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心意(1 / 2)

幾番周折,最終的結果,紅棗自然沒有被袁氏送出去。 Ww W COM

倒不是因為在這短短幾之內,紅棗無視花生桂圓、丁香紅棗,甚至於所有長輩姐妹們的苦苦哀求,以及袁氏痛心疾的哭求,以近乎自絕性命的絕食方式,向袁氏無聲抗爭的緣故。

也不是從花椒丁香這廂第一時間得知此事兒的秦家闔家,同又當即從秦家這廂通過袁嬸子輾轉聽到風聲的袁家闔家,白黑夜走馬燈似的頻頻過來袁氏家,或是掏心掏肺的勸阻袁氏,或是怒不可遏的訓斥袁氏,或是明令禁止的告誡袁氏的種種緣故。

更不是袁氏本人本就無意將紅棗抱養出去的緣故……

而是這樁事情追根溯源,最終源頭的展,打了所有人,哪怕旁觀者都是一個措手不及。

因著始作俑者錢太太同她那手帕交的居心叵測,加上看戲不怕台高的一眾看客們的推波助瀾,再加上別有居心之人為了一己私利的利用模仿興風作浪。

本來一樁可以是再尋常不過的民事,就像滾雪球似的,把世人心中所有的負麵情緒越滾越大越滾越黑,活生生對商業行為、社會生活通通造成了不可彌補的衝擊。

綢緞鋪同巾帽鋪不但一夜之間顧客凋零,東家還成了宣歙在外經商商人邪門歪道的反麵典型。

而始作俑者的錢太太同她那手帕交的惡名,更以風臭到了宣歙老家,連累了不隻一個家族。

以至於自顧不暇,收養女兒服侍終老的念頭,自是就此打斷了。

錢太太同她那手帕交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自食惡果。

可對於根本是飛來橫禍,遭了無妄之災的秦家同袁家來,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樁事情雖然貌似隨著這場鬧劇的落幕而就此了結,可在兩家人的心裏,卻都結了一個疙瘩。

還是死結。

而且饒是對於紅棗來,或者還要添上從頭到尾都在旁觀,哀戚不已的花生桂圓來,對於袁氏的失望甚至於怨恨,已經足以掩蓋過一切了。

再對於袁氏來,女兒們的不信任和所遭受的委屈,也像一把把利刃紮在她的胸口上,痛徹心扉。

她在反思,也想彌補,可對於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同女兒們交心的袁氏來,已經不知道該從何入手了。

而對於秦家人,或是袁家人來,雖然心痛紅棗,卻也並不相信袁氏會把紅棗抱養給她人的。

或者這樣,都不相信袁氏會下作到“賣”女兒的地步,或是不相信袁氏竟然這樣蠢。

可袁氏如此放任心懷不軌的愛娘接二連三的作踐自己,更作踐孩子,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而幾次三番的,袁氏寧肯聽信愛娘的鬼話,也不相信他們的由衷之言,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秦老爹秦老娘就親自過來袁氏家,同袁嬸子、袁大哥袁大嫂商議。

秦老爹歎息道:“孩子是無辜的,饒是嫡嫡親的娘老子,也沒有無故作踐的道理。既然侄媳婦這樣執迷不悟,那我們也隻能將石榴姐妹四個帶回去撫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