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1 / 2)

崔王妃出身於蜀中的名門望族、詩禮之家,自幼就熟讀詩書,通曉禮儀,不僅美貌溫柔,而且深明事理。她自與劉諶成婚以來,夫妻二人情投意合,舉案齊眉,無話不談,堪稱知音。故而,盡管劉諶的諸位王兄王弟的府中皆姬妾成群、美女如雲,但劉諶卻絕不納姬娶妾,甚至連父皇劉禪賞賜給他的宮女和歌舞伎也拒不接受,如數退回。他始終隻愛著崔王妃一人,也隻需要崔王妃一人,其他的美女,哪怕是她貌若天仙、聲如鶯燕,也引不起他的任何興趣和欲望。而崔王妃也十分敬重劉諶的為人,極力支持劉諶的行為,隻要劉諶需要,她會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前幾日,當她得知劉諶正在為出征將士籌集冬衣時,不僅心甘情願地獻出了王府中所有的積蓄,而且還偷偷地變賣了娘家陪送給她的全部珠寶和首飾。隻可惜她的這片苦心並沒有發揮作用,更無法改變諸葛瞻父子兵敗身亡的下場。

今天上午,當諸葛瞻父子戰死綿竹的消息傳人成都時,崔王妃頓時陷入極大的悲痛之中。她為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擔憂,更為上朝議事的劉諶擔憂:十多年朝夕相處的生活經曆,使她對劉諶那種嫉惡如仇的秉性和寧折不彎的性格深為了解,知道劉諶過於倔強和坦直,常常敢於在父皇麵前犯顏直諫,因而也經常惹得父皇不悅,招來一頓訓斥或責備。所以,劉諶每次上朝,她都會忐忑不安,擔心劉諶會觸怒或惹惱了父皇,招致災禍。尤其是在今日,劉諶的姊丈與摯友諸葛瞻陣亡了,國家和社稷危在旦夕,耿直的劉諶在悲痛與焦急的夾攻之下,又會在朝堂之上說出什麼激烈的話語呢?這怎能不令她憂心忡忡!

就在崔王妃心急如焚、為劉諶擔驚受怕之時,渾身濕漉漉的劉諶急匆匆地走進大廳。崔王妃見劉諶的衣襟上布滿星星點點的血跡,臉色鐵青烏黑,不由得大吃一驚,詫異地問:“夫君為何這般模樣?”

“唉!”劉諶哀歎了一聲,沒有答話,隻是用一種奇特的目光打量著崔王妃,不知該如何開口。

聰穎的崔王妃從劉諶那異常的臉色和奇特的目光上,預感到了一種不祥之兆。她凝視著劉諶,沉思了片刻,以一種異乎尋常的口吻說:“賤妾自嫁與夫君以來,承蒙夫君之深情厚愛,視為知己,引為知音,使賤妾刻骨銘心,沒齒不忘!夫君如有需賤妾之處,不妨直言相告。賤妾即使上刀山,下火海,入地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毫無怨言!”

“愛妻——”劉諶悲愴地叫了一聲,欲言又止,隻是怔怔地打量著崔王妃,兩行熱淚潸然而下。麵對著年輕貌美、溫柔多情的崔王妃,劉諶實在是難以啟齒:如今,劉諶要崔王妃獻出的,已經不僅僅是家產、珠寶和首飾等有價的身外之物,而是情感、生命和孩子等常人根本無法割舍的無價之寶。這無論是對於一個有著熾熱感情和母愛的女人,還是對於一個有著強烈求生欲望和本能的人,都實在是太過分了,太殘酷了,太不近人情了,太令人無法接受了!

從劉諶的悲聲和熱淚中,崔王妃意識到了事態比她想象的還要嚴重得多:難道魏軍已經逼近了成都?莫非劉諶要步諸葛瞻的後塵,領兵出京,與敵人決一死戰?她略加思索,一邊為劉諶揩著麵頰上的淚水,一邊柔聲地說:“夫君不必悲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何況帝室王胄乎?先帝曆盡艱辛,九死一生,方創立下此基業。為子為孫者,豈能做不肖子孫!夫君如欲率軍去與敵進行決戰,賤妾絕不阻攔,即使……”

“愛妻真乃我之知音也!”劉諶終於橫下了一條心,冷峻地說,“諸葛思遠父子戰死於綿竹,全軍覆沒。魏軍兵馬已經逼近京師,父皇不聽我再三勸諫,已決意降魏,我等將成為亡國之奴。我實在不忍見先帝開創之基業從此覆滅,亦不忍見愛妻幼子屈膝為奴,由人去羞辱、驅使、蹂躪,故而……”

“父皇為何竟如此……”崔王妃先是驚愕,繼而氣憤,提高了聲調說,“即使天不佑漢,社稷難保,為臣為君者亦應拚死一戰,以身殉國。如不戰而降,屈膝投敵,將來還有何麵目見先帝於九泉之下?”

“愛妻之言甚是!”劉諶兩眼直愣愣地盯著崔王妃,毅然決然地說,“與其苟且偷生,不如以身殉國。我雖無法保全先帝開創之基業,但也絕不屈膝投敵,做亡國之奴。故而,我欲在父皇出城降敵之前,攜妻帶子,先赴黃泉,以見先帝於地下。不知愛妻意下如何?”

“寧願玉碎,不可瓦全。夫君之言正與賤妾之意相合。”崔王妃緊閉雙目,沉默了片刻,而後猛然睜開了杏眼,慷慨地說,“孟子有雲:‘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賤妾雖為女流,但尚知忠義,豈能忍辱偷生?夫君之舉,乃‘舍生而取義也’賤妾安敢不從!賤妾與夫君相伴十餘載,已是三生有幸,雖死無憾!故而,妾請先死,以明心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