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家的時候,身無分文。在阿拉斯加也沒有挖到一盎司黃金,但是,這次不尋常的經曆,對他卻十分寶貴,為他創作“北極故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他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的筆記本寫有許多路上人物性格的素描、阿拉斯加郊野的描繪,某些故事的結構及對話的片斷,他打算一到家就把它們寫出來。
他首先寫的是短篇小說集《狼之子》,這其中的很多短篇小說生龍活虎地談到新世紀,對進化的科學態度與物種間的競爭,無須害怕被教區牧師開除教籍的人民的道德價值,大膽揭露了生活中的殘酷、醜惡與黑暗,同時也歌頌了美麗與善良。還有,過去被認為是寫小說禁區的放蕩行為、野蠻戰鬥、暴力致死,以及19世紀文學的消極麵——貧血的、多愁善感的、規避的、虛偽的等特征。
《狼之子》的出版,標誌著現代美國短篇小說的誕生,傑克把小說帶回到普通人之中,使他們一讀就懂,而過去的作品則是太太小姐們關起百葉窗、鎖上門之後,才去狼吞虎咽一番。
從1900年到1902年,傑克連續發表了三四個短篇小說集,除了《狼之子》以外,還有《他們祖先的上帝及其他》、《冰霜的女兒》、《野性的呼喚》等。這幾部集子描寫了在北方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中,淘金人和獵人們的奇險生活,被評論者歸為“北方故事”的範疇。
巔峰之作
center批判的現實主義的傑作
傑克·倫敦除了短篇小說為人稱道外,還寫過幾部長篇小說:《海狼》、《鐵蹄》、《馬丁·伊登》……其中《馬丁·伊登》被公認為是傑克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帶有明顯自傳成分的小說:主人公馬丁·伊登是個出生於底層的水手,他與一位資產階級小姐羅絲相愛。為了得到羅絲的歡心,馬丁拚命補習功課,並在內心產生一種強烈的創作欲望,自信能寫出與眾不同的作品。馬丁一邊做工,一邊讀書寫作,貧窮、饑餓沒能使他退卻。由於馬丁沒有固定的職業,羅絲無法抵禦父母的反對,與馬丁分開了。可是後來,馬丁·伊登功成名就,羅絲又找上門來,馬丁認為這不是愛情,他感到一種情感上的失落,並且再也找不回來過去那種身處底層的感覺,他不願與虛偽的上流社會同流合汙,最後竟以自殺結束了一生。
馬丁的悲劇,完全是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以金錢為基礎的虛偽關係所造成的,馬丁並不以獲得金錢為滿足,他還追求金錢以外的人生價值,這無疑加強了這部小說的現實主義價值。
當然,與傑克以前的作品相比,《馬丁·伊登》既加強了對現實的批判精神,同時也流露出他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趨於悲觀化。《野性的呼喚》等北方故事,寫出了自然界完整的進化過程,生存競爭是殘酷的自然法則;《海狼》使一個尼采式的超人成為失敗的英雄,具有悲壯氣息;而《馬丁·伊登》中,一個正處於生命輝煌的年輕人,成功後卻突然精神失去了支撐,這體現了傑克的進化論思想。超人哲學和現實之間產生的矛盾,以及他作為一個個人主義作家和作為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黨人之間產生的矛盾,在寫完這本書以後沒有幾年,他竟和馬丁一樣,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時年僅為40歲。
趣聞軼事
雙重性格
傑克·倫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他出身貧寒,當過工人,在社會的底層混了不少年,具有不少勞動者的思想,與群眾生活有著某種天然聯係,因此他一度傾向社會主義,成為美國社會黨的一員,同時,他又極度崇拜金錢,甚至有點貪婪。他曾對“西部同誌”的伊曼紐爾·米利葉斯說:“我跟你說實話,我不是因為愛好寫作而寫作。我討厭寫東西,我之所以還要寫,惟一的理由是我的勞動報酬優厚——是的,我就把我的寫作稱為勞動——我靠寫書和短篇故事,掙了不少錢。說句心裏話,如果可以得到同樣的報酬,我情願花雙倍的時間去挖溝。寫作對我來說,僅是一種費力不多,又可以過富裕生活的謀生手段。”
“我每寫一個故事,就是為了可以拿到一筆錢。我總是寫編輯要我寫的東西,而不是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我絞盡腦汁去寫資本家編輯先生需要的貨色。”
他有了錢,大造豪華別墅,命名為“狼舍”。1913年8月18日,“狼舍”完工了,經建築工清理打掃一番之後,交給他,他十分得意。他對人們批評他花這麼多錢蓋如此奢華的住宅的言語,毫不介意,他說他的錢是辛苦勞作掙來的,他覺得自己雖富有,但並不是資本家。
不料這天夜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把整個別墅化為一片灰燼。傑克傷心極了,眼睜睜地看著七萬多美元的投入,瞬間化成泡影。
此後,他的思想、創作開始走下坡路。1916年,傑克·倫敦提出退出社會黨的聲明,他的思想矛盾愈來愈深,不久,便由於吞服大量嗎啡致死,時年僅為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