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走近時光隧道(3)(2 / 3)

倘若愛奧尼亞人的思想統治了世界,那麼我認為,我們——當然是與現在不同的我們——可能早已到達其他的星球了。我們第一艘去半人馬座α星、巴納德星、天狼星和鯨魚座γ星的探測飛船可能早已返回了地球。在地球的軌道上可能正在建造一支龐大的星際飛船隊,其中包括無人探測船、移民船和巨大的商船,這些船都將航行在浩瀚的宇宙大洋之中。這些船上都可能有符號和文字,如果我們仔細辨認,也許能認出那都是希臘文。而且在首批星際飛船的船首符號中,可能會發現一個12麵體,上麵刻著“來自地球的‘西奧多羅斯’號星際飛船”的字樣。

在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表上,事物的進展總是有點慢慢騰騰,我們遠未做好到其他星球去的準備。但再過一二個世紀,當人類探測完整個太陽係時,我們也許就做好了這種準備,無論在意誌上,還是在資源和技術知識上,都做好了去其他星球的準備。那時,我們將可以去考察千差萬別的其他遙遠的行星係。我們將會發現,有些行星與我們地球極其相似,而有些行星則完全不同。我們將會知道該到哪些星球去訪問。我們的飛船,我們的後代——泰勒斯、阿裏斯塔恰斯、達·芬奇和愛因斯坦的後代,將能輕易地跨越若幹光年的遙遠距離。

宇宙中究竟有多少行星係我們還不清楚。但為數肯定不少。僅在我們附近就不止一個,至少有4個。即還有木星係、土星係和天王星係。每個行星係都有各自的衛星,這些衛星的大小和跨距都酷似環繞太陽的行星。對質量相差很大的雙星的統計外推表明。幾乎所有像太陽一樣的雙星都應該有行星係的伴隨。

其他恒星的行星在各自的太陽的強烈照射下,隻是一個個小光點,因而我們不可能直接看到它們。但我們卻能探測出一個不能直接看到的行星,對一個已經直接觀測到的大星的引力作用。設想有一顆星,具有很大的“自行”力,以更遙遠的星座為背景運動幾十年,這顆星有一個大行星,質量與木星類似,軌道平麵恰巧與我們的視線成直角。在我們看來,當這顆暗行星位於恒星的右邊時,恒星會因引力的作用稍許向右偏移。反之則會往左偏移。因此,恒星的運行軌道會改變或受到擾動,不是以直線,而是以波形線運行。可以用引力振動方法確認的最近恒星是巴納德星,它是一顆最近的單獨的恒星。在半人馬座α星中,3顆星的相互作用非常複雜,使研究其質量小的伴星變得十分困難,即使對巴納德星的研究也頗為費力。用望遠鏡觀測數十載得到的照相底片就是用顯微鏡也難於分辨其位移情況。人類對巴納德星周圍的行星進行過兩次這樣的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兩次都頗為成功,表明存在兩顆或兩顆以上的行星,行星的質量與木星差不多,運行在同一軌道上。其軌道半徑略比木星和土星與太陽的距離小(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計算)。但遺憾的是,這兩組研究的結果看起來似乎相互矛盾。可能我們確實已經發現了巴納德星的行星係,但確切的證實還有待於今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