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震撼人類文明史的大浩劫,它始於歐洲,最終涉及全世界33個國家和地區,造成至少3000餘萬人死傷,直接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如此慘烈的戰禍,其導火索就是發生在薩拉熱窩的一次刺殺事件。
薩拉熱窩是塞爾維亞的首都,位於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巴爾幹半島扼控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咽喉,是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當時的歐洲早已成為俄、德、法、奧、英激烈爭奪的地區,沙俄渴望打通南下地中海的通道,奧地利企圖向南擴張,英、法則要保護通往印度洋和遠東的交通命脈,因而多次發生戰爭,素有“歐洲火藥庫”之稱。
1912年和1913年先後進行的兩次巴爾幹戰爭,改變了列強在這一地區的力量對比。塞爾維亞作為勝利者,獲得了馬其頓的大片土地,許多斯拉夫民族視塞爾維亞為救星。塞爾維亞也想借機擺脫奧匈帝國的控製,並得到了俄國的支持。奧匈帝國堅決反對塞爾維亞的擴大,並決定以吞並塞爾維亞來絞殺南斯拉夫的民族統一運動。奧塞、奧俄之間的衝突,進一步加深了以俄法為首的協約國和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兩大帝國主義集團之間的矛盾。兩次巴爾幹戰爭後,各帝國主義國家都在不斷地增加軍費、擴充軍隊、大搞軍備競賽,爭奪戰略要地,歐洲上空陰雲密布,戰爭威脅迫在眉睫。就在這時,發生了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的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來到薩拉熱窩視察,這一天也是塞爾維亞舉行全國哀悼的日子(為了哀悼被異族殺害的塞爾維亞族人和淪陷的塞爾維亞土地)。斐迪南剛剛在奧塞邊境地區親自指揮了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他選擇這一天訪問薩拉熱窩,無疑強烈刺激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一個塞爾維亞民族主義秘密組織早已製定了周密的計劃,準備在這一天刺殺斐迪南。
上午10時,斐迪南大公偕同他的妻子,在總督和市長陪同下,乘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穿過沿河大街向市政廳駛去。當車隊行駛到鬧市中心時,埋伏在路旁人群中的查卜林諾維奇突然跑上前向他投擲一枚炸彈。這時汽車司機發現了他的動作,加速前進,結果炸彈落在車篷上再彈到地上,在大公的車後爆炸了,沒有炸到大公本人,隻炸壞了後麵跟隨著的汽車,炸傷了車內的總督副手、索莫的侍女和幾個群眾。斐迪南雖然受到了驚嚇,但故作鎮定,他讓人把幾個受傷的人送往醫院,然後命令車隊按原計劃前往市政廳。
參加了歡迎儀式後,斐迪南乘車返回。原計劃是要參觀博物館,但是斐迪南臨時改變行程,堅持要先去醫院探望受傷的人。然而由於疏忽,第一輛汽車的司機並未告知已改變計劃。當先導車準備按原計劃去博物館時,總督發現路線不對,命令司機掉頭。這時,一位名叫普林西波的暗殺者恰好站在那裏,他迅速走上前,瞄準大公連發兩槍,一槍打在斐迪南的咽喉部,一槍射入他妻子的腹部。幾分鍾後,這位不可一世的奧匈帝國的皇太子和他的妻子就雙雙斃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