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禧的身世曾有不同的傳說,但據史料記載,慈禧,姓那拉氏,因祖先居住葉赫地方,又稱葉赫那拉氏。本來是蒙古族,姓土默特,始祖星懇達爾漢消滅扈倫那拉部,占據其地,才改姓那拉,是漢語"太陽"的意思。後來,又遷居葉赫河畔(今屬吉林省梨樹縣葉赫鄉),遂稱葉赫那拉。慈禧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十月初十日,生在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
慈禧祖上三代為官,可謂一個中等官僚家庭。慈禧的曾祖父名叫吉郎阿,字藹堂。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任內閣中書。到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已升至六品中書,同年十一月廿一日,考取軍機章京,在軍機處記名。嘉慶九年四月,入軍機處充軍機章京。十二年,升任內閣侍讀。十四年,調署戶部銀庫員外郎。十五年,正式補授,管理銀庫事務。十八年,調任刑部員外郎。大約死於十九年,或二十年。
慈禧的祖父名叫景瑞,生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出身監生,捐筆貼式,簽分太仆寺學習行走。嘉慶十一年,授筆帖式。第二年,派往張家口辦理牧廠事務。嘉慶十八年,升任盛京(今沈陽)刑部主事。廿一年調回京城,任刑部清檔房主事。廿三年,兼秋審處行走。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升任山東司員外郎。道光十一年,升任河南司郎中。道光十六年,派充秋審處坐辦。十七年,簡放殺虎口稅務監督。十八年,差期已滿回京。廿一年,又派充律例館提調。二十三年三月,因戶部銀庫大量虧空庫銀案事發,牽連其父吉郎阿。按朝廷規定吉郎阿應賠銀四萬三千二百兩。因為他已早死,減半為二萬一千六百兩,由其兒子景瑞代賠,如兩年之內未能賠補完畢,即革去官職,關入刑監,繼續追繳。廿七年,景瑞即因未能照賠而入獄。廿九年獲釋,開始恢複原來官職。因他年齡已超過六十五歲,不久即退休,進入"閑散"之行列。慈禧的父親名叫惠征,生於嘉慶十年九月(公元1805年),進士出身。道光八年以後,長期任筆貼式。廿六年,已任吏部文選司主事。廿八年,升任驗封司員外郎。廿九年二月,列京察一等,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同年四月,升郎中,兼保源局監督,同月,外放山西歸綏道。鹹豐二年二月,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
以上可知慈禧祖上三代都是做官的,雖不是達官顯宦,但也是四、五品官員,可算是一個中等官僚家庭。她的外祖父名叫惠顯在道光年間曆任安徽按察使、駐藏大臣、工部左侍郎、京營右翼總兵、山西歸化城副都統,也是位居二品的封疆大官。
慈禧的母親,是名門閨秀,死於同治九年六月。
慈禧,俗稱蘭兒,就出身於這樣一個貴族家庭。她在青少年時期,就是個有抱負的姑娘,或者說,是一個夢想家,隻是她誰也不告訴,偷偷埋在心裏,總是沉思冥想,但有時說話,就會表現出她的極大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