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夜,東王府內外燈火通明,士兵把東王府圍得鐵桶似的。
丞相楊基下了死命令,不得放走任何一個人,一經查實,滿門抄斬。
京城守備楊勇很是困惑,東王怎麼會謀反?他可是跟皇上拜把子兄弟,當年師兄弟四人憑借四根盤龍棍,秘密絞殺後宮,擄走先前的皇帝與貴妃,奪得江山。這情分有多深,怎麼可能謀反!
“叔父,這事得慎重啊,他可是東王,一旦誤會,後果不堪設想。”楊勇低聲對楊基道。
“你執行便是,若是沒有確鑿的證據,我能這麼魯莽嗎?我七十的人了,可不是毛頭夥子,話做事用不著你來指導!”楊基很不高興。
楊勇不敢再多言,執行命令去了。
因為東王謀反的事,兒子楊桐也與他鬧翻。
“爹,您老人家得考慮清楚。即使東王有謀反的跡象,也該有皇上來裁決。您要知道,你把東王給扳倒了,朝廷裏還有鎮南王啦!一旦鎮南王知道消息,回京來興師問罪,怕是皇上也保不了您啦!”
楊桐知道,他老人家與東王向來政見不一,也因此私下底沒什麼交往。但再不睦,不至於恨到抄家的地步。他了解他爹楊基的為人,不會氣到如此地步。
楊基表麵上對楊桐嗤之以鼻,他冷冷地看了兒子一眼,不屑於回應他,他還太年輕。
其實楊基的心裏歡實的很。兒子在朝廷之上,與眾官員力保東王,與他據理力爭,他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有些話,他還不能跟兒子。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有些秘密,得爛在肚子裏。兒子不知道這些秘密,反而會更安全。
然而,讓他心裏惴惴不安的是,東王府的花名冊,共是三百零九人,卻少了四人。
沒錯,是四人。
跑了兩個丫頭,一個叫翠一個叫菱花。
這兩個丫頭,楊基根本沒放在心上,跑就跑了,兩個丫頭而已。關鍵還有另外兩人,他們可是東王的親骨肉。
東王府是怎麼得到的消息?是誰在這麼短的時間裏通風報信?
楊基回憶起夜間召集眾大臣議事,宮廷的大門關著,都是自己的親信把守,應該是萬無一失,何況眾大臣沒有一個半途退出的呀!
即使在旁侍候的太監,也是經過太監總管林華文一一篩選的,何況這些太監根本出不了宮。不但外麵有京城守備的士兵把守,宮牆內也有侍衛巡邏。
楊基皺起眉頭,百思不得其解。若是讓東王府這個子跑了,這可是不的隱患,以後長大成人,一旦得勢,對於丞相府來,恐怕東王府的今遭遇,就是丞相府的明日寫照了。
楊基當即下令,追。
派出多路人馬,立即通知下去,封鎖各個城門,隻要有要出門的,不倫是誰,不倫官職多大,立即緝拿,等候他來處理。
然而還是晚了一步,南門有了回複,東王爺帳下的四位將軍,已於半個時辰前駕著兩輛馬車出門啦。
聽到這個消息,楊基心裏是又喜又憂,喜得是,他們才走半個時辰,又帶著兩個主和兩個大丫頭,有這樣的累贅,他們定走不遠。這四位將軍,為保主定會與追兵交戰,這就為東王謀反的證據添加了一筆。
憂得是東王帳下的這四位將軍,都是跟隨東王身經百戰了的,個個武功了得,能否全部絞殺,還是個未知數。
楊基當即下令,派出宮廷護衛三百人,外加兩百弓箭手,帶上極少用著的毒箭,若有反抗,格殺勿論。
楊基又下令信使處,大雪一旦停息,立即飛鴿傳書,令各城守備派兵各個路口設卡攔截。
淩晨三時,張將軍和兩位胡將軍的屍體被運回,同時還運回了三十七具宮廷護衛的屍體。
重傷者五十七人,連夜通知太醫院的太醫來救治,還是有十三人於第二日醫治無效身亡。
楊基下令,兵分四路於淩晨四時抄了四位將軍的家。
然而,前麵探馬一次又一次回報,沒現嶽將軍以及少爺他們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