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淚化深潭出日月——台灣日月潭(1 / 1)

日月潭,位於我國台灣省的中心點,是台灣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台灣最美麗的高山湖泊。日月潭的潭麵以拉魯島為界,一側形似圓圓的太陽,一側形似彎彎的月亮,因此叫日月潭。日月潭的潭水清澈碧綠,它周圍群山環繞,山水輝映,風光旖旎。日月潭的美,美在朝夕的變幻,美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在台灣,關於日月潭有這樣一段傳說。

在台灣中部的一個山寨裏,住著一對小夫妻,夫妻倆過著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忽然有一天,天崩地裂,地動山搖,太陽和月亮被埋進了大山裏。從那以後,老百姓一年到頭隻能生活在黑暗當中,獵人們因此打不到獵物,農民們也種不了莊稼,漁民們更捕不到魚蝦,百姓的日子實在沒法過下去了。

寨子裏餓死了很多人,可是村民們都沒有什麼辦法,大家都不知道太陽和月亮埋在山的什麼位置,也不知道怎樣才能把太陽、月亮挖出來。那對小夫妻決定要去試試運氣,把太陽和月亮找回來。可是,他們家裏還有一位生病的老媽媽需要照料,不能兩人一起去挖太陽和月亮。在商量後,夫妻二人決定由丈夫拿著火鏟去挖太陽和月亮,而妻子則留在家裏照顧老媽媽。

丈夫走後,妻子一直細心地照顧老媽媽。可是老媽媽病情太重了,妻子細心的照料還是沒能挽回老媽媽的生命。在安葬好老媽媽後,妻子也一路奔波趕到山下,她要和丈夫一起來挖太陽、月亮。當到了山腳後,她發現山上已經被挖出了一個大坑,可是她的丈夫卻已經累死在大坑裏了。看到這一幕,妻子傷心不已,她跳進坑裏,抱起自己的丈夫大哭起來。沒想到,她的淚水逐漸把大坑填滿,大坑轉眼間變成了一個深水潭。由於妻子緊緊地抱著丈夫,他們倆就都被淹沒在水下了。

潭水慢慢地把山上的岩石和泥土滲透了,太陽和月亮待在山底下正透不過氣來,它們用力向上拱了一下,岩石和泥土就鬆動了。太陽的力氣大,它再也耐不住土壤的枷鎖,先從夫妻倆的一側鑽了出來。月亮升到空中後,在潭裏留下了一個圓圓的窟窿。月亮力氣小,等太陽在天上從東邊走到西邊,天黑下來後,它才從夫妻倆的另一側鑽了出來。它升到空中後,在潭裏留下了一個彎彎的窟窿。太陽和月亮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老百姓又過上了原來的幸福生活。

潭水滲進圓圓的窟窿,形成了日潭;潭水滲進彎彎的窟窿,則形成了月潭。那夫妻倆化成了一個島嶼,這就是日潭與月潭之間的拉魯島。

【地理探秘】

日月潭雖然是天然湖泊,但是它的形成也受到了人工的影響。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建設電站的需要,在下遊築起了大壩。大壩完工後,日月潭水位上升,湖麵麵積擴張,兩湖就連為一體了。但是,拉魯島的麵積卻因潭水的水位上升而稍微縮小了。

【博聞館】

邵族與拉魯島

邵族是高山族的一支,人數很少,一共隻有幾百人。他們主要分布在日月潭周圍,過著農耕漁獵的生活。

據說,邵族人原本住在阿裏山一帶,世世代代以打獵為生。有一次,邵族的祖先為了追獵一頭體型巨大的白鹿,跋山涉水,一直跑了七天七夜。在追到日月潭的拉魯島後,白鹿卻瞬間變成了一棵茄冬樹矗立在島上。追到拉魯島的邵族人祖先發現這片土地不僅氣候濕潤、有山有水,而且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於是就把整個家族都遷到了日月潭附近。邵族人也很感謝那隻白鹿,因此茄冬樹就成了邵族的聖樹,拉魯島也成了他們祖靈安息的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