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心態決定命運(2 / 3)

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多年後他卻成了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1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曆。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

在一次采訪中,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裏,你憑借什麼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台後麵,喝完了手裏的一杯水。然後,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裏,反問記者:“如果我鬆手,這隻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鬆,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並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隻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隻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製作的。”

我們在埋怨自己生活多磨難的同時,不妨想想他的人生經曆以及其他經曆過磨難的人們,與他們相比我們的困難和挫折算什麼呢?向挫折說一聲“我能行”,自強起來,生命就會屹立不倒。

麵對挫折,隻有自強者才能戰勝困難,超越自我。而如果一味地想著等待別人來幫忙,隻能落得失敗的下場。遭遇不順利的事情時,坐等他人的幫助是一種極其愚蠢的做法,隻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解決問題,向折磨說一聲“我能行”。記住:永遠可以依賴的人隻有自己!

在沙漠裏尋找星星

烏雲後麵依然是燦爛的晴天。

——朗弗·羅

塞爾瑪陪伴丈夫來到沙漠中的陸軍基地裏,白天丈夫奉命外出訓練,她一人留在基地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很熱,她沒有可聊天的人,周圍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十分苦悶,於是寫信給父母,說想要回家去。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星星。”

讀完信後,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嚐試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驚訝不已。她對他們的紡織品、陶器很感興趣,他們就把自己最喜歡的、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讓人著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她興奮不已、流連忘返的奇景。

沙漠裏的星星終於閃光了,《快樂的城堡》一書也終於出版。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聖經》上說:“上帝關了這扇窗,必會為你開啟另一道門。”消極者會說:“我隻有看見了才會相信。”而積極者會說:“隻要我相信我就會看見。”積極者采取行動,消極者靜止不動。同樣的半杯水,消極者說它隻有一半,積極者說它已經滿了一半。因為,積極者往杯裏倒水,消極者從杯裏取水。

著名作家約翰·斯圖爾特·米爾曾說過:“一個有信念的人的力量,相當99位隻有興趣的人的力量。”如果你擁有堅定的信念,即使麵對孤獨、寂寞的折磨,你也可以轉化不利的環境為有利的環境,就像故事中的女主人公一樣,寫出《快樂的城堡》。

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像信念那樣影響我們的生活。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成功輝煌還是黯然神傷,全在於你保持著什麼樣的信念。信念是決定我們潛能發揮程度的關鍵,有信念在人生之路上為你牽引,無論你身處怎樣的困境,你都能克服。

尋覓未來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托爾斯泰

當我還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時,爸爸就極力勸阻我將來成為一名啤酒商。他終其一生都在為當地的啤酒廠釀製啤酒,卻難以糊口,就像他父親和祖父釀酒為生所遭遇的一樣。他甚至不想讓我靠近啤酒缸。

所以我按照他的願望行事。我學習成績不錯,考上了哈佛大學,並於1971年攻讀研究生,得以同時學習法律和商務兩個專業。

在研究生院讀二年級時,我突然有所感悟。我想,除了上學,我還從未做過什麼事,卻要去為今後的一生作出職業選擇,由此感到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很荒唐。未來會過早地將我一網打盡,比我希望的要早得多。

於是在我24歲那年,我決定中途退學。不用說,我的父母認為這是一個愚蠢透頂的想法。可我強烈地感到,你不可能等到65歲時才去做你一生中想做的事,你必須設法去找。

我卷起鋪蓋,踏上旅程,到科羅拉多州的“走向野外”組織當了一名教員。這是一個野外教育項目。這份工作我做起來得心應手。由於要進行大量的爬山登岩訓練,我四海為家,攀登個不停,從西雅圖郊區的山崖到墨西哥地區的火山,都留下過自己的足跡。

我從不後悔花時間來“發現自己”。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在二十幾歲時用上五年時間來決定我們以後有生之年到底想做什麼,那我們所有的人都會幸運得多。否則,我們隻會作出別人替我們作出的選擇,而不是自己把握命運。

在“走向野外”組織幹了三年半之後,我準備重返校園。我完成了在哈佛大學的學業,在波士頓谘詢集團謀到了一份高薪工作。這是一個智囊機構和商業顧問公司。然而,我在那兒僅僅工作了五年,便又開始滿腹疑慮。我將來50歲時還會想做這份工作嗎?

我記起從前的某一天,爸爸在清理我們家的小閣樓時,曾偶然發現了寫在已經發黃的紙片上的幾種古老的釀製啤酒的祖傳配方。他曾對我說:“如今的啤酒基本上都是水,上麵漂浮著一些泡沫而已。”

我也這麼認為。如果你不喜歡喝大批量生產的美國啤酒,那麼你就隻好選擇時常是已經跑了氣的進口貨。我想,美國人花數目可觀的錢,買到的卻是劣等啤酒。為什麼不就在美國本土為美國人釀製上乘的啤酒?

我決定辭職,去做啤酒商。當我把這件事告訴爸爸時,我原指望他會高興得摟住我,為釀酒傳統的複活而激動得熱淚盈眶,可他卻說:“吉姆,這是我所聽到的最沒勁的消息。”

最後,爸爸像當初堅決反對我一樣,轉而全力支持我:在我1984年開辦波士啤酒公司時,他出資4萬美元,成為我的新公司的第一位投資商。我則把自己的10萬美元積蓄投了進去,另外還從朋友和親戚那兒籌措了10萬美元。我走出原先豪華的辦公室,去做一個啤酒商,這個過程有點像爬山:興奮、自由、恐慌。我所有的安全網絡都已不複存在。

啤酒釀出後,我還麵臨一個最大的難題:如何把它送到啤酒消費者的手中。批發商們不約而同地說:“你的啤酒太貴了,再說也沒人聽說過你有什麼牌頭。”於是我便琢磨,我必須創造出一個新的品牌:美國工藝啤酒。我需要一個高雅而且能夠得到公認的名字,所以我就以那位曾經幫助發起過“波士頓傾茶事件”的釀酒商和愛國英雄塞繆爾·亞當斯的名字為我的啤酒取名,叫“塞繆爾·亞當斯”。

我意識到,要把這個名字推銷出去,唯一的辦法就是直接將啤酒賣給消費者。我換上自己最好的名牌西服,將公文皮包塞滿啤酒和冰袋,便開始向各個酒吧出擊。

大多數的酒吧招待員以為我是國內收入署的工作人員,不過隻要我一打開公文皮包,他們便留意起來。我跟我見到的第一位酒吧老板講述我的故事——我是如何想到用我爸爸的祖傳秘方開這間小小的釀酒廠的。他聽了之後說:“小夥子,我喜歡你的故事,不過剛開始我還不相信你的啤酒會真的那麼好。”這真是一個美妙的時刻。

六個星期之後,在“了不起的美國啤酒節”上,塞繆爾·亞當斯波士頓淡啤榮獲美國啤酒最高獎。其餘的事情就不說了,都已成為曆史。當時可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究竟是什麼使然——不過最後,我注定做一名釀酒商。

我給予所有年輕創業者的忠告非常簡單:一生的時光很漫長,所以不要急於為將來做出決定。生活不會讓你把什麼都計劃周全。

人生由許許多多的偶然因素融彙而成,不要認為任何事情一旦決定,就會朝著設定的方向發展。為了未來,你必須不斷學習、開拓和拚搏。在每一份工作、每一項任務中得到成長,隻有不斷地努力,你才能找到並開創更好的未來。鍾點工

上帝給我們肩膀,就是教你來挑擔子的。

——叔本華

我父親是船塢廠的一名焊接工人,記憶中他一直是個勤奮而嚴謹的人,除了船塢廠,他還同時有三份兼職。他和母親原來是阿拉巴馬州的佃農,為找到更好的工作,才帶著全家遷到北方的羅倫鎮。羅倫鎮是一個歐洲移民聚集的小城鎮,墨西哥移民與南方黑人多半毗鄰而居,絕大多數人都是貧苦的勞工。但父親從來不準我們邋裏邋遢地過日子。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他也堅持給全家人買體麵的衣服。

大概在十二三歲的時候,為了賺零用錢,我每天放學後都到一個闊太太家做鍾點工。工作進行得很不順利,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幹。女主人家的地板要用特殊的木油精清洗然後打蠟;不同材質的家具又各有一套清潔劑和上光劑,很多名字我聽都沒聽說過;洗衣服的時候就更麻煩了,什麼不能熨、什麼不能絞幹……這些都是普通藍領工人家裏沒有的規矩。

雖然要求繁多,但我的工錢很低。好幾次,我都想辭了這份工作,但鎮上沒有人會雇用一個十二三歲的黑人小姑娘,丟了這份工作,我就沒有任何收入了,對我來說每周那幾個銅板是多麼珍貴啊!

有一天,我實在忍不住向父親抱怨起來:“這個工作又累又寒磣,工錢少得可憐,最糟糕的是瓊斯太太總在挑我毛病。聽說她家隔幾天就換一個鍾點工,因為沒有人能幹長久,我也快受不了了。”爸爸放下手裏的活,很平靜地說:“你不住在瓊斯家,你住在這兒。”看我沒聽明白,他又接著說:“你每天做工的時間隻不過占你生活的一小部分。你不是‘擦地板’,不是‘洗衣服’,你是你自己。瓊斯太太批評的是你‘擦地板’和‘洗衣服’的方式,而不是你本人。”

“如果你不想做下去就去辭工,”爸爸雙手扶住我的肩膀,我甚至能感到他手掌上的老繭,“但是如果你想做下去,孩子,你就要好好幹。決定工作做得好與壞的人是你,而不應該讓好工作或者壞工作來左右你。記住,你把工作幹得漂漂亮亮不是為了瓊斯太太,而是為了你自己。”

這話絕不隻是大道理,父親本人就非常敬業。我記得他下班後常常會自豪地告訴我們,他今天又焊了一條完美的接縫,還把自己名字的縮寫刻在了接縫旁邊。有一次我問他:“誰會看到那幾個字母,並且想到它們是您名字的縮寫呢?船廠有那麼多焊接工,誰知道那條接縫是您焊的呢?”父親回答:“沒人會看到,可我知道那是我的產品。”

第二天,我又做起了鍾點工。但在我眼裏瓊斯太太不再是一個苛刻的雇主,而是一個能讓我把工作幹得更好的指導老師。每次她找出什麼毛病,我都愉快地接受,因為我明白這些批評不是針對我本人的。漸漸地,女主人對我的態度越來越好,我也學會了很多東西。雖然別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我在瓊斯家整整幹了一年半,直到畢業後才離開——這都是父親的功勞。

感謝身邊的懶人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我們要學會感謝別人的懶惰,因為正是他們的懶惰,才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做事的機會,為我們搭起了展示才華的舞台與通向成功之路的台階。

我大學畢業到一家集團公司的辦公室當文員。辦公室主任有一特長,即文章寫得好,很有思想,公司董事長很器重他,董事長的講話稿和企業的年終總結等一係列重大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我到辦公室後,隻能是個打雜的,髒活、累活、沒名沒利的活全歸我幹了。我到後,主任變得越來越懶,一些本來該由他親自去做的工作,也往往推給我去做。

由於企業名氣大,企業經常要參加省市組織的諸如長跑、登山、演出等活動,要現場采訪、拍照。這樣的工作時間長,又不算加班,主任便安排我去。

公司會議常常利用晚上的業餘時間,董事長一開會常常忘記時間,一直開到淩晨。而開會需要錄音、做記錄。這麼辛苦,主任就總讓我去。這樣一來,我很多晚上的時間參加會議,第二天還要整理記錄、寫報道,工作量增加很多。

我們一些新來的大學生在一起時,常常數落那些老同誌,如何的懶和刁,剝削我們的勞動,占用我們的時間,把我們的智慧與勞動成果占為己有,為此憤憤不平,而且有的人還為此一走了之。

一次省電視台的記者要采訪董事長,董事長時間比較緊,於是安排在星期天的晚上8點鍾。

董事長讓主任陪同。可是主任家離公司較遠,騎自行車要40分鍾。於是他叫我去陪同。我一聽就來氣了,平時晚上總讓加班,我就已經滿肚子意見了,星期天還讓我來,太那個了吧。更何況這件事董事長就是讓他參加的,我和女朋友還有個約會。我很想頂他,但後來想想還是不情願地參加了。

那天在接受電視台記者采訪時,董事長興致非常好,冒出了好幾個火花,即企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是十年了,要“十年歸零”,進行第二次創業,並且準備在十周年大慶時有大的動作。

本來這次采訪隻談半小時,但由於董事長與記者們非常談得來,他們一談就是兩個多小時,後來還一起去喝茶。當一切都結束時已經是淩晨一點了。當送走記者,我已經非常困了,沒有洗漱倒頭就睡了。

第二天我把采訪紀要整理好,交給董事長。後來又采寫了一篇企業報刊發表的文章,文章標題是《“十年歸零從頭越”——董事長發出第二次創業動員令》董事長感到我非常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靈感,並且文章的重點突出,主題新穎。董事長非常高興,順便問了昨天晚上主任為什麼沒有來。我說:“他家離得比較遠。”董事長接著說:“要感謝身邊的懶人,要多為自己創造機會!”

從那以後,董事長便常叫我到辦公室去,他有些什麼思想、感悟都讓我整理。再後來年終總結報告也讓我寫,還給我的工資翻了一倍。我漸漸成了公司的紅人,也得到了更多、更大的鍛煉。

很多時候,有不少人們不願做的額外的繁瑣工作擺在我們麵前,我們常常不是積極地接受並且努力地做好,而是畏難發愁、設法躲避,總是沉溺於抱怨和牢騷,以一種消極、悲觀的心態等待,觀望或者被動應付。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更多的工作做,應當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通過做更多的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處世的經驗,提高自己做事的品質。所以,當額外的工作降臨到麵前時,我們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緊緊地抓住它,不要讓它白白地從眼前溜走。

每天多做一點,進步一點,持之以恒,滴水穿石,必將能成就自我。反之,每天少做一點,拖延一點,惰性就會越來越大。人生是短促的,雖然勤勉不能保證一定成功,但是懈怠和拖拉卻一定無法獲得勝利。生命在於進取,在奮鬥中前行也遠勝於在蹉跎中頹靡。

以積極的心態來工作

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意誌力的弱者的借口。

——羅曼·羅蘭

到處都不景氣,你的心情是否也染上了些許低迷呢?一大早,我跳上一部出租車,要去深圳郊區一企業做內訓。因正好是尖峰時刻,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此時前座的司機先生開始不耐煩地歎起氣來。我隨口和他聊了起來:“最近生意好嗎?”後照鏡裏的臉拉了下來,聲音臭臭的:“有什麼好?到處都不景氣,你想我們出租車生意會好嗎?每天十幾個小時,也賺不到什麼錢,真是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