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裏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
別家丈夫團圓聚,孟薑女丈夫造長城。
這首在江南地區流傳的《唱春調》,說的是孟薑女萬裏尋夫哭崩長城的故事。這一故事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它與《牛郎織女》、《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台》並列為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
相傳孟薑女為秦始皇時人,因丈夫範喜良被迫修築長城,便萬裏送寒衣,哭於城下,城為之崩裂,而丈夫屍骨被發現,後投海而死。反映了民間傳說中忠於愛情、反抗暴政的婦女形象。孟薑女故事最早見之於唐代的《同賢記》。《同賢記》說,燕人杞良“避始皇築長城之役,逃入孟超後園;孟超女仲姿(孟薑女)浴於池中,仰見之,請為其妻。……夫妻禮畢,良回作所,主典怒其逃走,打殺之,築城內。仲姿既知,往向城哭。死人白骨交橫,不能辨認,乃刺指血滴白骨,瀝至良骸,血徑流入,便收歸葬之”。
一般認為,孟薑女故事可能是由《左傳》所載春秋時“杞梁妻”哭夫崩城故事附會而成,後來經過說唱、故事、戲劇、歌曲等多種文藝形式而廣為流傳於民間。
孟薑女故事由原來的春秋時的杞梁妻逐漸演變,到了隋唐以前,急遽轉變為孟仲姿哭倒埋夫屍的萬裏長城的傳說,以至發展到後來的孟薑女麵對麵與秦始皇作鬥爭,投水而死的情節,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地主統治階級的暴虐,以及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殘酷的奴役勞動的不滿與反抗。這正是故事流傳久長,廣泛深入人心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於孟薑女故事流傳久遠,它的內容情節,真是眾說紛紜,變化之大,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孟薑女的名字,有杞梁妻、孟薑、孟姿、孟仲姿諸說;杞梁的名字,有杞良、範良、犯良、範杞梁、萬杞良、範喜良、萬喜良、範希郎、範士郎諸說;盂薑女的生地,有長清、安肅、同官、泗州、武州、乍浦、華亭、江寧諸說;她的死地,有益都、同官、澧州、潼關、山海關、綏中、東海、鴨綠江諸說;她的死法,有哭死、力竭而死、城牆壓死、投水、跳海、觸石、騰雲、投火化煙,以及壽至99諸說;她哭倒城的長度,有5丈、二三裏、3000餘丈、800裏、萬裏、10萬裏諸說;她哭崩的城,有杞城、莒城、長城、穆陵關、潼關、山海關、韓城、綏中、長安諸說;她尋夫的路線,有渡澮河而北行、出秦嶺而西北行、經泗州至長城、經鎮江到山海關、經杞城關到潼關諸說。實在莫衷一是。
撇開這些枝節問題不談,在涉及到孟薑女故事的來源和原型這個主要問題上,學術界也存在著較大的分歧。
在我國學術界,對孟薑女故事最有研究的,當首推顧頡剛先生,他不僅是著名的曆史學家,而且對民間文學,特別是孟薑女故事,有著卓越的研究成果。有人說,顧先生是“孟薑女學”的創始人。這是符合實際的。他的《孟薑女故事研究》一文的發表,距今已有半個世紀,仍不失為研究孟薑女故事的重要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