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下令“葬死者,問傷者,養生者,吊有憂,賀有喜,送往者,迎來者,去民之所惡,補民之不足”。
然後,把國內事務分別托付諸大夫負責管理,便帶著範蠡等人去吳國給夫差當奴仆。勾踐在吳國忍辱含垢,曆盡艱辛,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這就是“臥薪嚐膽”的出處,也是勾踐決心反攻夫差的直接原因。3年後勾踐被釋放回國。勾踐歸國後,決心複仇雪恥,複國滅吳。他開始了一係列改革,用以改善民生,壯大國力:
爭取民心,選賢納諫,讓文種治政,範蠡整軍,建立招賢館,禮遇收羅各方麵人才。改革內政,減輕刑罰,減免賦稅,開墾荒地,發展生產,獎勵生育,增加人口。在軍事上,築城立廓,修繕被戰爭破壞的都城,訓練部隊,厚賞嚴刑,擴充兵員。在對外政策上,奉行“結齊、親楚、附晉、厚吳”的方針。不斷送給夫差優厚的禮物,表示忠心臣服,以消除他對越國的戒備;送美女西施、鄭旦給他,使他沉溺女色,分散精力;賄賂吳臣,爭取他們的同情和幫助;並離間吳國內部,挑起其大臣不和;破壞吳國的經濟,用高價收買吳國的糧食,使其內部糧價高漲,造成供應困難;采集良材,選派巧匠,送給夫差,促使其大興土木,消耗人力、物力。上述措施,收效顯著,壯大了自己,削弱了敵人。越國力量大為增強,發兵伐吳所缺乏的隻是時機問題了。
在越國上下一心、勵精圖治、為“複仇雪恥”而磨刀霍霍時,吳國卻日趨腐敗。夫差因勝而驕,奢侈淫樂,窮兵黷武。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姑蘇台,不分晝夜同西施在上麵狂歡作樂。同時,急於以武力威脅齊晉,稱霸中原。公元前489年,進攻陳國,次年攻魯,懾服了附近的小國,為北進中原開辟了道路。夫差又征調大批民工構築邗城,作為北上基地,開鑿邗溝,溝通江淮,以利軍運。為了誘導吳國北進中原,使之與晉、齊、楚為敵,造成乘虛襲吳的機會,勾踐向夫差大獻殷勤,讓文種率萬名民夫協助吳國開鑿邗溝,以推動夫差北上。
公元前484年,夫差聽說齊景公已死,決定北上伐齊,聯合魯軍,擊敗齊軍。戰後,夫差更加驕橫,認為隻要最後壓服晉國就可取得中原霸權,於是約定晉定公和各國諸侯在公元前482年7月7日到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會盟。勾踐夢寐以求的機會終於來到了。“臥薪嚐膽”有了回報,他打著“報仇雪恥”的旗幟,在公元前482年6月12日,調集越軍兵分兩路,襲破姑蘇,而遠在黃池的夫差勉強做了霸主,實現了兩代人的意願。但是由於姑蘇失守的消息已泄,軍心動搖,夫差感到反擊越軍沒有把握,便派人向越求和,勾踐也因實力不足以滅吳,允許和議,撤兵回國。夫差向越求和後,由於征戰連年,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國內空虛,一時無力反擊,就息民散兵,企圖恢複力量,待機再舉。而越國卻利用繳獲的資財充實了自己,提高了戰勝吳國的信心。這時的越王目標更遠了,那就是取得中原盟主的地位,“報仇雪恥”隻是借口罷了。
公元前478年,吳國發生空前的饑荒,勾踐認為大舉伐吳的時機已經成熟,遂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後,於3月率軍出征,在笠澤(水名,今蘇州南)打敗吳軍,夫差自剄,吳國滅亡。越挾滅吳的餘威渡淮北上,與諸侯會盟,終於成就了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