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位於國際大都市香港的獅子山郊野公園,它高聳在海拔255米高的忘夫山上,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婦人背著孩子在眺望遠方。這塊岩石,深受香港同胞的喜愛,在香港2007年舉行的“珍惜岩石自然美——香港最美岩石選舉”中,它一舉拔得頭籌,有“香港最美岩石”之稱。
顧名思義,望夫石的由來據說與一個盼夫歸來的妻子有關。這位盼夫歸來的妻子小的時候家境貧寒,母親在她出生後不久就去世了,父親隻好將她托給一個女鄰居哺乳喂養。一歲後,女孩斷奶了,父親就把她接了回來。可好景不長,在女孩七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得了疾病撒手人寰,於是,好心的乳母收養了她。乳母家裏還有一個年長她一歲的小哥哥,女孩和他玩得很投機。
小姑娘和小哥哥很快就長大了,村裏的人都說他們兩個有夫妻相。後來,在媒人的撮合下,兩個年輕人結婚了。婚後不久,夫妻倆生下一個孩子。小生命的到來為家裏增添了喜氣,不過生活的壓力隨之也大了起來,家裏種的糧食剛剛夠吃,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那個時候流行的是下南洋,許多人都去東南亞打工賺錢。丈夫覺得這是一條謀生之路,於是決定和夥伴們去南洋闖蕩。經過母親和妻子的同意,丈夫就乘船離開了家鄉。
不料,日子過了一年多,丈夫卻一直音信全無。母親和妻子托人四處打聽,有的說他去了別的地方,有的說他“早已經回家了”,有的說他下落不明……母親日日思念兒子,妻子也是日日盼望丈夫順利歸來,可等到的卻總是一場空。後來,母親生了一場大病,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這樣,養育孩子的重擔完全落在了妻子身上。堅強的妻子除了種地外,還要去為大戶人家縫補衣服賺些零花錢。她還是懷著一線希望,希望能夠有朝一日和丈夫團聚。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卻始終都沒有丈夫的消息。悲痛欲絕的妻子隻好每天背著孩子,爬到大山之上,遠眺海上的航船。每每看到有客船靠岸,她就帶著孩子跑過去,仔仔細細查看船上的乘客,但最後又每每失望地離開。孩子慢慢地長大了,但妻子還是每天帶他爬上山頂,風雨無阻。
有一天,妻子又帶著孩子爬上了山。忽然,天空風雨大作,雷電交加,盼望丈夫歸來的妻子和孩子變成了一座巨大岩石,這就是望夫石。
【地理探秘】
望夫石是被稱為突岩的風化岩石。它最初是一塊巨石,受到風化作用後,其表麵物質被侵蝕掉,內部節理裸露出來,形成直立的石塊。這就是望夫石的形成過程。
【博聞館】
香港地名的傳說
在清朝嘉慶年間,有一股勢力強大的海盜,首領為林姓男子和他的妻子劉香(人們都喊她“香姑”),他們長年橫行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附近,襲擊來往的過路商船。這股海盜有著很強的武裝,劫掠商船每每得手,地方官員拿他們也沒什麼辦法。
許多商船被劫,影響了正常的貿易往來,商人們不斷地向地方官申訴。最後,清政府決定派大將李長庚率兵去圍剿這群海盜。這股海盜畢竟不是正規軍,經不起官軍的打擊,首領林某最終逃往台灣,而香姑則率領餘部占據了今天的香港島,繼續抵抗。香姑他們繼續過著海盜的生活,不過由於海盜餘部的勢力已經大大減弱,對大商船已經構不成威脅,所以他們也就不再被官軍追擊了。
由於貌美如花、武藝高強的香姑占據了這個島嶼,所以後來這個島嶼就以她的名字命名為香港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