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拋開煩惱,享受快樂(2 / 3)

或者你追隨它的腳步,那麼你又是誰?是陽光下任意晃動的影子嗎?

你曾經站在月桂樹下,音樂像流水的聲音從遠處飄來。風輕輕吹動你額前的一縷頭發,於是,他吻了你的額頭。

當所有人沉浸於嘴唇與嘴唇的親密以及其他別的什麼的時候,其實額頭更象征著另外一種事情。

那個冬天終於結束了。白雪覆蓋了土地,整整一個冬季。

我一直坐在飄雪的窗前。時間不是往前走,在那些日子裏,時間是往後滑動。我不知道我該怎麼辦。火車開遠了,開得很遠,穿過了高山,奔向了大海。

海是沒有盡頭的。

有一天,我終於明白了地球是圓的這個道理,兩個人從一個地方奔向了不同的方向,這難道說就叫分離了嗎?你能說他們不會再相遇嗎?後來,我又知道了,兩條平行線的交點是無限遠的。無限給人以多麼美好的想象。像冰山上的雪蓮花。再後來,我又明白了,有一種叫做感應的事情。有一次,我聽到了來自一個既遙遠又親近的地方的一種聲音。然後,我看見了夜晚的深處挺立在風中的月桂樹,樹上有一個巨大的花冠。

或許那就是幸福。

幸福不是世人所說的擁有,幸福是對永遠沒有到來的事物的等待和追求,是心靈對心靈的約會。

春天來了,樹變綠了,街上的行人一天天多起來。一天,我一個人走在長安街上,人流如潮水,好像是下班時的高峰時刻,天空中響起轟轟的雷聲。

下雨了,路上的行人撐起了雨傘。他們手中的雨傘保護了他們不被雨淋。而我沒有。

多年來,我一直渴望有一把黑色的雨傘,但我始終沒有真正把它握在手裏。我在一次次大雨來臨的季節裏,總是讓雨水淋濕,直到心也在滴落雨水。

那天黃昏,我就是這樣讓雨水滑過麵龐。我看見了很多人撐著花花綠綠的雨傘,還有一些沒有傘的人匆匆奔向能夠遮擋雨水的地方。

我不能奔跑。我在雨中,我能夠看見月桂樹。

有時我甚至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一把雨傘,那麼,我還會看見它嗎?我相信那一定是看不見了。

我不想說,能夠看見月桂樹就是幸福,我也不想說讓雨水淋濕自己就是什麼美麗的事情。但是,就像有人喜歡鑽石戒指、金項鏈、裘皮大衣什麼的,而我喜歡雨水淋濕,喜歡月桂樹,你能說我就是貧窮嗎?

雨繼續下著。穿過長安街,我來到了電報大樓。我拍了一封電報,電波飛向遙遠的大海邊。我說,丁香花開了,北京開始溫暖。我說,你往前走,往前走,回頭時沙灘上有一把紅色陽傘。

後來,走出電報大樓,重新走在長安街上時,我想,其實我是想說,我也要去看海。我想說陪你,我想說,我已一無所有。

可是這些話我永遠不會說。我隱約知道有一種精神在我的心裏成長。它使我向往,它使我用目光去遙望,而不是用腳步去追隨。

就像陽光和太陽本身不是一回事。

就像雨和雨水不是一回事。

渴望一件事情和麵對及走入事情本身不是一回事。

在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改變你對事物的認知和自己的心情,隻要你願意選擇積極樂觀的想法,你就可以成為快樂的主人。

曬掉你的憂鬱

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

——蒙田

黃昏時刻,有一個人在森林中迷了路。天色漸漸暗了,眼看黑幕即將籠罩,黑暗的恐懼和危險一步步移近。這個人心裏明白:隻要一步走岔,就有掉入深坑或陷入泥沼的可能。還有潛伏在樹叢後麵饑餓的野獸,正虎視眈眈注意著他的動靜。一場狂風暴雨式的恐怖正威脅著他,侵襲著他。萬籟無聲,對他來說是一片死前的寂靜和孤單。

這時,淒黯的夜空中,幾顆微弱的星光,一閃一爍,似乎帶來了一線光明,卻又不時地消失在黑暗裏,讓人迷茫。但是對汪洋中的溺水者來說,一根空心的稻草都是珍貴的,都會被認為是救命的寶筏。

突然,他的眼前出現了一位流浪漢,他不禁歡呼雀躍,上前叫住流浪漢,探詢出去的路途。這位陌生的流浪漢很友善地答應幫助他。走呀走,他發現這位陌生人和他一樣迷了路。於是他失望地離開了這位迷途的陌生夥伴,再一次回到自己的路線上來。不久,他又碰上了第二個陌生的人,那人肯定地說他擁有逃出森林精確的地圖,他又跟隨這個新的導引,終於發現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人,那地圖隻不過是自我欺騙情緒的結果而已。於是他陷入深沉的絕望之中,他曾經竭力問他們有關走出森林的知識,但他們的眼神後麵隱藏著憂慮和不安,他知道,他們和他一樣的迷茫。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一路的驚慌和失誤,使他由彷徨、失落而恐懼。無意間,當他把手插入口袋時,摸到了一張正確的地圖。

他若有所悟地笑了:原來它始終就在這裏,隻要往自己本身去尋找就行了。從前他隻是忙著詢問別人,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回到自己身上找。

這位迷途者的經曆,明確地告訴了我們憂慮產生的重要原因:隨便聽信他人。不要因為他自稱知道解決的辦法,就放棄自我的明智追尋,甚至委屈了自己。隻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追尋,甚至“絕望”本身也能夠幫助我們。如保羅·泰利斯博士指出:“在每個令人懷疑的深坑裏,雖然感到絕望,我們對真理追求的熱情,依舊不停地存在。不要放棄自己,而去依賴別人,縱使別人能解除你對真理的焦慮。不要因誘惑而導入一個不屬於你自己的真理。”

你是在生活,不是在為怕死而發愁,怕死的憂慮本身對你的健康毫無益處。所以,消除憂慮,還要先消除自我恐嚇。

很多人都有過憂鬱的經曆。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則可以到戶外曬曬太陽,讓陽光的氣息籠罩你,憂愁的陰霾就會慢慢散開,讓陽光融化你的不快樂,曬掉你的憂鬱!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很多,隻要你善於把握自我,控製好自己的情緒,遠離憂慮,自然就可以迎接陽光燦爛的每一天。

快 樂

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 。

——梁實秋

常言道,“境由心生”,又說“心本無生因境有”。總之,快樂是一種心理狀態。內心湛然,則無往而不樂。吃飯睡覺,稀鬆平常之事,但是其中大有道理。大珠《頓悟入道要門論》:“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可是修行到心無礙,卻不是容易事。我認識一位唯心論的學者,平素昌言意誌自由,忽然被人綁架,係於暗室十有餘日,倍受淩辱,釋出後他對我說:“意誌自由固然不誣,但是如今我才知道身體自由更為重要。”常聽人說煩惱即菩提,我們凡人遇到煩惱之時深感煩惱,不見菩提。

快樂是在心裏,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較為煩惱。叔本華的哲學是:苦痛乃積極的實在的東西,幸福快樂乃消極的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謂快樂幸福乃是解除苦痛之謂。沒有苦痛便是幸福。再進一步看,沒有苦痛在先,便沒有幸福在後。梁任公先生曾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看著一件工作的完成。”在工作過程之中,有苦惱也有快樂,等到大功告成,那一份“如願以償”的快樂便是至高無上的幸福了。有時候,隻要把心胸敞開,快樂也會逼人而來。這個世界,這個人生,有其醜惡的一麵,也有其光明的一麵。良辰美景,賞心樂事,隨處皆是。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鳥跳躍啄食,貓狗飽食酣睡,哪一樣不令人看了覺得快樂?就是在路上,在商店裏,在機關裏,偶爾遇到一張笑容可掬的臉,能不令人快樂半天?有一回我住進了醫院裏,僵臥了十幾天,病愈出院,剛邁出大門,陡見日麗中天,陽光普照,照得我睜不開眼,又見市廛熙攘,光怪陸離,我不由得從心裏歡叫起來:“好一個豔麗盛裝的世界!”

“幸遇三杯酒美,況逢一朵花新?”我們應該快樂。

在我們的一生中,總會有起有伏,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成功,亦有失敗;有喜悅,也有悲傷;有快樂,難免也有痛苦。其實,要想獲得快樂和幸福很簡單,隻要把目光停留在快樂的心態上就行了。隻要你把目光都集中在樂觀、開朗、寬容與平和上,從心中抹掉煩惱、怨恨、貪婪和悲觀,生命就會絢麗多彩。

把吹口哨的心情找回來

所謂內心的快樂,是一個人過著健全的,正常的,和諧的生活所感到快樂。

——羅曼·羅蘭

活著是一件多麼好的事!多麼愉快的早晨!我從未感到如此開心!今天一定會是美好的一天。

這話聽起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我今天早上確實感到如此。我很快樂,覺得很舒服,今天我準備享受諸多生活樂趣。當我走在大街上,如果像年輕時那樣吹口哨,我也不覺得奇怪。

想想看吧!在紐約的街道上,我已經好久沒有聽到有人吹口哨了!這並不是我一個人有感想。有一天,我去找朋友比爾·亞瑟談天。他是著名的《展望》雜誌的總編。“你是否注意到走在麥迪遜大街上竟沒有一個吹口哨的人?”他問我。他是在南部的肯塔基州長大的。他說,他記得他小時候的人比起現在的人會找樂子,生活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