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仙秦嶺道天機——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秦嶺山脈(1 / 1)

在我國的中部,橫亙著一條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秦嶺山脈。秦嶺山脈西起甘肅,穿越陝西,東至河南,綿延1600多公裏,其主體位於陝西南部與四川北部交界處。在秦嶺的南北兩側,自然景觀有很大差異,它也因此成為我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許多名人留下了關於秦嶺的詩篇,其中非常有名的詩句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兩句詩與韓愈、韓湘子祖孫二人有關。

相傳,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侄孫子,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得道成仙了。韓湘子平日裏不修邊幅,四處雲遊。韓愈見他整日無所事事,就勸他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個功名,來謀個一官半職。韓湘子聽後笑著寫了一首詩,詩中有“能開頃刻花”一句。

韓愈說:“你真能讓花隨你的心意開放嗎?”韓湘子笑了笑,取來一盆土,在土裏種上種子,然後又取了個盆蓋好。過了一會兒,他對韓愈說:“叔祖,花已經開了!”

韓愈揭開花盆一看,果然有兩朵盛開的花,在每朵花上,還各有一行字:一行是“雲橫秦嶺家何在”,一行是“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看後,大惑不解。韓湘子說:“以後您會知道的。”

很多年過去了,在韓愈五十二歲那年,他向皇帝建議不要迎取佛骨,以免勞民傷財,不料卻引起了篤信佛教的皇帝的不滿,因此被貶職了。韓愈從京都長安被貶到千裏之外的邊陲之地潮州。

韓愈立即動身,匆匆忙忙地離開了長安,朝南進發。幾天後,他就進入了秦嶺山區。正在他繼續趕路時,天上忽然下起了大雪,沒辦法,韓愈隻能在附近找了家客棧先住下來。

韓愈剛坐進客房不久,忽然看到一個年輕男子進了屋子,仔細一看,他竟是自己的侄孫韓湘子。

祖孫寒暄幾句後,朝湘子問道:“叔祖還記得花上的詩句嗎?這裏就是藍關啊,那兩句詩指的就是今天的事。無奈這是天機,當時我不能點破的,請叔祖原諒。”

韓愈恍然大悟,暗暗稱奇,於是揮筆寫下了千古名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寫完詩後,韓湘子從懷裏取出一個小葫蘆,對韓愈說:“叔祖,南方潮濕,人容易生病,這藥您在需要的時候吃上一粒,病就會好了。請叔祖放心,以後你還會重回長安的。”說完,韓湘子就和韓愈告別了。

又過了幾年,新皇帝即位,韓愈又被調回長安,才沒有埋骨“瘴江邊”。

【地理探秘】

秦嶺東西綿亙,既擋住了東南邊海洋帶來的水汽北上,同時也阻擋了北方凜冽的寒風南下。此外,它還與一月份0℃等溫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和800毫米等降水線(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重合,這些因素導致秦嶺以南地區和以北地區在氣候、植被、土壤、農業等各方麵均存在顯著差異。所以,秦嶺成為我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

【博聞館】

太白山的故事

秦嶺的主峰太白山山頂終年積雪,銀光四射,它那高聳入雲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特點,一直為世人所向往。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山腳邊村子裏有個叫“太白”的男孩,長得雪白雪白的。在他十來歲時的一天晚上,小太白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一位老神仙告訴他,他是龍的化身。沒想到第二天,小太白真的化身成了一條白龍,在雲裏穿來穿去,越升越高,漸漸地消失了。他的媽媽見不到了自己的孩子,整日以淚洗麵。

過了一段時間,兒子在夢裏對媽媽說:“我接您到我那兒去住吧。我背著您,您閉上眼睛,千萬別睜眼。”母親隱隱約約感覺到兒子把她背了起來,可是她覺得兒子不是在地上跑,而且還聽到耳旁有呼呼的風聲。母親終於忍不住了,她就睜開眼想看個究竟。這一看可不得了:這哪是在兒子背上啊,分明是騎在一條巨大的白龍背上!媽媽直嚇得頭暈目眩,一鬆手,掉在山上摔死了。兒子趕忙落下雲頭,他看著母親的遺體,淚水頓時化作傾盆大雨。以後,兒子每年都因思念母親痛哭幾場,而山區裏也因這幾場大雨而樹木蔥蘢,莊稼豐收。

後來,人們為了感謝這對母子給山區帶來的恩澤,就把這座山起名為“太白山”,並在山裏修建了一座廟,起名為“太白廟”,以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