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明白事理,培養孩子人生的價值觀(3 / 3)

“我是聰明的男子漢,我一定能夠自己穿!”東東堅持著反複地比試。5分鍾過去了,東東還在努力。

媽媽看著東東費力的樣子再一次說:“我來幫你吧。”

東東斬釘截鐵地說:“不!我不要媽媽幫!”

過了一會兒,在東東的努力下,漂亮的毛衣終於穿在了東東的身上。

每個孩子都要學會獨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做他自己的主人。隻有這樣,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獨立起來。

一次,老師帶領學生們去野外郊遊。

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玩得很高興。快開飯的時候,張老師看見本班的一個小女孩盯著一個煮雞蛋發呆,於是趕忙走了過去,笑著問道:“你不愛吃雞蛋嗎?”

“愛吃。”女孩輕聲說。

“那你為什麼不吃呢?”

女孩顯得很為難:“怎麼這裏的雞蛋和我們家的雞蛋不一樣呢?”

老師感到有些好奇,忙問道:“能告訴我,有什麼不一樣嗎?”

“這個雞蛋太硬,不好咬,而我家的雞蛋又白又軟,特別好咬,。”

這下老師才明白。原來她父母非常寵愛她,每次吃蛋前,母親都會將蛋剝好送到她跟前。所以,她從來就沒看到過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難怪她會說出那樣的話!

“你們知道雞蛋是從哪兒來的嗎?”老師問女孩旁邊的幾個同學。

孩子們齊聲答道:“知道,是從鍋裏撈起來的!”

你願意做這樣隻知道吃雞蛋卻不知道這雞蛋是怎麼做出來的孩子嗎?如果不願意,那麼你就應該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開闊視野。

—個小男孩在田野裏奔跑嬉戲,忽然發現了一株蕁麻。他好奇地摸了一下這個小生命,沒想到卻被蕁藤狠狠地刺了一下,於是,小男孩哭著跑回家告訴母親這件事情。“媽媽,為什麼我隻輕輕的碰了它一下,它卻刺得我很痛呢。” 他向母親哭訴。

小男孩的母親溫柔地摸著他的頭,“親愛的兒子,不要哭。你知道嗎?正因為你這樣去摸它,它才會把你刺痛了。下次如果再去摸蕁麻時,你要勇敢地將它一把握住,他便會柔軟得和絲一樣,絕對不會傷害你的。” .

小男孩記下了媽媽的話,當他再一次去田野裏玩時,一把握住了那棵蕁麻,果然,它不紮手了。

每個孩子都要學會勇敢的麵對生活中的困難,對於每一個開始新工作的人來說,在新的環境中都會遇到一些類似“蕁麻”的問題,如果你去輕輕地試探這棵“蕁麻”的話,反而可能被它刺傷,如果大膽地伸出手去,你會發現原來它比想象中柔軟得多。

培養孩子隱忍的性格和不抱怨的態度

伊索寓言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隻狐狸想偷吃園子裏的葡萄,可是它想盡了一切辦法還是吃不到葡萄,於是它見到別的動物就說那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學習也是如此,當你學習不好時,你就會抱怨讀書太難。加入一個人總想通過發牢騷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那是根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哲學家胡塞爾小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好學生,他的成績並不優秀,所以每到學期末,為了能夠升級,他都不得不拚命的補習落下的功課。

他是一個瞌睡蟲,既是是在上課也很容易入睡,其他同學隻好不斷推醒他。當老師向他提問的時候,他總是睡眼惺忪的站起來,打著哈欠。

他對學校裏所有的事情都不感興趣,唯獨一件事情例外:他在數學上表現出了特有的天分,盡管老師要求十分嚴格,可他總是能夠取得最好的成績。

在中學畢業的前夕,胡塞爾知道了老師們對他的評語:“胡塞爾在畢業考試中很難通過,這幾年來他一直讓我們為難。”於是,他開始以前所未有的緊張投入了複習:

他每天早上五點鍾就起床,補習所有的教材,而這些教材以前他幾乎連看都沒看過。他就這樣迎來了中學畢業考試,同時還獨自通過了所有課程的口試。

最終結果出乎老師們的意料,校長在給監事的報告中以自豪的口吻寫道:“我們學校裏最差的學生胡塞爾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

所以說讀書學習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隻要你肯努力,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小塞德茲不到7歲就完成了小學教育,這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事。然而,他在學校的經曆並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盡善盡美,這其中也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在一次由學校組織的體育比賽中,小塞德茲得了倒數第一名。

那一次的比賽,是同年級中的比賽,也就是說一年級的孩子們就僅限於一年級,比賽在不同的班之間進行。二、三、四、五年級也是相同的比賽辦法。這樣一來,小塞德茲首先就在年齡上吃了虧。小塞德茲報名參加了50米短跑,他當然不是別人的對手。

事後, 小塞德茲難過極了。他把這件事看得很重很重。

大約過了一個星期,兒子仍然悶悶不樂。見他這樣,塞德茲認為有必要幫助他擺脫那種失意情緒。

“兒子,你還在為那件事難過嗎?”塞德茲問他。

“我真是太笨了,竟然得了倒數第一名,太丟臉了。”兒子難過地說。

“是啊!得最後一名是不怎麼光彩,可是你想到過其中的原因沒有?”塞德茲問。

“是什麼原因呢?”兒子問。

“因為年齡。你想想看,你的對手都是比你大的孩子,這個很正常……”

“可是我不能因為年齡小就比他們差呀。”兒子不服氣地說,“雖然我比他們小,可我的功課比他們都好,隻有體育一樣不行,這多丟臉呀。”

“不,你這樣說並不正確。智力是能通過教育和勤奮得到發展的,但年齡卻是任何人也不能改變的。他們跑得比你快完全是因為他們年齡大,個子高。他們的腿都比你的長許多,如果跑得還沒有你快,那不是太糟糕了嗎?”塞德茲說。

“這也有道理,可是我畢竟是最後一名。同學們都在嘲笑我。”兒子還是很難過。

塞德茲知道兒子的性格,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極其嚴格而從不服輸的人。正因為如此,他固執得往往去鑽牛角尖。於是塞德茲進一步對他進行開導:“雖然你現在是最後一名,我想這並不能表明你的體育不行,因為這完全是年齡造成的。我敢肯定,等你長到十一二歲時一定會比那些孩子跑得快。”

“真的嗎?”兒子問。

“當然是真的。因為那天我問過你們的體育老師。他說你的失敗完全是因為那場比賽對你不公平;他還說你的體育成績在同齡的孩子中是最好的。他還專門給我看了成績單,年齡與你相仿的同學無論在哪一方麵都比你差。”

小塞德茲似乎在眨眼間得到了一個真理,頓時從失意之中走了出來。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

最終,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3個月,師傅隻教了他一著,小男孩有點不明白大師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終於忍不住發問:“我是否應該再學學其他著?”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隻會一著,但你隻需要會這一著就夠了。”

小男孩仍舊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師傅的教導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急躁,並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著,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順利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要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小男孩一度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並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著,製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所有細節,小男孩鼓起勇氣道出了心裏的疑問:“師傅,我怎麼憑一著就能贏得冠軍呢?”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基本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著;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著惟一的辦法就是抓住你的左臂,可是你沒有了左臂。孩子,有的時候,人的劣勢未必就是劣勢,可能反而成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