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菲兒看著這些個筆記,心裏很是驚歎柳如是的見識,不愧是曆史上又名的女子,果真是涉獵寬廣。要是放在這二十一世紀,定會是個名人。在這裏做歌姬,真真是可惜了。
不過此時的莫菲兒可沒有太多的時間來感歎柳如是的淒慘了,因為難關就在眼前,她要廢寢忘食的去學習,否則自己會比柳如是還要淒慘百倍。於是她開始繼續調取關於古琴的知識,這一次就是關於指法的問題了,很是關鍵的一點。
整張琴分為額、舌穴、頸、肩、胸、腰、腹等部位,都是以人體為標識的。同時,古琴的長度是三尺六寸,象征了一年有三百六十天,十三個徽位象征了一年有十三個月(含一個閏月),這些有點神密色彩的說法反映了古代人在不科學的時代解釋事物的特點。雖然不怎麼科學,但是設置的也很是精妙,這一點讓莫菲兒大為感歎中華民族的古老智慧。
古琴有七條弦,從外到裏定名為一至七弦。古琴琴弦的外側有十三個徽位,從嶽山向焦尾依次為1、2、3、4……13徽,其中第七個徽位在琴的正中間,一般都是較大的徽。弦位和徽位都是要必須記住的,因為琴譜中會標注。而琴頭處把弦支起來的硬木條叫嶽山,琴尾處把弦支起來的硬木片叫龍齦,嶽山和龍齦之間為琴弦的有效長度,一般是110公分。
琴的底部,琴頭下麵有兩個像腿一樣的東西,叫護軫,是保護琴軫用的;嶽山下麵有七個琴軫,通過旋轉琴軫上的線繩,拉緊嶽山上麵的琴弦,可調整琴弦的音高。琴的胸部下麵有一個出音孔,叫龍池,琴腹下麵也有一個出音孔,叫鳳淖。琴腰下麵的兩個足叫雁足。
古琴的調式有幾十種,但最常用的是正調,七條弦從外到裏簡譜為5612356,因此唱名簡譜也可以唱成1245612。而每條弦上都可以發出三種音色:散音、按音和泛音。散音就是左手不按弦,右手彈而發出較低沉而圓潤的聲音;按音是左手按弦並在要求的徽位之間滑動,古琴發出優美婉轉像人在唱歌一樣的聲音;泛音則是當右手在彈動琴弦的同時,左手指在指定徽位上輕輕點碰琴弦,使琴發出清脆亮麗的聲音。莫菲兒一邊想著這些知識,一邊結合自己的理解把這些個知識給消化一下,希望對自己的學習能有些幫助。還好在大學的時候學的是學習的能力與方法,因此莫菲兒做起這些事來也並不太難。這讓她心理有了點自信。
古琴放在琴桌上,琴軫要放在桌子外邊,以便於隨時調整音的高度。彈琴人要坐在正對琴的四徽和五徽之間的位置。右手彈弦要在嶽山和一徽之間。左手不按弦時要四指並攏放在琴弦的外側或內側,以不碰到弦又比較放鬆為好。
基本指法:右手彈弦用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小指不用。大指向內彈叫劈,要求中指名指要按在相隔四五根的弦上,這叫倚指。大指要斜立成七八十度,幹淨利落地用指甲尖撥弦。大指向外彈叫托,要求和劈一樣,但卻是用大指的肉彈,同時要先把大指按在弦上,向下方用力,彈出後要把大指按在下一根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