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四季輪回——季風(1 / 3)

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一年中的風向發生著規律性的季節更替。顯著的季風特色是我國的三大氣候特征之一。然而,你知道季風是怎樣形成的嗎?你知道季風都有哪些特征嗎?下麵將為你解答。

1.季風的概述

通常,我們把由於大陸及鄰近海洋之間存在的溫度差異而形成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係,即具有大氣環流特征的風稱為季風。

季風是以一年為一個周期的大範圍對流現象,它的形成是海陸分布、大氣環流、大陸地形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全球範圍內,亞洲地區的季風最明顯也最著名,其特征主要表現為冬季的東北季風和夏季的西南季風環流交替盛行,並且它們的轉換是一個具有暴發性的突變過程,中間的過渡期比較短。通常,每年的11月至第二年的3月為冬季風的盛行時期,而6~9月為夏季風的盛行時期,中間的4~5月和10月為夏、冬兩支季風環流轉換的過渡期。不過,不同地區的季節差異有所不同,因而季風在劃分上也不完全一致。

從其實質上來說,季風和風帶一樣同屬行星尺度的環流係統,是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變化顯著的風係。它的形成是由於冬夏兩季海洋和陸地的溫度差異而導致的氣壓差所造成的。一般而言,在夏季,季風由海洋吹向大陸;在冬季,季風則由大陸吹向海洋。

季風的活動範圍很廣,它的活動影響著地球上1/4的麵積和世界1/2人口的生活。季風活動比較明顯的地區有:西太平洋、南亞、東亞、非洲和澳大利亞北部。除此之外,在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範圍季風區,不過在歐洲和北美洲季風的影響則不明顯,沒有形成季風區,隻是有一些季風趨勢和季風現象的出現。

在冬季,由於地麵降溫比水麵快,所以大陸氣溫比鄰近的海洋氣溫低,這時在大陸上就出現了冷高壓。與此相應的,在海洋上形成的是低氣壓。受氣壓梯度力的影響,氣流大範圍從大陸吹向海洋,這就是冬季季風。一般情況下,冬季季風在北半球表現為北風或東北風,這在亞洲東部表現得尤其明顯。這是因為冬季季風是由來自西伯利亞的高壓冷空氣造成的,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這種北向季風從中緯度地區一直向赤道地區延伸。冬季季風爆發時,氣流大範圍南下,在東亞和南亞表現為北風和東北風。此外,在非洲和孟加拉灣地區也有同樣的東北季風吹向赤道附近地區。不過,與亞洲地區相比,東太平洋和南美洲雖然也有冬季風的出現,但並不明顯。

與冬季不同的是,夏季大陸的氣溫比附近的海洋溫度要高。因此,大陸相對於海洋氣壓比較低,這樣在氣壓梯度力的影響下,氣流由海洋地區吹向內陸地區。因而,此時的北半球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夏季風在印度洋和南亞地區表現得最為顯著。夏季風主要源於印度洋,還有一部分來自西太平洋。到了夏季,來自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在非洲東海岸跨過赤道一直吹到南亞和東亞地區,有時甚至影響到我國華中地區和日本;來自西北太平洋的夏季風,對我國東部沿海的影響比較大。

夏季風通常要經曆四個階段,即爆發、活躍、中斷和撤退。東亞的季風從5月上旬開始爆發,在夏季季風中是活動最早的。這股暖濕氣流自東南向西北推進,到7月下旬的時候穩定下來,一般在9月中旬開始回撤。隨即在來自內陸的偏北氣流的反擊下,夏季風開始節節敗退,撤退路線路徑與推進時正好相反。

影響我國的夏季風是由三支氣流形成的:第一支是印度夏季風,在印度季風北移時帶來的西南季風會影響到我國大陸;第二支是流經東南亞和南海的跨赤道氣流,該氣流是一種低空的西南氣流;第三支是源自西北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到達我國時有時會轉成南或西南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