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匈奴始終是漢朝最大的威脅。
匈奴遊牧部族聯盟的軍事力量長期以來壓迫著中國北方邊境,使農耕生產的正常進行受到威脅。漢匈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漢朝北方和西北邊疆的穩定與否。
匈奴興起於公元前3世紀(戰國時期),衰落於公元1世紀(東漢初)。他們的騎兵縱橫大漠南北近三百年,將匈奴之名永遠刻在了中國乃至世界曆史的豐碑上。現在內蒙古包頭市境內的頭曼城遺址,就是當年匈奴第一代單於頭曼的統治中心。
與其他遊牧民族一樣,匈奴是一個有較大的調整和變化。特別是在漢武帝時期,國力日強,開始大規模征討匈奴,致使南匈奴歸漢,北匈奴西遷,為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漢朝後來牢牢掌握了戰爭主動權,這一戰爭後來又具有了以征服匈奴為目的的性質。
從大興安嶺往西,是廣闊的錫林郭勒、烏蘭察布與鄂爾多斯草原。史書記載的第一個草原王國——匈奴王國,便在這裏興起並生活。
公元前209年,冒頓單於殺死了他的父親頭曼自立為單於,正式確立了匈奴社會的奴隸製政權。匈奴在他的統治時期達到了鼎盛,《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他手下能彎弓射箭的士卒達三十多萬。冒頓單於率領他的騎兵征服了許多鄰族,東破東胡,西擊月氏,南吞樓煩、白羊河南王,北並驍勇善戰的民族,中原的富饒與先進對於他們來說始終是一個莫大的誘惑。因而自他們興起開始,匈奴就不斷地南下襲擾搶掠。為了中原的安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率兵30萬北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就是今內蒙古河套以南一帶。這次戰役使匈奴北退七百餘裏,秦隨之將此前燕、趙、秦三國修築的長城相連接,修成了萬裏長城。但這仍然無法徹底消除匈奴的侵擾,匈奴鐵騎依然不斷地南下掠奪。渾鬻、丁零等族,控製了東近遼河,西至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的廣闊地域。如此強大的匈奴,對於剛剛建立的西漢政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如何麵對匈奴,這是漢朝統治者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和親政策提出的時代背景
秦朝的殘暴統治以及秦末戰亂、楚漢相爭,使中原地區的社會生產遭受了嚴重的摧殘。城鎮被洗劫、人口銳減、工商業蕭條、社會極度混亂。糧食需求量劇增,但因為戰亂的關係,使農民不斷錯過農時,種子不能按時播種,自然到秋收的時候就沒有糧食可收。賦稅繁重,官吏軍一起,才隻相當於一匹馬的價錢。
政治方麵,為了聯合各地諸侯共同擊滅項羽,劉邦先後分封了七個異姓王。但異姓諸王都有很強的獨立性,並逐漸擁兵自重,獨霸一方,難以調遣,甚至開始威脅皇權。西漢政權建立,社會基本穩定之後,在蕭何等人的謀劃輔佐下,經過七八年的時間,西漢朝廷逐個將七個異姓王鏟除,劉邦又恐怕劉家江山根基不穩,為了不重蹈秦朝的覆轍,於是先後分封同姓子侄九人為王。異姓諸王以及同閥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大量農民脫籍流亡,有的甚至被迫賣妻賣子,或自賣為奴,可以擔負西漢朝廷或封君稅賦兵役的在籍民戶,隻剩下原有戶籍的十分之二至十分之三。有些人在這個時候囤積居奇,趁機抬高物價,致使本已缺乏的糧食以及其他物資的實際售價不斷上漲。當時“萬錢”才能買到一石米,一匹馬的售價則是“百金”。百金,即當時十戶中等資產的人家,將他們所有的財產全都累加在姓諸王在西漢相繼長期存在,形成了西漢封國製與郡縣製長期並行的格局。
這些封君們在各自的封土上擁有很大的自主權,他們可以自主任免除太傅和丞相以外的所有大小官吏,有權征收並支配封土境內的各種租稅以及境內所有的山川水澤園池之利,此外他們在各自的封土上還有鑄造貨幣以及擁有地方軍隊的自主權。這樣,每個王就相當於當地的土皇帝,不受中央的支配。
漢初全國共分為54個郡,其中朝廷直轄的隻有15個,其他39個郡都是諸侯王的封地。異姓諸王的封土主要在關東,大致相當於戰國末年六國故地。而西漢朝廷的直轄地隻相當於戰國後期秦國的土地,即關中、巴蜀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區。其中,還夾雜著大約一百四十多個功臣的封地以及封君的湯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