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換個主題好了。於是我說:“不過還好你的車很大很寬敞,即便是塞車,也讓人覺得很舒服……”他打斷了我的話,聲音激動了起來:“舒服個鬼!不信你來每天坐12個小時看看,看你還會不會覺得舒服!”接著他的話匣子開了,抱怨車價還要下調,所以所得不多。我隻能安靜地聽,一點兒插嘴的機會也沒有。
第二天同一時間,我再一次跳上了出租車,去郊區同一家企業做訓練,然而這一次,卻開啟了迥然不同的經驗。一上車,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轉了過來,伴隨的是輕快愉悅的聲音:
“你好,請問要去哪裏?”
真是難得的親切,我心中有些訝異,隨即告訴了他目的地。他笑了笑:“好,沒問題!”然而沒走兩步,車子又在車陣中動彈不得了起來。前座的司機先生手握方向盤,開始輕鬆地吹起口哨哼起歌來,顯然今天心情不錯。於是我問:“看來你今天心情很好嘛!”
他笑得露出了牙齒:“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很好。”
“為什麼呢?”我問,“大家不都說不景氣、工作時間長、收入都不理想嗎?”
司機先生說:“沒錯,我也有家、有小孩要養,所以開車時間也跟著拉長為12個小時。不過,日子還是很開心過的,我有個秘密……”他停頓了一下,“說出來先生你別笑我,好嗎?”
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例如,我覺得出來開車,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你,你花錢請我跟你到關外玩,這不是很好嗎?等到了關外,你去辦你的事,我就正好可以順道賞賞關外的景色,抽根煙再走啦!”
他繼續說:“像前幾天我載一對情侶去東湖水庫看夕陽,他們下車後,我也下來喝碗魚丸湯,擠在他們旁邊看看夕陽才走,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一早就有這份榮幸,跟前座的EQ高手同車出遊,真是棒極了。又能坐車,心情又開心,這樣的服務有多難得,我決定跟這位司機先生要電話,以便以後有機會再聯係他。接過他名片的同時,他的手機鈴聲正好響起,有位老客人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不止我一位,相信這位EQ高手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得了心情,也必定帶來許多生意。
經濟不景氣,心情就更要爭氣。心理學家發現,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不管大環境怎麼變,EQ高手的快樂心情是不會改變的。當我們能換一種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並帶著遊戲般的愉快心情麵對工作,你會發覺自己的內在能量強大許多,抗壓應變的功力也因此大為增進,而這,也正是貫徹快樂的漂亮做法。我自己就常覺得,工作其實是一種偽裝,讓我有很好的借口及機會,能因著演講及各種活動,去認識許許多多有趣、精彩的人,這不是很過癮嗎?
隻要調整了心態,你就能拋開不景氣的陰影,自創一片格局。
樂觀是強者的處世哲學,是化解風波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誹謗、蔑視、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麵對、曠達處理。這時,我們是一味埋怨、消沉、墮落,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呢?
愛心傳遞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至於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至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
——奧斯特洛夫斯基
日本有一項國家級的獎項,叫“終身成就獎”。
在素來都把榮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的日本人心目中,這是一項人人都夢寐以求卻又高不可攀的榮譽。在日本,有無數的社會精英一輩子努力奮鬥的目標,就是為了能夠最終獲得這項大獎。但最近一屆的“終身成就獎”,卻在舉國上下的期盼和矚目中,出人意料地頒發給了一位名叫清水龜之助的小人物。
清水龜之助是東京的一位郵遞員,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各式各樣的郵件,快速而準確地投送到每一個相關的家庭。與那些長期從事尖端科技研究的專家學者們相比,清水龜之助所從事的這項工作,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就是這位長期從事著如此平淡無奇的郵遞工作的清水龜之助,卻無可爭議地獲得了這項殊榮。這是因為在清水龜之助從事郵遞工作的整整25年中,他的工作態度始終和他到職第一天那樣認真和投入。在不算短暫的25年中,他從未有過請假、遲到、早退、脫崗等任何缺勤情況,而且他所經手投遞的數以億計的郵件從未出現過任何差錯。不論是狂風暴雨,還是地凍天寒,甚至在大地震的災難當中,他都總是能夠及時而準確地把郵件投送到收件人的手中。
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清水龜之助幾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把一件極為平凡的工作鑄造成了一項偉大的成就呢?
清水龜之助對此感慨地說:“是快樂。我從我所從事的工作中,感受了一個敬業者無窮的快樂。”
清水龜之助說,他之所以能夠25年如一日地做好郵遞員工作,主要是他喜歡看到人們在接獲遠方親友捎來的音訊時,臉上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而欣喜的表情。自己微不足道的工作,竟然能夠給別人帶來莫大的心靈安慰和精神快樂,這使他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工作神聖而有意義。他說,隻要一想起收件人臉上蕩漾開來的那種快樂的表情,即使再惡劣的天氣、再危險的境況,也無法阻止他一定要將郵件送達的決心。
《聖經》上說:“你看見辛苦敬業的人麼,他必站在君王麵前,因為敬業的人才可以得救,敬業是通向天堂的通行證。”勤奮、敬業的員工在工作中會受益匪淺。在精神上,他們獲得了快樂,在物質上,他們也獲得了豐厚的報酬。相反,一個對工作不負責任的人,往往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也是一個無法體會快樂真諦的人。要知道,當你將工作推給他人時,實際上也是將自己的快樂轉移給了他人。
人生最大的挑戰,實際上不是突然的災變和改變命運的選擇,而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平淡而又極其平凡的工作,生活。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認真對待,使自己樂在其中,這樣,即便是最平凡的工作,也能給你帶來榮耀和欣慰。
生命如此綻放
磨難,對於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墳墓,而對於強者則是生發壯誌的泥土。
——盧梭
他被很多人認定是那種最沒有前途的龍套演員:雖然參加過許多影視劇的拍攝,但在字幕上從來看不到他的名字。默默無聞,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微薄的收入僅能糊口,他的名字從來不被人記起。因為名不見經傳,他在片場混跡多年,隻扮演過一種角色,沒有台詞,看不到表情,更沒有發揮的空間。可他熱愛演藝事業,不怨天尤人,也不奢望什麼,隻是兢兢業業地演好每一個角色,包括“死屍”。
20世紀90年代初,周星馳已經大紅大紫,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在香港開機。那天在片場,刀光劍影中,正邪兩派高手打得難解難分。正在此時,橫空飛來一具“死屍”,重重地砸在地上,一動不動。那具“死屍”就是他扮演的。這時,周星馳忽然童心大發,惡作劇起來,朝“死屍”踢了一腳。他躺在地上沒反應。周星馳加了把勁,又踩了他一腳,還沒動靜。於是,周星馳又拿起手中的霸王槍(道具)對準他的大腿戳了兩槍,他依然紋絲不動。不好,可能演員發生意外了!周星馳嚇得不輕,趕緊叫大家停下,然後親手把他扶起來。
這時他才睜開眼睛,因為臉上塗滿了泥巴,樣子更為滑稽。原來是虛驚一場,周星馳麵有慍色,質問他:“你剛才為何一聲不吭,把我嚇了一跳。”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有好心人立即上來提醒他:“快給星爺認個錯吧,不然的話,你的飯碗就砸了,今後連死屍也別想演了。”他抹去臉上的泥巴,解釋道:“我演的是死屍,隻要導演沒喊停,就不能動啊!”周星馳愣住了,半晌才開口:“你叫什麼名字?以後就跟著我開工吧。”“田啟文。”他高聲回答。後來,這一幕被周星馳搬進了電影《喜劇之王》中。
一個跑龍套的能把“死屍”演繹得“活靈活現”,還有什麼角色演不好?田啟文的敬業精神感動了周星馳,同時也為自己敲開了成功的大門。此後,在周星馳的每一部影片中,都能看到他的出色表演。
世界是個大舞台,上天賜予每個人不同的角色,有主角、配角,當然還得有人跑龍套。既然出身無法決定,何不把握未來?或許我們暫時隻是個小角色,微乎其微,與其怨天尤人、一事無成,不如全力以赴、專心致誌演好每一個角色。
人生就像煙花,目前的小角色就是那根小小的引信,毫不起眼,也不會自燃,唯有親手將其點燃,才會綻放出絢爛奪目的光彩。
“性癡者誌凝”,靠著對事業的狂熱和執著,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做一件事情,就要專注、認真、負責,這應該是職場中的第一準則,不要一副玩世不恭、毫無所謂的樣子,那會讓你的整個人生敗得一塌糊塗。
專注的結果
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魯迅
陳世初像大多數的外地來京農民一樣,由於條件所限,從最低的小本生意開始了他的生活:蹬三輪、收廢品、賣菜,或是賣早點等等。陳世初選擇的是賣早點,鄉下人不會別的,難道還不會弄兩張桌子,支個煤氣罐,煮一鍋粥,再拌兩盤鹹菜,或是再蒸幾個包子嗎?因此,在城市,到處都能見到像陳世初這樣賣包子、賣粥的外地人。
隻是,大多數外地人並不甘心永遠賣包子,賣包子隻是跨進城市的第一步。在一份外地農民進京的生活調查中表明,從做早餐起家的人數占到了他們初期人數中的30%以上。因此,做早點,對外地進城的農民來說,大多隻是一個過渡。他們的心思更多的是盤算著更能賺錢的行當,而絕不是一心一意賣包子。因此,城市人的早點,也就大多吃得很不穩定,包子也沒有多少滋味。因為做包子的人藏著諸多變數,心猿意馬,一般也就做不好包子。城市人為了能找到好一點的早餐點,總要不斷地在居住地周圍尋覓,從一個小攤兒換到另一個小攤兒嚐試。
十年當中,我搬過兩個地方,吃過附近幾十個早點攤兒。說實話,令人滿意的不多,有的地方吃一次都是勉強。六年前,我在街角發現了一個包子攤兒,美味、可口,每天早上前來吃早點的人都要排隊。小老板就是陳世初。
很多人因為他的包子美味好吃,還曾起過疑心,問是不是放了罌粟花,或是放了大麻殼,連衛生部門的人也來查過。然而沒有,就是正常的包子。
我和陳世初熟了之後,問他做包子的秘訣。他卻愣住,他不懂得秘訣二字。他說他來北京,隻想賣包子。那時他的同鄉們無一不笑話他沒有大誌氣,個個都要找到更能賺錢的行當:搞私人裝修、舊電器買賣,或是賣假汽車配件。據說,就是收廢品也比賣包子強。
陳世初就是想蒸好他的包子,一心一意,別的什麼都不想,簡單到了極點,甚至認為自己這輩子隻能蒸個包子。為了蒸好包子,他常去別家的包子鋪品嚐,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餛飩侯……那是在琢磨人家的配料。蒸包子時,他要盯著火候,是火大還是火小,什麼時間起鍋為最佳,什麼牌子的麵粉最適合蒸包子等等。幾年下來,他對包子的專心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
如今方圓五裏內,陳世初的包子相當有名,拔了頭份,每天都是供不應求。陳世初的秘訣實在沒有什麼,就是一心一意,單一而專注,死心塌地地做著這一行。去年年初,他還作為成功進京的農民上了一次電視,是講怎麼蒸包子。
跟他前後腳來的幾個農民,到頭來,竟沒有一個比他富的。隻幾年,陳世初的街頭包子攤兒,已經變成了百十平方米的包子鋪,不僅賣早點,還有中餐和晚餐。在無數的外地人中,陳世初竟冒了頭,成了最成功的一個。如今,不專一,不固定,想入非非,誤打誤撞,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大特點。人們改變行當的速度之快是相當驚人的,幹什麼都有一種臨時性的味道在裏邊。而陳世初就是一種簡單的專注、一心一意,就是想著怎麼蒸好自己的包子,包子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心無旁騖。
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件事,竟然成為大多數現代人生活中的難題。心跡的雜亂,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通病。在這個亂亂哄哄的世界上,誰能靜下心來,簡單地、認認真真地隻鍾情於一件事,反而成了最難的。相反,誰能如此,也就升華為一種不可多得的成功秘訣!
一心一意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是每個成功者獲取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質。因為專注,我們會對自己的目標產生虔敬之意;因為專注,內心中會泉湧般滋長出創造的快感與靈魂的愉悅;因為專注,我們會更容易靠近成功的內核。
以打掃廚房的態度打掃廁所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
——歌德
查理·貝爾曾任麥當勞的執行總經理,負責管理麥當勞在全球118個國家多達三萬餘個餐廳的運營。翻開貝爾的履曆,許多人生的亮點光彩奪目,而他深深銘記的時刻卻是1976年,15歲的他迫於生計,到麥當勞求職。
那時,貝爾因家境極其貧寒,於是他找到麥當勞店的店長,請求給他一份工作。貝爾營養不良,瘦骨嶙峋,臉上沒什麼血色,渾身土裏土氣。店長看他這副模樣,委婉地拒絕他,說這裏暫時不需要人手,希望他到別的地方去看看。
過了幾天,店長沒有料到,貝爾又來了,言辭更加懇切地請求他給份工作,即便沒有報酬也行。見店長沒有吭聲,貝爾感到了一點希望。他小聲說:“我看到您這裏廁所的衛生狀況似乎不是太好,這樣也許會影響您的生意。要不,安排我掃廁所吧。隻要給我解決吃住就行了。”店長沒有辦法,就答應讓貝爾掃廁所試試看。
掃廁所,在一般人眼中都是被鄙視的,認為是沒有出息的工作。可是,貝爾卻認為這是他人生事業的一塊最堅實的基石。
他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就起床,把廁所徹底清掃一次,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去維持。不久,他對掃廁所也摸索出規律:先把大紙張掃了,然後撒幹灰在那些濕髒的地方,讓灰把水吸幹再掃,效果比直接掃好多了。記得有一次半夜,有人上廁所時,還看到貝爾睜著惺忪的眼睛在查看廁所是否弄髒了。
他還在廁所裏擺放了些花草,讓人們在麥當勞的廁所中也能夠欣賞美。另外,他還把自己記得的諺語警句寫了一些貼在廁所的牆上,增加其中的文化氣息,讓人在方便的時候也可以感受文化的魅力。貝爾把所有心思全部放在廁所上。確實,他的到來,讓那家店的廁所衛生狀況大為改觀,有人甚至說:“比那些不太講究的餐館還要幹淨。”
經過了三個月的考察以後,店長正式宣布錄用貝爾,並且安排他去接受正規的職業培訓。接著,店長又把貝爾放在店內各個崗位鍛煉。19歲那年,貝爾被提升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麥當勞店麵經理。1980年,他被派駐歐洲,使那裏的業務扶搖直上。此後,他先後擔任麥當勞澳大利亞公司總經理,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總裁,歐洲地區總裁及麥當勞芝加哥總部負責人,直到後來擔任管理全球麥當勞事務的執行總經理。
功成名就的貝爾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從來不避諱自己當年掃廁所的經曆。他說掃廁所是對他最深刻的教育: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可是如果你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貝爾就是從掃好麥當勞的一個廁所開始,一直到當好全球的麥當勞執行總經理。是啊,有了把廁所掃得比某些人的廚房還幹淨的敬業和執著,還有什麼事情做不好呢?
不論你的工資多麼低,不論你的老板多麼不器重你,隻要你能忠於職守,毫不吝惜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漸漸地,你會為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也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以主人翁和勝利者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工作自然而然就變成很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