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代王朝,自努爾哈赤到末代溥儀共曆十二帝王,統治長達二百六十七年之久。這期間,中國社會不僅有"康乾盛世"的輝煌,也有過賣國求榮的恥辱與衰落。值得一提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把中國社會推向封建社會的發展高峰,創造中國曆史上的燦爛文明。

但是到了晚清,中國社會由盛而衰,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是中國社會最黑暗曆史時期。由此可見,清王朝,其變化之激烈,變革之深痛是曆史上所沒有過的。這裏經曆了正義與邪惡,善良與卑劣的較量,也使中國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和屈辱。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裏,專權的太後並不是絕無僅有的。但是像慈禧這樣,權勢欲之強烈,貪心、野心之大,手段之卑劣,專權時間之長,社會影響之廣,可謂空前絕後。她借垂簾聽政之名,行操縱全國政局,獨攬大權之實,長達四十八年之久。是不居皇位的真正女皇。

在這期間,她逆曆史發展之潮流,對內鎮壓農民起義,扼殺變法,對外屈辱妥協,簽定了一係列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她為了保住自已的權位,苟且偷安,不惜犧牲多少仁人誌士的性命;她專橫腐敗,揮霍無度,置民族利益於不顧,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我們相信:回顧曆史,客觀地評價這些推動和阻礙曆史前進的曆史人物,一定能給國人以新的啟迪和警示。

為了讓讀者更全麵、客觀、深刻地認識和了解慈禧其人,我們本著尊重曆史的真實性原則,廣泛搜集了大量有關的曆史資料,包括了一些曆史人物的回憶,加以整理。有些資料,雖說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如特殊的誌趣、嗜好、不同尋常的生活習慣、獨特的行為舉止和古怪的性格等,這些看起來頗為瑣碎卻可展現慈禧不同的風貌和內心世界。

在把握曆史知識組織材料方麵,堅持以史實為依據,盡可能地反映曆史的本來麵貌。同時又注意到,麵向大眾通俗易懂,既有曆史的真實性又有可讀性。使讀者在讀後有個清晰地認識、正確的評價,並從中受到教益,以警示後人,明鑒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