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指向內彈弦叫抹,用指尖壓住弦向下用力,彈後壓在下一根弦上;食指向外彈叫挑,一般要先把中指壓在相隔的第二根弦上,把大指頂在食指的指肚上向外推。食指用力挑的方向是向斜下方。
中指向內彈叫勾,中指尖壓住弦,向下用力,彈後中指壓在下一根弦上。中指向外彈叫踢,用中指的指甲向斜上方彈出。
名指向內彈叫打,動作要領和勾相似。名指向外彈叫摘,和踢的動作要領相似。
以上指法中用得最多的是抹、挑、勾、踢。而大指的托、劈主要用於六、七兩弦,名指的打、摘主要用於一、二兩弦。但在組合指法中,各個弦位都要用到。以上是右手的八個基本指法。
左手基本指法:大指按弦用第一指節平臥壓住弦,其他四指放鬆懸在大指上麵,虎口張開,第一指節向外突出,用半甲半肉的地方緊緊壓在弦上。食指按弦用的地方很少,隻在部分曲子中偶爾用一下,用指尖壓弦。中指按弦一般隻用於第一根弦,用中指指尖壓弦。
名指按弦用指尖的左側壓弦,因為此處離指骨較近較硬。同時,名指按弦時手掌要稍稍抬起,以便觀察徽位。左手按弦用得最多的是大指和名指。彈琴要訣上說,彈欲斷弦按領入木,是說右手彈弦要有力度,而這個力度不是用拙力,是經常練習得到的功夫力。左手按弦要用力,是必須要將弦壓緊,否則聲音虛而短,不清不美。但同時左手指還要靈活,不可僵滯。
莫菲兒忙了一個上午,終於把這些基本的東西給搞定了。看著這些厚厚的筆記以及心裏對古琴的了解,莫菲兒心裏有了點譜。感覺著一個上午過得很是充實,不過此時肚子早已是咕咕叫了。扭頭一看小翠,才發現小翠已經不見了。心裏好生差異,不知道她跑到哪裏去了。看來自己要跑出去找點吃的了。
莫菲兒起身剛要出門,就發現小翠拎著兩個食盒進來了。看著就很重的樣子,莫菲兒趕忙把它給接過。卻被小翠給拒絕了,“小姐辛苦了一晚上加一上午,這點活還是小翠來吧。小姐就乖乖坐著,準備吃飯吧。今日小翠擅作主張的給小姐做了幾道你之前沒有吃過的菜。希望小姐喜歡。”
說著打開食盒,眼前的飯菜讓莫菲兒的口水四溢。佛跳牆、閩生果、七星丸、桔燒巴、太極明蝦、燒生糟雞、高麗海蚌、梅開三度、白炒鮮竹蟶、菊花鱸魚球、幹炸三肝花卷、淡糟炒鮮竹、桔汁加吉魚、雪花雞。這些菜有些莫菲兒隻在《舌尖上的中國》這一欄目中聽過,有些菜連聽都沒聽過。不過那溢出的香氣早已說明了一切。
如果不是想著要時時刻刻的注意柳如是這一形象,他早就上手了。如今她隻是端坐著,腰背挺直,儼然一副大家閨秀、舉止嫻雅的姿態。翠兒一愣,隨即笑了,小姐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八豔義舉的事情定是有了些勝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