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化石地位於我國雲南省澄江市帽天山,是舉世聞名的特異化石庫。澄江化石地完整地保存著距今5.3億年的海洋生物化石,這些海洋生物生存的年代,比我們所熟悉的“侏羅紀”恐龍時代還要早4億年。在這裏發現的化石,從簡單的多細胞海綿動物到結構複雜的脊索動物,種類多樣。化石裏的生物有的穴居海底,有的生活在礁石上,有的具有漂亮的流水線在海水中漂蕩,呈現出一派五彩繽紛、生氣盎然的海洋生物世界景象。澄江化石保存之完好也是前所未有,人們可以在化石上看到動物的眼睛、口腔、皮毛,甚至是神經。澄江化石地揭開了深埋地底5.3億年的早期生命演化的神秘麵紗,因此被國際科學界譽為“20世紀最撥動人心的發現”。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一個化石類世界遺產。
在發現澄江化石群的背後,有著一個傳奇般的故事。
1984年6月,侯先光剛剛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碩士畢業,他獨自一人來到澄江帽天山尋找生物化石。他當時住在野外地質勘察工作人員的工棚裏,每天早出晚歸,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行走,到處搜尋化石。他每天劈開的石頭常常有兩三噸重,但工作了兩個多星期,侯先光依然兩手空空,這讓他不免有些失望。7月1日下午三點左右,正在搜尋化石的侯先光一抬腳,他的鞋跟不慎刮開了一片鬆動的岩石,有一塊保存完整的化石露了出來!憑借專業知識,他認定這是一塊寒武紀早期的無脊椎動物化石。這讓侯先光欣喜若狂。他再接再厲,當天又發現了三塊重要的化石。侯先光如同打開了一扇古生物的寶藏,在此後的數天裏,他陸續發現了水母、蠕蟲等許許多多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
此後,又有許多科學家來到帽天山,他們在這裏發現了許多從未見過的古生物化石。1991年1月的一天,舒德幹博士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化石。他把化石放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並用小錘子輕輕地敲打,再用解剖刀一點點地向外剔除雜物,最後呈現在他眼前的竟然是一條魚!這是迄今為止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脊椎動物的原始祖先。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後來,這條魚被命名為“昆明魚”。“昆明魚”的發現,再次讓澄江化石地名揚世界。
【地理探秘】
生物的屍骸極容易腐爛,那5.3億年前的澄江海底動物是怎麼變成了精美的動物化石,又為什麼會被完整地保存下來呢?
地質古生物學家經過調查研究,解開了澄江海底動物群死亡和保存之謎。距今5億年以前,雲南、廣西這裏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澄江是靠海較近的淺海地區,在這裏聚集了大量的泥質沉積物。那時候這裏氣候溫暖,海水裏礦物質豐富,因此海裏的動植物種類大量出現。後來,突然而來的風暴災難把這些海底生物埋藏在泥質沉積物裏,使這些生物與空氣隔絕了。這些生物因無法接觸空氣,所以它們的屍體就不容易腐爛,天長日久就變成了化石。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動物剛被埋藏時,還大多沒有死亡,於是它們便在泥沙中掙紮。因此,在很多采集到的動物化石中,還可以看到它們有的在抬頭張嘴呼吸,有的則趴在一起嬉戲,形象栩栩如生。
【博聞館】
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撫仙湖
在距離帽天山不遠處有一個湖泊,名叫撫仙湖。它是中國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也是珠江源頭第一大湖。湖水平均深度為95.2米,最深處有158.9米。在撫仙湖湖底,人們發現了很多神秘的建築物,其中有類似金字塔那樣的高大建築,還有像羅馬鬥獸場那樣的圓形建築。撫仙湖奇特的自然景觀給它賺來了不少人氣,但是真正知道撫仙湖名字由來的人卻很少。
相傳很久前的一天,深居天宮的玉皇大帝走出宮門,當他遠眺人間時,發現有一顆狀如葫蘆的明珠鑲嵌在雲霧繚繞的萬山叢中,湛藍明淨,美麗至極。於是,玉皇大帝急忙傳召肖、石兩位大仙立即下凡描摹這人間美景,然後把它帶回天宮,裝點天堂。肖、石二仙急忙騰雲駕霧,飄落在明珠的東南方向。他們走近一看,發現那裏遠山近水,洲島錯落,真是好一幅色彩怡人、幽深奇崛的山水畫卷!肖、石二仙隻顧搭手撫肩地觀看美景,竟癡迷得忘了畫畫,忘了歸期。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他們站在那裏,陶醉在這迷人的美景之中。後來,這兩位神仙變成了兩座石峰。據說,那兩座山峰就是肖、石二仙變成的。撫仙湖之名便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