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寬待舊人(2 / 2)

然而,盡管如此,張永德在趙匡胤代周以後仍然有些不安。這位經曆過宦海沉浮,諳於官場政治的後周老臣深知,政治風雲變幻莫測,官場上的敵友常因利益關係而重新確定,與新君主最親密者往往難逃狡兔死走狗烹的厄運。況且,自己又是趙匡胤的前任都點檢,即便自己並不因被取代而耿耿於懷,也難免會被無端懷疑。想到這些,張永德心情很複雜,是去是留,難以定奪,隻好懷著一種未卜吉凶的迷茫,等待著趙匡胤的處置。

張永德的擔心是多餘了。趙匡胤既然能讓範質等官居原位,豈會冷落了這位曾經玉成他好事的恩人?這天,趙匡胤將張永德召至後苑,設宴款待,舉酒敘舊,情誼如初,而且還像當皇帝以前那樣,尊稱他為駙馬,不直呼其名。這樣,張永德心裏才像一塊石頭落了地。接著,張永德加官侍中,授武勝軍節度使。

其餘後周的文武百官,隻要不是死心塌地與新王朝為敵的,也原職錄用。這樣,幾乎是後周朝廷的原班人馬又成了大宋新王朝官員,鵠立於趙匡胤的文武排班之中。趙匡胤沒有對他們另眼看待或心存嫌惡,而是推誠以待,信任有加。這對後周舊臣來說實在是莫大的慰藉。他們心滿意足而又感恩戴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恐懼和擔心冰釋而盡。他們脫去了舊朝服換上了新朝服,喜氣洋洋地上朝議事,安然無憂享樂榮華,先前效命後周的往事漸漸淡忘,他們隻知道自己是大宋王朝的臣子,他們擁戴的是大宋王朝的皇帝。

趙匡胤不棄後周舊臣,更重元勳故舊,他論功封賞,分別授以官職。趙匡胤鎮宋州時的掌書記、智囊人物趙普以佐命功授右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趙匡胤“素所兄事”的少年故交慕容延釗加殿前都點檢、昭化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二品;與趙匡胤有兄弟之誼的韓令坤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趙匡胤胞弟趙匡義加睦州防禦使,賜名光義;王審琦遷殿前都虞候、領泰寧軍節度;石守信遷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領洪州防禦使;韓重斌擢為龍捷左廂都校、領永州防禦使;羅彥環擢為控鶴左廂都指揮使,後改內外馬軍都軍頭,領眉州防禦使。其餘義社兄弟和擁立功臣也都得到封官賜爵。

在所有被封功臣中,最為風光的當屬高懷德。他生於後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比趙匡胤大一歲,真定常山人,也是將門之後。其父高行周,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高懷德忠厚倜儻,有勇武,後晉開運初年(公元944—946年)即隨父北征,在被敵軍包圍數重、情勢危急的情況下左右馳射,挾父衝出重圍,因功領羅州刺史。高平之戰,高懷德與趙匡胤率軍直前,大破北漢軍。此後,又隨周世宗征淮南,大破南唐軍,威名遠播。恭帝即位,高懷德升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高懷德在擁立趙匡胤的過程中功不可沒,他和所有的功臣一樣也受到封賞,被拜為殿前副都點檢、義成軍節度使。

趙匡胤代周後,適逢高懷德夫人新喪,恰好趙匡胤的胞妹燕國長公主寡居,於是趙匡胤遂與杜太後商議,擬將燕國長公主嫁給高懷德。趙匡胤有妹二人,一位已夭折,追封陳國長公主,燕國長公主曾嫁米福德,不幸夫亡,竟致寡居。當杜太後將此意告知燕國長公主後,長公主曾因高懷德人直殿廷時見過他,頗有好感,便默然應允。這樣,高懷德便榮幸地娶了這位皇妹,加官駙馬都尉,既得高官,又納愛妻。

一個新王朝的官僚機構就這樣組建起來。在宋太祖趙匡胤的禦座前,既有後周舊臣,又有擁立元勳,可謂一朝天子兩朝臣,皆大歡喜。趙匡胤得意於自己的高明,更希望兩班人馬和睦相處,共建大宋。他堅信,這並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