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封疆西域(2)(2 / 3)

八校尉,也叫西園八校尉,是武帝時期組建的高合成化軍隊,有中壘校尉(看守京城禁衛軍的營寨)、屯騎校尉(騎兵部隊)、步兵校尉、越騎校尉(越人騎兵)、長水校尉(烏桓騎兵)、胡騎校尉(胡人騎兵)、射聲校尉(弓弩部隊)、虎賁校尉(輕車部隊)。這些校尉享受兩千石的俸祿,軍銜是校尉,但是手下兵力有一般營級作戰單位(漢朝一個營兩千人,是基礎作戰單位,相當於現在的團)的三分之一,隻有七百人,高度合成化,士兵全部是招募的職業兵,作戰素質極高。驍騎都尉,則是宮廷禁衛軍的指揮,也是大內高手。

起初,一個羌人部落首領靡當兒的弟弟雕庫到西部都尉府告狀,說是先零部落要造反。後來真造反了,因為雕庫部落的人也有不少在先零部落,西部都尉幹脆把雕庫給扣了做人質。

這個時候,趙充國把雕庫找來,將他無罪釋放,並且對他說:“你回去跟你哥哥和其他酋長們說一說,漢軍這次作戰,隻殺有罪的人,你們要劃清界限,不要和我們的敵人捆綁在一起。天子要我告訴你們,就算你們曾經做過對不起漢朝的事,隻要能現在歸順,殺一個叛變的酋長,就赦免你們的罪,而且,漢軍賞賜大大的。”

就這樣,還沒有真正交戰,羌軍就已經分化了。這時候,漢軍在羌地的兵力也已經達到六萬人,經過漢朝高層的討論,這年七月,趙充國的計策被采納,戰爭正式進入白熱化階段。

趙充國帶著主力軍進入先零部落的聚居地,叛軍因為政府軍長期沒有動作,非常懈怠,現在一看政府軍大批進入戰場,開始四散奔逃,放棄輜重和車輛,不戰而潰。叛軍倉皇地向湟水南岸逃亡,道路非常狹窄,趙充國不慌不忙地組織軍隊在後麵一點點地掩殺。

有些年輕的軍官坐不住了,說:“占到便宜了,幹嗎還這麼慢,一下子殺過去就是!”

“這些人已經是窮寇,不能把他們逼急了。我們有限的殺傷會加速他們的潰逃,一股腦兒衝上去,隻會讓他們背水一戰,增加我軍傷亡。”

最後,漢軍俘虜、殲滅叛軍五百多人,叛軍淹死的也有數百人,繳獲馬匹、牛羊共計十萬多頭,輜重車輛四千多輛。

占領先零聚居地後,趙充國命令不準毀壞聚落的房屋,組織軍隊在這裏放牧,讓不少羌人同胞看到了希望。甚至,有酋長主動願意歸順,趙充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確實很牛。

慢慢地到了年底,趙充國幾次向中央提交了屯田駐軍,對羌族進行安撫的建議。而朝中同意他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宣帝和大臣們也考慮到,強弩將軍許延壽、破羌將軍辛武賢等主戰派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加上擔心就算屯田也會受到叛軍的騷擾,不如,一邊讓趙充國屯田,一邊讓許延壽、辛武賢和趙充國的兒子趙卯進行武力征服。

但是,戰果很耐人尋味,強弩將軍許延壽與叛軍交戰,叛軍不戰而降,被俘四千餘人;辛武賢殲滅敵軍兩千多人;趙卯殲滅、俘虜敵軍總計兩千多人。

但是,在後方屯田的趙充國,竟然招降了五千多人,軍功第一。漢朝高層最終認可趙充國的提議,戰鬥部隊大量撤出羌族地區,隻留下趙充國屯田。

神爵二年五月,趙充國上書朝廷:“羌族叛軍兵力大約五萬人,現在殲滅七千六百多人,投降三萬一千二百人,在黃河、湟水淹死、饑荒造成的非戰鬥減員大約五六千人,最終逃亡的叛軍大約不到四千人,我軍在羌族地區的駐紮可以結束了。”

就這樣,趙充國得勝還朝,以極小的傷亡和可以忽略的軍費,穩定了羌族局勢。沒多久,漢朝設立金城屬國,專門管理羌族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