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危難之際,項羽忽然看見一隻小船從一邊的蘆葦叢中出來,撐船的是烏江亭長,亭長忙請項羽上船,表示願意引渡項羽。項羽苦笑了一下說:“當年我帶了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而來,如今沒有一個人回去,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還有什麼麵目見他們呢?”說完把他的戰馬送給烏江亭長,帶領剩下的楚軍拿著短刀,跟追上來的漢兵肉搏起來。他們殺了幾百名漢兵,然而楚兵也一個個倒下了。項羽受了十幾處重傷,已經無力再戰,但漢兵隻是把項羽重重圍起來,因為都懼怕他的勇猛,不敢向前一步。忽然發現有數位騎將趕來,項羽認出其中一人是呂馬童,淒聲對他說:“你我不是舊友嗎?”呂馬童匆匆望了項王一眼,卻不敢正視。對旁邊的將軍王翦道:“這位就是項王。”項王又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金征我首級,並封邑萬戶,我今日就讓你得封賞吧。”說畢,便拔劍自刎了。
霎時,鮮血噴湧,周圍的土地都被染紅了,但是屍首卻巋然不動。天地晦冥,風雲變色,江水嗚咽,群雁悲鳴,似乎在哀悼英雄的死去。這幕情景極大地震懾了漢軍將卒,大家目瞪口呆,無人敢移動一步。過了半晌,漢將才緩過神來,開始爭奪項王屍首,甚至自相殘殺,好幾十人因此斃命,最終王翦奪取了頭顱,呂馬童與楊喜、呂勝、楊武等四將,分別奪取一部分軀體,奉獻給漢王報功。漢王命湊合五體,確實相符,便立刻分封五人。命呂馬童為中水候,王翦為杜衍候,楊喜為赤泉候,楊武為吳防侯,呂勝為涅陽侯。
後來,劉邦下令就在穀城西角厚葬項王,並親自發喪。還命文吏寫了一篇祭文,聲稱曾經情同手足,本無仇怨,拘太公、呂後而不殺、不犯,留養兩年,盛情尤見,泉下有知等語。臨祭讀文,漢王也不禁潸然淚下,將士等也都被打動,祭祀完畢便返回。
今河南省河陽縣有項羽墓,項羽自刎的地方,便在今日的烏江浦,在安徽省和縣東北。霸王別姬,烏江自刎,最為悲壯,其情蒼涼,令人悲咽。但是,項羽的殘暴也絲毫不遜色於其英雄氣概。項羽之坑降卒,殺子嬰,弑義帝,種種不仁,其敗亡也是自取其禍。項羽之敗,其罪非戰,亦非天,而在其暴。
(三)勝敗的緣由
曆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最終以劉邦的勝利宣告結束。公元前206年,劉邦正式即位,為漢高祖,國號為漢。
劉邦作了皇帝以後,有一天在皇宮裏大宴群臣。酒喝到一半的時候,漢高祖說:“今天是個好日子,不比平常,我們可以隨便聊聊,說話不必顧忌。你們說,我為什麼能夠得到天下,項羽為什麼失掉天下了呢?”群臣中王陵站起來答道:“表麵上看起來,陛下待人怠慢,項羽仁愛部下。可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每次勝利後,都對將士記功獎賞,這就是陛下得天下的原因。而項羽嫉賢妒能,加害有功者,懷疑有才能的人,打勝仗不獎功,得了地後也不封賞,所以他失掉了天下。”劉邦聽後卻說:“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要知道,戰爭的成敗主要在於用人。若說分析形勢,製訂作戰計劃,坐在軍帳中也對千裏以外的戰局了如指掌,我不如張良;鎮守後方,安撫百姓,籌備軍用糧食,輸送兵員,支援前方,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開戰就打勝仗,攻城就能拿下來,我不如韓信。他們三位都是傑出的人才,我能夠重用他們,發揮他們的作用,才是我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啊。項羽隻有一個範增,還不能盡其才,所以才被我打敗,這是他失去天下的主要原因。”這次宴會無疑是劉邦經曆楚漢之爭後對取勝原因所做的最有力的總結。
經曆了秦末農民大起義,各方割據勢力爭霸的戰爭和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楚漢之爭,漢王朝得以建立。國家重新恢複統一後,給曆經連年戰爭之苦,承受沉重災難的人民帶來了久違的和平與安寧,人們終於過上了渴望已久的太平日子,生活逐漸富足。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對百姓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使人民恢複生產,安居樂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漢王朝出現了我國曆史上封建時代的第一次盛世,史稱“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