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甘肅省敦煌市的南郊,有一處獨具風采的沙漠景觀——鳴沙山。鳴沙山由流沙堆聚而成,東西長40公裏,南北寬20公裏,從遠處看去,鳴沙山連綿起伏,如同虯龍蜿蜒,非常壯觀。令人稱奇的是,當遊人從山頂滑下時,沙子會發出錚錚、嗡嗡、隆隆的響聲,猶如鼓鳴,又好似雷聲。因此,“沙嶺晴鳴”在清代的時候就被列為了敦煌八景之一。據傳說,鳴沙奇觀的背後還有一段淒涼的故事呢。
鳴沙山下是清澈見底的月牙泉。相傳,很早以前月牙泉邊上並不是沙山,而是石頭山。在山上,盛開著顏色各異的鮮花,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木,在綠樹中還掩映著一座座金碧輝煌的寺廟。月牙泉邊上的廟多,所以廟會也多,每逢廟會時,附近的百姓就會表演各種節目,想以此博得神靈的歡心,從而得到神靈的庇佑。
有一年的正月十五,月牙泉邊上正在舉行盛大的廟會。參加廟會的藝人們各展才能,有的唱大戲,有的舞獅子,有的鬧花燈,好不熱鬧。老百姓也穿上節日的盛裝,一家老小走到街上來看廟會。
月牙泉西邊就是茫茫沙漠,在那裏住著一個沙魔。這個沙魔神通廣大,打個噴嚏就是一場雨,打個哈欠就是一場狂風,吼上一聲就能堆起一座小山。玉帝也知道沙魔的法力,因此就禁止他隨便走動,隻能待在沙漠裏。老沙魔倒是規規矩矩的,一步也沒邁出過沙漠,可是他的兒子小沙魔就不一樣了,小沙魔覺得沙漠裏的日子太單調了,因此對外麵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正月十五月牙泉邊熱鬧的聲音直抵沙漠,小沙魔再也禁不起外界的誘惑了,於是他想了個法子,把守衛沙漠邊界的士兵給灌醉了,一個人偷偷地溜了出來。他尋著喧鬧聲,很快就找到了廟會。
小沙魔剛開始逛廟會,還記得叮囑自己:不打噴嚏,不打哈欠,不喊叫,以免闖禍。當擠到一個耍龍燈的場子裏時,他看見十幾個人舉著一條蛟龍左轉右轉,翻上翻下,活脫脫地如真龍在飛舞一樣。整個場子裏人們的喝彩聲不斷,小沙魔也看得目瞪口呆,於是他禁不住大聲叫道:“好哇!”可是這一叫卻闖了大禍,眼見狂風大作,黃沙滿天。不一會兒,那裏就堆起了一座沙山,把唱戲的、耍燈的、逛廟會的人全部壓在了黃沙下麵。小沙魔知道自己闖了大禍,可是大錯已經鑄成,已無法彌補了。最後,他被趕來的老沙魔帶走,受到了嚴懲。
但是,壓在沙山下的戲班子、舞龍隊卻死得很冤枉啊。此後,每當人們上山遊玩的時候,他們就敲鑼打鼓,訴說自己的不幸。這就是鳴沙山的由來。
【地理探秘】
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鳴沙現象,沙子發出的聲音也各具特色。現在,關於鳴沙現象的成因,學者們的意見還不統一。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是沙子之間的空隙和空氣摩擦產生了沙鳴聲。
【博聞館】
月泉曉澈——月牙泉
鳴沙山腳下的月牙泉,泉水恰似一彎新月,清亮澄澈,是“敦煌八景”之一,景名“月泉曉澈”。
傳說在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小綠洲。有一年,綠洲裏的河水幹涸,莊稼枯萎,人們幹渴難忍。這些慘狀被天上的白雲仙子看到了,可是她不會降水,於是她就傷心地哭了。不料,銀光閃亮的淚珠落在地上,變成了一眼泉水,泉水滋潤了土地,大地重又穿上了綠色的衣裝。
大家都感謝白雲仙子的恩德,於是在泉水邊上為她建了一座廟。每逢過節時,這裏的廟會就會非常熱鬧,但對麵的神沙觀卻斷了煙火。這惹來了神沙大仙的嫉妒,於是,神沙大仙施了法術,用一座沙山把泉水填埋了。
白雲仙子法力沒有神沙大仙大,可是她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老百姓過沒水的日子,所以她就去廣寒宮找法力更大的嫦娥姐姐幫忙。那天正好是農曆初五,月亮恰似彎彎的鐮刀,嫦娥就把月亮借給了白雲仙子。白雲仙子把月亮投到了地上,它就變成了彎彎的月牙泉。由於神沙大仙沒有辦法對付嫦娥的法寶,因此月牙泉就一直存在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