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政府轉型,有序主導和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2 / 2)

十六,加強社會中間組織建設,增強社會穩定。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浙江省經濟社會生活開始出現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隨著市場經濟體係越來越成熟,社會開放度越來越大,過去那種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高度統一的計劃體製逐漸瓦解,出現了多種經濟成分和多種利益群體並存的多元局麵;二是隨著公共管理理念及政府職能改革的深化,有限政府的觀念逐漸普及,政府在日常行為中不僅開始淡出各種市場經營領域,同時也開始放寬一些社會發展的產業化領域,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脫離政府控製範圍的新地帶,社會發展的自組織機能要求日益強化。社會中間組織作為政府同公眾溝通有效渠道、政府和公眾利益衝突緩衝平台、維護正常市場關係特別是社會信用道德紐帶、整合民間力量載體、調節社會分配的第三種方式,將是保持社會的穩定發展,推動現代化事業穩步前進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總體來看,目前我省社會中間組織的數量太少,種類不夠豐富,功能發育也不充分,現有的許多社會中間組織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參與程度還不深,活動的範圍還很狹窄,政策限製也較多,遠不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現階段還有很多社會中間組織名不副實,還不是真正意義上通過自然發育而成的社會性組織,還帶有濃重的官辦行政色彩,有些甚至帶有明顯的謀利化傾向。

十七,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構建堅實的區域科技創新體係。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重要保證。由於曆史原因,我省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三個短缺”:民營科技創業人才相對短缺,2002年全省民營企業中具有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學曆人才分別僅占民營企業人才總量的0.74%、12.5%,民營科技企業占民營企業比重不足5%,與民營經濟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高級技術工人短缺,高級技工僅占製造業從業人員的3%;既懂國際通行規則又善經營管理的國際化經營人才短缺。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十一五”時期浙江省人才隊伍建設重點要圍繞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經濟體係需要,尤其是支持國際性產業集群發展的需要,堅持內育、外引雙管齊下,強化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大力發展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專業化工商管理培訓機構;強化人才市場建設,培育形成一批高素質的人才中介服務機構,提高組合利用省內外人才資源的能力;突出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功能,抓好一批人才集聚載體(科技工業園、孵化器、技術中心、專業院校等)。按照最大限度發揮人才創造力的要求,深化科技體製改革,推動產學研結合,提高綜合運用省內外科技資源的能力,構建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區域科技創新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