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會“走”的瀑布——黃河壺口瀑布(1 / 1)

壺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中國第二大瀑布。它位於山西和陝西兩省交界的地方,瀑布以東是山西吉縣,瀑布以西是陝西宜川縣。由於兩岸高山夾峙,黃河在流經此處時,河水由300米寬驟然收束為50餘米寬,在上遊積累了無窮能量的黃河水,像巨大水壺中沸騰的開水一般,傾泄入下方的深潭,在此形成落差二三十米的大瀑布。壺口瀑布水浪滔天,雷聲貫耳,極為壯觀,形成“萬裏黃河一壺收”的奇觀。

在壺口瀑布往下3000米的河道中,可以看到有一塊刻有“臥鎮狂流”四個大字的巨石巍然屹立在激流之中,人們稱它為孟門山。傳說孟門山原本是遠古時代女媧補天時煉成的神石,稱作“息壤”。息壤具有神奇的魔力,能夠隨水漲落,永遠不會被淹沒。遠古時代,黃河下遊洪水泛濫,鯀從天帝那裏盜走了這塊息壤,放在壺口瀑布這裏。息壤很快長成了山,將泛濫的洪水堵住,解除了黃河下遊的水患。人們將息壤形成的山,稱作孟門山。然而河水隻是一時被堵住了,孟門山上遊的水曆經積累,竟然向黃河的兩邊溢出,形成了巨大的洪災。鯀非常自責,卻怎麼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最後在傷心苦悶中離開了人世。鯀的兒子大禹因為才能出眾,被大家舉薦接替了父親治水的職責,開始治理黃河。

大禹用七七四十九天的時間,走遍了黃河兩岸的高山,認真地研究了壺口的地形,最後決定采取疏通河道的方法來治理洪水。黃河水是在孟門山堵塞的,治水便要從這裏開始。於是,大禹組織民眾將黃河上遊與孟門山緊緊相連的一座高山鑿開一個大口子,把堵塞的黃河水引導到山口。河水沿著鑿開的山口奔湧而下,形成了大瀑布。但奔騰的水流碰到孟門山後,孟門山卻迅速升高,水又被堵住了。這時,大禹才想起孟門山就是曾經的息壤,這讓他很為難,不知怎樣才能把孟門山從河中搬走。大禹苦思冥想,最後他將與孟門山相連的兩側大山鑿掉,這樣,河水在流到這裏後自然地分成兩路,從巨石兩側飛瀉而過,之後又合流為一。大禹鑿開的山口因為形似茶壺口,所以這裏的瀑布就被稱為壺口瀑布了。

【地理探秘】

與傳說巧合的是,約2800年前壺口瀑布與孟門山是緊緊相連的,但是,現在兩者之間竟然相距3000米。難道壺口瀑布會“走”嗎?壺口瀑布不但會“走”,而且還“走”得很快。經過測算,2800年來,壺口瀑布大概以每年1.07米的速度向黃河源頭的方向退縮,共移動了3000米。最近100年,它移動的速度變慢,大概隻有每年0.7米了。

那麼,為什麼壺口瀑布會“走”呢?這是因為,瀑布落下的水對下遊河床有很強的衝擊力,再加上壺口瀑布河水泥沙含量比較高,堅硬鋒利,增強了水流的衝擊力和磨蝕力,因此壺口瀑布的河床就不斷地被侵蝕掉,造成瀑布逐漸向後退縮,最終到達了今天的位置。

【博聞館】

旱地上也能行船

旱地行船是壺口瀑布獨一無二的特殊景觀,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人們肯定不會相信在旱地上也能行走大貨船。

在陸上交通不發達的時期,黃河航運是快速便捷的運輸方式。但是任何船隻要到了壺口,都不得不棄水上岸,於是這裏就有了“旱地行船”的奇觀。船隻被拖上岸後,人們會在船下鋪設圓形的滾木,拖著空船在河岸上滾動前進。等船被拖到下遊水流較緩處後,船會再被放入水中,裝上貨物,然後繼續航行。在岸上靠人力拖船很費力氣,常常需上百人,這也使壺口這個地方在當時人口很多,也很繁華。現在,壺口附近修建了黃河大橋,通了汽車與火車,人們已經不再需要通過船來運輸貨物,所以,“旱地行船”的奇觀也就不複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