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在昆蟲的大家族裏,可算得上是怪怪蟲了,它像班上的毛毛蟲一樣,很是另類。
在好多年以前,生物學家就給蠶下了定義:
蠶,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中要吃好多苦頭,經曆好多磨難,才能走完屬於自己的生命軌跡。它呀,有點像《西遊記》中的去西天取經的唐僧、沙僧、豬八戒、孫悟空,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
最初的蠶,隻是一粒比米粒還要小的卵,是由蠶蛾產下,然後由卵孵化出幼蟲,幼蟲長啊長啊,蛻下一層又一層皮來,長啊長啊,長成了成蟲,成蟲像一個高超的魔術師,吐絲結繭,把自己纏在中間,又開始在裏邊變開了魔術,先是由蟲變成蛹,再由蛹化成蛾,然後從繭子中鑽出來,交配產卵。如果把這些階段當作點,一個個連接起來,就拚成了一個圓。
大自然是萬物生長的背景圖板,就像一年級用的寫字板,寫滿了字可以擦了再寫,反複地用,酷極了!隻是,這些圓能感覺到、意識到,卻不可以直觀,就像風兒一樣。
——生物學家把這個圓定做為昆蟲的生命周期。
哲學家把這個圓當作是有兩隻不同亮色的“蝌蚪”團抱在一起,組成的陰陽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這,就是蠶的生命輪回。
先說蠶的卵吧,一隻雌蛾一生中隻生育一次,一次能產下600多隻卵。剛生下的卵是半透明的、呈淺灰色,可是過不了多長時間就變成暗紫色了。這些卵,非常的小,用肉眼剛剛能看到,三隻加起來也沒有一顆芝麻粒大呢,可以輕鬆的漏過針眼。最好用放大鏡看,你就能發現這些卵之間是有區別的,有的卵由透明變成暗紫色,有的卵卻變黃了。變黃的卵是沒有受精的,很快就會壞掉的。隻有那些受過精的卵才可能孕育出生命來。
卵是蠶的初生階段,每隻卵裏邊隻有一個胚胎,就像每一顆雞蛋裏隻可以孵化出一隻小雞來一樣。當它發育到一定的時間,大約10幾天的時候,卵殼內就緩緩地動起來了,一條細小的、黑糊糊的蟲子,張著嘴使勁撕咬著卵殼,拚命地從缺口裏鑽出。
這些幼蟲的形狀有點兒像小螞蟻,所以人們也叫它蠶蟻呢。
要想看清楚蠶蟻的廬山的真麵貌,最好借助十幾倍的放大鏡。
蠶蟻有8對足,3對長在胸部下方,4對長在腹部下方,1對長在尾巴上,它的身體是由一個個連環組成的,每個連環的兩側都有一個小孔。可不要以為這些小孔是什麼裝飾品,這是它用來呼吸的肺氣管,要知道昆蟲類是沒有心髒、沒有肝膽的,它們是靠肺部的動力來進行血液循環的。
蠶蟻要經過20幾天的時間才能長成成蟲,它的生長速度快得嚇死人了,別看隻有20幾天的時間,它的體重卻增長了近萬倍,按照蠶蟻的增長速度來計算,一隻小老鼠一個星期就能長成大象。
——哇塞!
在這段時間裏,蠶蟻的飯量大得驚人,每天不停地、瘋狂地吃著桑葉,而且,一天比一天的飯量大。
蠶蟻為了適應身體增長的速度,就需要進行皮層的改革——蛻皮。它把自己固定在桑葉上,從頭部裂開一道口子,前肢使勁地晃動著,拚命地從固有的模式中鑽出來,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有的會在蛻皮的過程中死去的。
蠶,從幼蟲到成蟲這個階段需要退四次皮的。每蛻一層殼稱為一齡。
幼蟲在蛻殼的時候,是不吃不喝的,它們躺在那裏就像睡覺一樣,等蛻完了殼,就又瘋狂地吃起來,每蛻一次,飯量都劇增好多。
蠶蛻完四次皮,身子就長足了,開始吐絲結繭,繁育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