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篇 冶金選礦廠破碎生產防塵工程技術措施綜合評價(1 / 2)

一、冶金選礦破碎係統生產概況

目前我國已投產的黑色金屬礦山選礦廠約有百餘座,本評價調查對象選擇了全國重點黑色金屬礦山選礦廠破碎車間20個。除本鋼南芬選礦廠破碎車間為日偽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廠以外,其餘的均為建國後陸續建成投產的。其中50年代投產有6個車間,60年代投產有4個,70年代投產有9個。這些選礦廠破碎礦石能力都在年平均百萬噸以上,其中年碎礦能力在600-750萬噸的有本鋼南芬、攀礦密地和太鋼峨口、鞍鋼弓長嶺、鞍鋼齊大山等5個選廠,年碎礦能力在250-600萬噸以下的有:12個選廠,年碎礦能力在110-150萬噸的有南京梅山、馬鋼姑山和首鋼密雲3個鐵礦破碎車間。

本次調查的20個重點選礦廠共有粗破機31台,中破機49台,細破機101台,篩分機15%台,運輸皮帶532條。年均粉塵合格率為67.83%,最高為首鋼大石河選礦廠和鞍鋼齊大山選礦廠為92%,最低為本鋼歪頭山鐵礦為29%。20個重點選礦廠破碎車間截止1985年底共有職工總數為6918人,其中接塵職工為6434人,占現有職工總數的93%。共發生各期塵肺(矽肺69人,占現有接塵職工總數的8.8%(全國耐火行為11.8%)5塵肺死亡人數為124人,病死率為21.8%(全國耐火行業為21%);從塵肺發病來看,僅次於耐火行業,說明選礦廠破碎係統粉塵危害是比較嚴重的。據20個重點選礦廠調查的不完全統計,總防塵措施投資約有28萬元,1980年以前投資累計600多萬元,1985年度防塵措施投資費為922萬元,從投資比例可見防塵工作從1980年以後才逐漸納入計劃軌道。有些選礦廠雖然投入了相當數量的資金用於防塵治理,由於沒有法定的技術政策,導致技術措施選擇時盲目性大,防塵效果不甚明顯,為此,治理技術措施進行優化選擇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產工藝和主要塵源及其特點

選礦廠破碎生產工藝流程通常是(粗破、中破、細破)閉路工藝,礦石破碎後經檢查篩分,將粒度不合格的礦石再返回最末一段破碎設備進行破碎,輸送至礦槽貯存,以備磨選。

二、評價內容與方法

(一)防塵技術效果評價方法

按照冶金係統選礦廠破碎車間生產工藝現狀,圍繞當前破碎車間生產工藝流程,探討了生產工藝改造在防塵方麵的意義,並按破碎生產現有防塵措施和除塵設備的類型、技術性能、設備完好狀態和運行效果進行回顧性調查,對重點選礦廠典型除塵設備進行現場運行效果的測定。本評價參照全國耐火材料行業防塵技術裝備水平和先進經驗,找出差距,並按國家標準和調查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采用單項集優綜合評價方法,優選最佳措施方案,提出今後破碎生產防塵技術的發展方向。

(二)職業危害的評價方法

本評價調查所需原始數據均由各選礦廠按調查項目內容、要求書麵提供。運用勞動衛生和職業流行病學的方法,根據選礦廠破碎車間生產工序,按不同年代統計作業崗位空氣中粉塵濃度、遊離含量,並計算其年最髙、最低和平均濃度,評價作業環境粉塵濃度與接塵工人發生塵肺病的關係,並按年代統計塵肺病的發病工齡、病死年齡及塵肺病的構成。

(三)經濟效益評價方法

防塵工程綜合經濟效益是在防塵措施的作用下,由人均創利稅水平、接塵工人發病人數、發病工齡和塵肺死亡年齡等多種因素相關作用的結果。為了正確客觀地評價選礦廠破碎係統防塵工程經濟效益,我們采用動態法進行評價,將防塵開始後的投資和曆年防塵經費投資,各年度防塵設備運行費用、粉塵回收價值、塵肺患者的工資和附加工資、塵肺病人管理費、勞動保險費、防護用品等,按現值法將不同時期發生的費用折算到1985年的現值進行動態評價,計算其防塵工程的經濟效益。

三、綜合評價結果

(一)防塵技術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