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皇室的奢華(2 / 3)

這一副耳環的原料,必然是一塊最純粹、最美麗的翡翠,綠得像一片鮮明的菩提樹葉一樣。這副耳環的式樣做得和兩彎新月沒什麼差別,闊大約有一英寸。太後很小心地把它們拿了起來,舉向對光的一麵,迎著光,一番仔細的透視,她不由越發歡喜了,回頭向大家說道:

瞧啊!這是多麼美麗啊!你們可曾瞧見過有比這個更精純的翡翠嗎?無論你們怎樣的仔細檢視,別想找出一些斑點來!要找這樣一塊罕見的翡翠,可真不是一件易事!"

的確!我們中國人鑒賞玉的標準是以純潔無瑕為第一個先決條件的,尤其是翡翠;它的色澤每每有這兒太深、那兒又太淺的弊病,要求勻淨實在是很難的。所以一般的玉工,都不免要用一種精巧的雕琢工夫來故意掩飾那些斑點。因此,凡善於鑒別玉質好壞的人,便都以形式自然者為上品,而現在這對月牙形的翡翠,可以說是再自然也沒有了!

"真的,我們收藏的各種玉器中,實在是沒有一件能夠和它相比的!"太後很得意地讚歎著。

是的,就連站在旁邊女官們瞧見都喜愛極了,恨不能自己取來試戴一戴,但這個妄想當然是不能實現的,於是女侍官就對太後道:"既然老佛爺這麼喜歡,為何不將它們戴上試試呢?"此時,她卻毫無表情沒有作任何回答。

她不但不笑,且把原有的一副歡容也突然收斂起來,隻把她的身子慢慢地旋向後麵,對著一架挺大的著衣鏡看著,似乎在端詳自己那一派老態畢露的容色,一言不發,足足有五六分鍾,倒讓人非常地不安起來。

"不行!"隔了半晌,她的目光才離開了那鏡子,很沉鬱地說道,"我如今是再不能像從前那樣的好看了!臉上一點活氣都沒有,怎麼能戴這樣鮮明的飾物呢?這一副耳環實在太惹人歡喜了,過些天,待我們在歡樂的日子,精神也許可以比較振作一些,少不得要用到它們的!"

想不到這一個很興奮的建議,竟觸起了她如此深沉的感慨,倒讓人不知道該再說什麼才好了。

幸好她也並不再一味愁悶。其實愁悶也沒用,人老了,怎能再回複到少年時候去?她依舊將那副耳環放到了錦匣裏去,再從那其餘兩個錦厘裏,揀起了一對玉鐲來。這一對玉鐲的原料是純粹的白玉,白得像羊脂一般,雖然沒有像翡翠一樣鮮豔的綠色,但玉鐲的堅致和光澤的瑩潤,卻也自有其可愛之處。尤其難得的是它們也一樣絕無斑駁,任你把它們去耀在日光裏照著也不能照出一絲一點雜紋。如果從日常所見的各種玉器的每多斑駁或裂紋來推想這一對玉鐲,便不由不驚歎它的純潔無瑕了!由此便可想象張之洞為了尋覓這樣兩塊勻淨的翡翠和純粹的白玉而付出的代價。

慈禧把這一對玉鐲托在自己的掌上默默地撫摩著,好像它們的光潔滑潤,已發生了一種使她感覺十分舒適的滋味,甚至使她撫摩了許久,還是不忍放手。最後,她又觸動了愁思,懶洋洋地把它們放回了原處去。

"這一對鐲子,我也不能戴的了!......"她又重複地說了三四遍,"我們如今所用的飾品,最適宜的無過於竹石色的珊瑚所做成的東西了!它們的顏色比較深一些,暗一些,可以不和我們這一副倦容,以及兩個失神的眸子發生衝突,而人家看起來,也不觸目。"

她這一套話,使人們聽了不知所措,同時使人推想到為什麼這幾年她每次在更換某種飾物的時候,總要經過一二十分鍾甚至一二小時的沉思和挑剔,無非也是為著有些太鮮明的東西已不適合她那容顏的緣故。據說她正當妙齡的時候,對於一切飾物的選擇更比現在仔細,高興時往往會一天換幾次。當時的鹹豐真像寶貝一般地寵愛著她,常不斷派人出去覓取種種價值連城的珠翠來供她裝點,那些珠翠也因得了她那嬌豔的容光的映襯,似乎更具生色了。現在呢,她已是一位老太太了,從前所用的那些珠翠,自然不再能和她的容顏相配了。但不管怎樣,她的美貌畢竟不會全部消失的,至少還有三四分留存著!假如逢到心中覺得很快樂的時候,或者是隔夜睡眠時間很充足的情形時,那麼她的精神就會突然振作起來,紅潤的血色,猶如朝霞一般湧現在她的雙頰上,仿佛年輕了一二十歲;雖然她那前額上的幾條皺紋還是無可掩飾的,可是少年時代的豐姿,在這些日子中,確乎還有十分之三四能夠回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