的幻覺,也可以使你在別人心裏產生最惡劣的錯覺,它能讓別人感到你旺盛的精力和年輕的心,即使你可能已十分疲倦或已年近古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即使在他已病入膏肓的最後幾次演講中,也總是竭力設法使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年輕而富有活力。
(4)避免鼻音。當你講話的時候,盡量避免用鼻音。因為這樣說話,會使人聽起來像在抱怨、厭惡、生氣、十分消極。
3注意行為的細節
別當著別人的麵打哈欠。當你和別人談話時,尤其是當你的朋友正在滔滔不絕地高談闊論時,你張開大大的嘴巴打哈欠,很容易讓人感覺你不把對方放在眼裏。不要以為你疲倦了打個哈欠是很自然的現象,別人永遠都不會這麼想。如果實在無法克製,可轉過頭去,用手掌捂住嘴,切記不要出聲。
杜絕挖鼻孔、掏耳朵的行為。挖鼻孔、掏耳朵這些小動作可能會使自己感覺很舒適,但在別人看來,則是相當失禮和令人討厭的。尤其是大家正在飲茶、吃東西的時候,挖鼻孔、掏耳朵之類的不雅之舉,往往讓旁觀者感到惡心。即使你真的癢得難受一定要解決時,最好暫時離開並表示歉意。
此外,在交際場合,一定要避免忘記係鞋帶或忘記拉上男士褲子的拉鏈,避免你伸到客戶麵前的手是長長的指甲還帶著汙垢。這些都是平時容易在一些人身上看到的毛病。這些細節無疑有傷大雅,常會使你的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言談、舉止是人們與外界和他人聯係的必要方式。提高個人修養,注重言談舉止的規律,這樣才可能使自己猶如一塊強力的磁鐵,不斷地吸引他人,充實自己的人脈。
第二節社交場合的禮儀
所謂禮儀,是人們用以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從交際的角度看,禮儀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是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它是一門包括交際方式和方法在內的適用藝術。俗話說,禮多人不怪,隻有學好禮儀,在生活中時刻做個有“禮”的人,才能讓我們更好地搭建起擴展人脈的平台,讓更多的人喜歡你,從而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五千年的曆史演變過程中,禮節強烈地影響和製約著中國人的思想言論和行動。重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信、遵禮義已內化為一種民眾的自覺意識,貫穿於人們心理與行為活動之中,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其禮儀的繁複也是不容細數的。在這裏就介紹一些生活交際中常見的禮儀禮節。
1參加婚禮的禮儀
能被邀請參加婚禮,說明你和新人或新人的家庭已經建立了不錯的人脈關係。所以,遵守婚禮的基本禮儀,既能體現對新人的尊重,也能維護和增添婚禮的婚慶、和諧的氛圍。
(1)穿著得體。參加婚禮的賓客應適當修飾儀容,穿戴整齊是對主人基本的尊重。男士的服裝很簡單:西裝、襯衫和領帶。女士的穿著會相對複雜些:如果隻是參加酒席,可以穿上套裝、連衣裙即可;如果參加很正式的婚禮,最好把珍珠取下來,係上黑色飾帶,或穿一身小巧別致的套服。正式的婚禮需要的是尊重,如果婚禮招待會之後有舞會,那麼你的穿著要較隆重些。
但是,即便你是出於尊重的態度,還要切記不可以太袒胸露背;也不能打扮得過於豔麗,以免“喧賓奪主”,引起主人的不悅。試想要是你把新郎的眼波都吸引過來,那可能使新娘連下輩子都會記恨你。
(2)適當的賀禮。參加婚禮這種隆重而喜慶的儀式,帶禮品或禮金是必需的。若是送禮品,最重要的不在於禮品的價值,而在於表達慶賀的情義。因此可在經濟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精心挑選一兩件有意義的紀念品、工藝品或當事人喜愛的生活用品。可用比較巧妙的辦法征求一下當事人的意見,或根據平時相知的情況進行判斷,不必與其他送禮人攀比。一般婚慶賀禮應在出席婚宴前送上。
(3)言語得體適度。在你到達婚禮場所時,通常新郎新娘等人會在入口處迎接。這時你應走到新郎新娘麵前,向新人簡單道喜,但千萬不要纏著新人喋喋不休,以免妨礙他們接待其他賓客。你的言談舉止要有分寸,不能因為氣氛熱烈而忘形失態。如果在婚禮上遇見一些老朋友及其他熟人,此時,高興之餘切記不要總是幾個人在一起竊竊私語。當有其他賓客走來時,應主動請他們一起參加交談。在婚禮上,如果有人發表講話,你應留神傾聽,並適時鼓掌,注意保持婚禮的熱烈氣氛,否則對主持人和其他客人來說很不禮貌。
(4)在出席婚禮時,有些人喜歡玩一些“捉弄新郎和新娘”的遊戲,這些既搞笑又有意思的活動確實有助於將婚宴的氣氛推至高潮,新人通常是會心甘情願配合的。但是謹記不要過分,對內容過分庸俗的舉止應堅決杜絕!
總之,婚禮中的新郎和新娘是主角,其他人則是圍繞他們的配角,來賓的目的是讓新人和雙方家長感到親切、喜慶、溫暖和充滿祝福。
2探望病人的禮儀
拜訪是一門學問,看望病人更是一門藝術。當親友、同事、同學、朋友患病時,前往探望、慰問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種禮節。當你在看望病人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要把握好探望的時間。當聽到朋友得病或負傷的消息後就要早去探望,這顯示你對對方的重視和關心,但是一定要提前預約。這樣便於了解合適的探望時間,這對於看望病人尤為重要。要知道,在不恰當的時候去探望,很可能影響病人休息或者耽誤其接受治療,反而會給患者增添麻煩。對於病情嚴重、需要絕對安靜或者剛做手術的病人,暫時不去探望才更合禮儀。
同時,你要注意探視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15分鍾左右為好。但是,若病人已在康複中,並有較強交談的興致,那麼探望者可適當多坐會兒。
(2)適當的著裝。一般來說,探望病人時的著裝以色彩素雅為宜,力求給病人清新、柔和、平穩的感覺,這樣有利於病人情緒的穩定。不宜穿著色彩過於奪目,濃妝豔抹、服裝怪異也不適合。同樣,衣冠不整,過於隨便也不好,因為這也可能會影響病人的情緒。
(3)適當的禮品。一般來說,鮮花是探望病人最合適的禮品。一束美麗的鮮花可以極大地安慰病人的心靈。但是,切記不要選擇香味過於濃鬱和色彩過於濃烈的花。
(4)要把握語言的分寸。探望病人時,語言應該保持輕鬆和關切,不要若無其事地高聲說笑,但也不要表現得過於擔心、緊張,以免給病人帶來壓力。談話涉及病情,對此不必回避。但應避免詳細地向病人詢問病情,或當著病人的麵向醫生或病人親屬詢問病情;另外也要避免自作聰明地向病人介紹藥品,以免引起病人的困惑。最好多說些輕鬆、寬慰、鼓勵的話,讓病人感到愉快,淡化病痛帶來的苦惱,以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勇氣。因為探望病人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了解病情,而是為了減輕他的心理負擔。
告別時,一般應謝絕病人送行,並詢問病人是否有事相托,祝他(她)早日恢複健康。
3生日祝賀的禮儀
一般來說,被邀來慶賀生日的,都會是比較親密的朋友或是親屬。所以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因此一些必要的禮儀更是不可忽視的。
(1)必要的賀禮。一份表示祝福的禮物通常能傳遞一份美好的祝賀,它可以是一束花、一張賀卡、一本書,等等,甚至隻說幾句祝賀的話,都非常有意義。目前,隨著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對於慶祝生日聚會的活動也變得簡化,當親朋好友在異地不能聚在一起時,郵寄賀信、賀卡,發禮儀電報、發個E-mail或打電話發短信祝賀,也不失為得體的傳遞友好情誼的表達方式。
(2)製造一個充滿情趣的氣氛。在生日當天,生日蛋糕和生日蠟燭是必備品,它們能為生日增添很多情趣。同時,如果你能為朋友編製一些有趣的場景或節目,使大家能夠在愉快交談和遊戲中盡情享受這段時光,那麼你在朋友心目中的友誼分數一定會大大提高。
在與外國友人交往時,如果能在某位外賓生日的時候出其不意地送上生日蛋糕或一束鮮花,這將是令外賓十分難忘的,不失為增進友誼一個很好的方法。
總之,掌握了不同場合的禮儀,你就會在受人敬重的同時,人脈關係網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正所謂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無論在生活或是工作中,都要時刻注重自己的禮貌禮節,這樣才能使積累人脈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第三節注重小節成大事
成事者必有眾人幫助,如不拘小節,則難以服眾,難以成大事。
世上無小事,人間無小節。有一首外國民謠:丟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將軍;傷了一位將軍,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
可見,不拘小節,無以成大事。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隻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蕃改之,後有所成。
什麼是所謂的成功?成功就是由這些點點滴滴的小成功積累而成的,換言之,人脈是怎樣積累起來的?就是平常生活中注重小細節,做個有心之人,才能贏得友誼,贏得人脈。
在社交場合中,我們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形象,吸引更多的人脈呢?對此,人脈專家告訴我們,在社交場合裏,一定要注意細節,如此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體現出你的教養。以下細節會損害你的形象,對你的人脈積累有所損害,請務必杜絕!
1耳語
在眾目睽睽之下與同伴耳語是很不禮貌的行為,耳語可被視為不信任在場人士所采取的防範措施,不但會招惹別人的注視,而且對你的教養表示懷疑。所以,切忌在眾人麵前相互耳語,與人談話時,注意保持一定距離。
2說長道短
愛說長道短的人肯定不是有風度教養的社交人物。若在社交場合說長道短,揭人隱私,必定會惹人反感,讓人敬而遠之。
3失聲大笑
不管你聽到什麼“驚天動地”的趣事,在社交場合也要保持儀態,頂多報以燦爛的笑容即可,不然就會貽笑大方。
4滔滔不絕
在宴會中如有人與你攀談,你必須保持落落大方的態度,簡單回答幾句即可。切忌忙不迭地向人訴說自己的身世,或詳加打探對方的底細。滔滔不絕地與人說話,會把人家嚇跑,或被視為“長舌婦”。
5大殺風景
社交場合中,別人喜歡看到你的笑臉,最忌乎情緒低落,即使心裏不痛快,表麵上也應笑容可掬,讓表情與當時的人物和環境相協調。
6忸怩忐忑
在社交場合,假如發覺有人注視你——特別是異性,你也要表現從容鎮靜。若對方從前與你有過一麵之緣,你可以自然地與對方打個招呼。若對方與你素未謀麵,你也不要忸怩忐忑或怒視對方,你可以有技巧地離開對方視線範圍。
7木訥肅然
麵對初相識的陌生人,可以用無關緊要的話與對方交談。若老坐著閉口不語,一臉肅穆的表情,便與歡愉的宴會氣氛格格不入了,更談不上交上朋友了。
8當眾塗脂抹粉
在大庭廣眾之下塗脂抹粉、塗抹口紅都很不禮貌,若需要補妝,必須到洗手間或化妝間去補。
如果有人在社交場合跟你交談,並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你一方麵要維護公司利益,另一方麵又要保持良好的社交儀態,那麼你該如何拒絕對方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你可以說這樣做是公司政策所禁止的,或者向對方說明,你無法得到詳細的資料,或者表示你可以以某種方式為對方提供資料,這些資料一點用也沒有。還有些人比較聰明,先答應對方,然後找各種借口拖延。性格比較直率的人則會向對方解釋,無法提供對方所需要的資料,因為這些資料中的商業秘密或者專利不能外泄,等等。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在人脈道路上也很適用,也就是細節決定人脈,千萬不要讓這些小小的細節扼殺了你的人脈關係。
第四節握手也是一門學問
握手是人們在社交場合司空見慣的禮儀。它看似平常,但卻是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它是陌生人之間的第一次身體接觸,雖然隻有幾秒鍾的時間,但這幾秒的時間如此關鍵,因為它立刻決定了別人對你的喜歡程度。
握手是人與人交際的一個重要部分。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達出不同禮遇與態度,顯露自己的修養,給人留下不同的印象。通過握手也可了解對方的個性,從而贏得交際的主動。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海倫·凱勒曾寫道,手能拒人於千裏之外,也可充滿陽光,讓你感到很溫暖。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握手是一種語言,是一種無聲的動作語言。
作為一個有修養的人,出於禮貌,無論是新朋友還是老朋友,見麵時都應落落大方地主動伸手,示意願意與對方握手,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主動握手顯得更為重要。不過既要顯得主動、熱情、又不能熱情過了頭,失去端莊穩重。
握手並不是普通的身體接觸,其中隱含著許多奧妙和內涵,在一些情況下,僅僅因為伸出的手,就會給他人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就能贏得友誼。
1握手的順序
握手順序,一般為先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麵應先問候,視對方反映後再伸手,不可主動握住對方,這樣欠自重,有失體統。
若同時需要握手的有多人,應當按順序握手,切不可搶先或交叉,把胳膊從第三者上麵架過去。
當時,如果有兩三個男士在場,你不想與其中的一位握手,那麼最好與其他幾位都不握手。握手時不應表露自己的不良情緒,給他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此外,男士要摘下手套,女士一般可以戴手套。
2適當的姿勢
正確的握手姿勢,能傳達出你真正的情緒。所謂正確的姿勢,是指與他人握手時,要在距離對方約一步時與對方握手,同時要上身稍向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禮畢後鬆開。握手時必須上下擺動,而不能左右搖動。當遇到比較熟悉的人或者摯友時,為達到某種情感的效果,可以伸出雙手行握手禮。
一般來說,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態是兩手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也最穩妥的握手方式。若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則顯示著強烈地支配欲,似在地告訴別人,你此時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因而,我們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裏同他人的握手方式顯示出謙卑與畢恭畢敬,如果伸出雙手去捧接,則更是謙恭備至了。
3握手時要把握適度的分寸
握手的力度不可太大,力度過大不但不會讓對方感覺到你的熱情,反而會覺得你很粗俗;力度也不可太小,力度太小會讓對方會覺得你在敷衍他。女士尤其不要把手軟綿綿地遞過去,顯得連握手都懶得握的樣子。既然握手,就應大大方方地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