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探源(1 / 1)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也是中國第二大河,它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九個省、自治區,全長5464千米,呈一個“幾”字的形狀。每一條河流都有自己的源頭,黃河的源頭究竟在哪裏呢?在古人的心目中,黃河是一條偉大的河流,它像母親的乳汁一樣滋養著兩岸的土地,同時,它也會在發怒的時候用水患懲罰岸邊的居民。因此,古人認為黃河一定來自神聖的地方。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曾經充滿想象力地在詩歌中寫道:“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那麼黃河之水是真的來自天上嗎?為了知道黃河的源頭究竟在哪裏,古人一直在努力探索。

相傳漢武帝十分敬畏黃河,對黃河從哪裏來的問題非常關心。一天,他召見曾經出使西域的張騫,語重心長地說:“我百思不得其解,想知道黃河水到底是從哪裏來的。你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能幫我解答嗎?”張騫默默地搖了搖頭。漢武帝沉思了一下,說:“那朕派你去尋找黃河的源頭。”張騫領命,從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出發,一路沿黃河向西尋找。走啊,走啊,曆盡千辛萬苦,他走到了一個叫做“於闐”的地方。在河邊,張騫碰到了一個正在洗衣服的女子,於是便上前向她詢問黃河源頭的問題。那個女子說:“這兒就是黃河的源頭,你不必再找了。我送你一塊玉石,你帶著它去向皇帝複命吧。”

張騫帶著玉石回到長安,把它獻給了漢武帝。漢武帝立即召見知識淵博的人來看玉石,其中有一個人驚訝地說:“這是織女用來墊織布機的寶石啊!黃河的源頭竟然連著織女所在的銀河!”漢武帝急忙命人去查找古書,發現書中都說黃河的源頭是盛產玉石的昆侖山。後來,漢武帝又多次派使者去考察黃河的源頭,了解到於闐附近的南山盛產玉石,於是漢武帝斷定這座山就是傳說中的昆侖山。我們今天所說的“昆侖山脈”,名稱就是這樣得來的。從那以後,也有了“黃河源頭與天上銀河”相通的傳說。故事中的於闐,就是現在的新疆和田。但是,現在我們知道,黃河並沒有流經新疆,顯然漢武帝關於黃河源頭的答案是錯誤的。

古人對黃河源頭的探索並沒有就這樣結束,唐太宗李世民、元世祖忽必烈曾將青海省的“星宿海”稱為黃河源頭。清朝康熙皇帝更是派人沿著星宿海繼續向黃河上遊走,發現星宿海之上還有三條河流,但是那個使者並沒有走到河流的盡頭,所以也未能真正找到黃河的源頭。清朝末年,西方的探險家和地理學家也深入到青海考察黃河源,最終也沒能解開黃河源頭之謎。

【地理探秘】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組織了多次黃河探源考察,最終確定黃河發源於昆侖山脈的一支——海拔4500米左右的青海省巴顏喀拉山約古宗列盆地。巴顏喀拉山上的雪水和雨水彙合成三條較大的河流,其中最大的一條叫卡日曲,它被認為是黃河之源。卡日曲與其他兩條河流一起流向星宿海。與星宿海相連的是黃河源頭地區最大的姐妹湖——紮陵湖和鄂陵湖,黃河最終從鄂陵湖口靜靜地流出,像飄落在青海草原上的吉祥哈達。

【博聞館】

跌落的神鏡——星宿海

在曆史上,星宿海曾被認為是黃河的源頭。其實,它是一個狹長的盆地,黃河源頭流出的水在這裏形成大片的沼澤和數不清的湖泊。這些沼澤和湖泊星羅棋布,從高處眺望過去,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閃閃,像孔雀開屏一般光彩奪目,像夜空裏滿天繁星一樣壯觀。星宿海的名字,大概就是這樣得來的。居住在星宿海的藏族同胞,也因此把黃河源流稱作孔雀河。

關於星宿海,有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一麵神鏡,從這麵神鏡裏人們可以看到一個神奇的世界。這一天,一年一度的蟠桃大會到了,王母娘娘十分高興,於是命人把神鏡拿出來觀賞。誰知喝得醉醺醺的仙人,竟然失手打翻了鏡子。神鏡的碎片跌落在人間後,就變成了今天的星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