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沙窪村,陳海龍帶領大家去李莊村。
大家正騎車前行,大田裏忽然出現一片長得特別出眾的麥子,陳海龍一驚:"這塊麥子是咋回事?怎麼長這樣好?下車看看。"
大家嘴裏稱讚著,一同下車觀看。
麥子穗大、稈壯、株稠,麥穗挨挨擠擠,好像一塊大地毯蓋在了麥棵兒上麵,嚴嚴地遮住了地裏的整個空間,看不見地皮。大家異口同聲咿咿噓噓地讚歎著。林聰從兜裏掏出個筆記本向地裏扔過去,筆記本被麥穗馱住,棚在了上麵。大家更是咿噓讚歎:"麥穗真是稠得不透風啊!"
榮爭先說:"可惜隻有這麼一小塊兒,也不過有二三畝吧?要是整個河灘裏的麥子都像這一塊兒多好啊!"
陳海龍問劉冒生:"這是哪村的?"
劉冒生望著田野和村莊:"應該是李莊村的吧!"
陳海龍想起來了:"噢,李莊村有個村民叫李善農,種菜是行家。"
榮爭先奇怪地問:"陳鄉長咋知道?"
林聰在一旁說:"那天在集上碰上的。"
一個農民在旁邊的地裏薅草。佟耿春一看,正是李善農,急忙向他招著手喊:"老李,請過來一下。"
李善農走過來。
陳海龍高興地向他打招呼:"李善農同誌,咱們又見麵了!請問,這塊麥子是誰家的?"
李善農認出是那天在集上和他說過話的,不知他怎麼和鄉領導一起來到了這裏,詫異地瞪大著雙眼望著陳海龍:"我家的,幹啥?"
陳海龍笑著望著他:"致富能手,不認識了?那天在集上不是說好的要找你拜師嘛!"
李善農突然想了起來,驚喜地說:"噢……‘文化人‘!找我‘交流‘種菜經濟哩是不是?歡迎歡迎!"
陳海龍說:"原來你不但是種菜能手,還是種糧能手!你這麥子為什麼長這麼好?"
李善農仍然詫異地說:"你不是說想種菜嗎?"
佟耿春向他說:"這是咱們的陳鄉長,我們都跟他來當學生哩。"
李善農一驚:"陳鄉長?你就是陳鄉長啊!聽說新來的鄉長姓陳,原來就是你呀!"握住陳海龍的手,"鄉長,對不起,我當時把你當成想致富的菜農了!"
佟耿春說:"你還沒回答陳鄉長的話哩,快說說,你的麥子怎麼長得這樣好?"
李善農有些感慨地說:"這不是我的本事,是農業專家讓紅薯和麥子結婚,試驗出來的新品種。”
大家覺得李善農在講一則美麗的童話,都笑得前仰後合。陳海龍驚奇地說:“紅薯和麥子結婚?真是新鮮!說說怎麼回事。”
李善農說:“商丘農科所有個專家叫孟昭璜,他用小麥和紅薯嫁接,為紅薯和小麥做紅娘,通過幾年的試驗,讓它們生出了這種新品種,起名叫‘薯麥一號‘。優質高產。我是從《京九晚報》上看了他的報道找了去的,拜了他老師。他把這新品種給了我,讓我在大田裏試種。這不,總共就這麼些種子,隻種了二三畝。"
林聰問:"小麥和紅薯在植物學上可不屬一科呀,他是怎麼嫁接的,也竟然成功了?"
李善農說:"我老師說,起先連北京農業大學的科學家都不相信,可他硬是嫁接成功了。後來科學家們研究,說這叫‘遠緣嫁接‘,趣話說叫‘遠緣結親’,根據是基因上的原理。北京的科學家認為是一頂史無前例的創造,很感興趣,也參加到他的試驗裏來了。"
陳海龍更加高興起來:"有道理!人們近親結婚,生的兒子常常出毛病,遠親結婚生的兒子才健壯不是?”
李善農說:“可能就是這個理兒。”
大家聽了,又哈哈地笑起來。
陳海龍鄭重地說:“讓植物遠親結婚,生出新品種,這真是新鮮事兒!你是第一個在大田裏試種?"
"是的。我老師可認真了,每星期都來看一趟,教我管理,生怕我種砸了。他還有‘薯麥二號‘和‘薯麥三號‘哩,都試驗出來了,就等著在大田裏試種,正在找試驗基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