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走近時光隧道(3)(3 / 3)

人們正在研究用其他的方法來探測環繞恒星的行星。其中一種方法是人為地遮掩住其他恒星的微弱的光,即在天文望遠鏡鏡頭前安上一個圓形擋盤,或以月亮的黑暗邊緣作為擋盤,這樣,恒星旁邊的行星所發出的光就能顯現出來。在以後的幾十年中,我們或許就能確切地回答,離我們最近的上百個恒星中,究竟有哪些恒星具有大行星或伴星。

近年來的紅外觀測表明。在一些鄰近的恒星四周有許多可能是形成行星之前的碟形氣塵雲。同時,某些理論研究也得出令人振奮的結果,認為行星係統在銀河係裏是常見的現象。利用計算機研究了被認為是導致恒星和行星形成的扁平、密集、碟形氣塵雲的演變。盤狀體最初凝聚形成的小塊狀物質,會不時地噴入雲中,塊狀物質在運動過程中不斷吸積塵粒,當它們變得足夠大時,就會產生引力,吸引雲團中的氣體,主要是氫。當兩塊運動中的塊狀物相碰撞時,計算機使它們吸積在一起。上述過程一直進行到氣塵以這種方式全部被結合完為止。結果取決於初始的條件,尤其是氣體和塵埃的密度隨與雲團中心距離遠近而分布變化的情況。但在一係列合理的初始條件下,會形成近似於我們太陽係的行星係,即大約10個行星,類地(球)行星靠近恒星,而類木(星)行星在最外圈。在其他情況下,不會形成行星,而僅僅產生彌散的小星狀體;或者在恒星附近形成巨大的類木行星;或者一顆類木行星吸積了大量的氣體和塵埃而變成一顆恒星,形成一個雙星係。似乎在整個銀河係中可以發現大量各種各樣的行星係,但現在還不能完全肯定,而且我們認為,很可能所有的恒星都來自這樣的氣塵雲。在銀河係中可能有上千億個行星係,等待著我們去探測。

這些行星中沒有一個會與地球相同。看起來大多數行星的條件都是惡劣的,隻有少數幾個可能是宜人的。其中許多行星的景色將是極其美麗壯觀的。在某些行星上,白天會有許多太陽在天空照耀,夜晚則有許多月亮傾瀉著銀光,或者在地平線上咆哮著巨大的粒子環。一些月亮可能離行星很近,以致它們的衛星高掛在天空,遮住了半邊天際。某些行星可能看起來像巨大的氣狀星雲,它們是以前一顆普通恒星毀滅後的殘跡。在所有這些世界的天空中充滿了遙遠的外來星座,其中可能會有一個暗黃色的恒星,一顆用肉眼觀察不到的、隻有用望遠鏡才能看到的恒星,它是探測銀河係這一小小區域的星際飛船隊的發源地。

如前所述,空間和時間是互相纏結的。行星和恒星也和人一樣,有出生、成長和消亡的過程。人的壽命一般隻有幾十年,而太陽的壽命則比1億年還長。與一顆恒星的壽命相比,我們就好比蜉蝣一樣,朝生暮死,不到一天就結束了生命。在這種短命的生物看來,人類是遲鈍的、令人厭倦的、幾乎不動的、幾乎什麼事情也不做的。而在恒星看來,人生不過隻是短暫的一瞬,隻是億萬短暫生命的一員,虛弱地掙紮在一個由矽酸鹽和鐵組成的酷寒而又堅硬的、極其遙遠的星球表麵上。

在宇宙所有的行星上,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各種事件,它們決定著行星的未來。而在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此時此刻正處在一個曆史的轉折關頭,不亞於2500年前古愛奧尼亞科學家所麵臨的轉折。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若幹世紀,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子孫後代的命運。如果星球也有命運的話,也將影響到它們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