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死亡之謎(1 / 2)

或許是酒醉失言,宋太祖向趙光義說起了那位混沌道士。不過,他沒有細說實情,隻是講述了一個重新編造的故事。他說,這混沌道士是他微賤時結識的朋友,二十多年後又在洛陽道上遇見了他。這混沌道士善卜吉凶,頗知天命,說大宋江山不可子繼父,而應弟代兄,如此方能帝業久長……

宋太祖說這番話的時候,目光一直注視著趙光義,像是在審視,又像是在探尋。

趙光義嚇慌了,額頭上浸出了冷汗,戰戰兢兢地想:“皇兄深夜召我前來莫非懷疑我有異圖?或者有人告發了我什麼,皇兄這是敲山震虎?或許……”

趙光義不敢再往下想了。自古以來,皇位之爭慘烈無比,父滅子,兄屠弟,史不絕書。十六年來,趙光義一直小心謹慎,不敢過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惟恐功高蓋主,帶來殺身之禍。在宋太祖麵前,他總是表現得謙恭備至,尊崇有加。又特別注意與皇子德昭、德芳的關係,極力避免與他們產生衝突。他知道,皇家從來不平靜,內中關係更是錯綜複雜,一旦風行水上,就會掀起軒然大波,隨時都可能禍起蕭牆,喋血宮門。

在此之前,趙光義一直認為皇兄是信任和器重他的,兩位皇侄也與他關係十分融洽,至於朝中大臣,十六年來也都和睦相處,並無怨敵,不過此刻,趙光義卻有點把握不準了。知人知麵難知心,怎能擔保包藏禍心的密奏不會出現在皇帝的禦案上呢?趙光義忽然想到一個人,他叫田重進,後周時曾隸太祖麾下,陳橋兵變後漸至刺史,趙光義曾派人給他送去些酒肉,但田重進卻拒而不受,對來人說:“為我謝晉王,我隻知有天子!”當趙光義胡猜亂想的時候,不禁暗自思忖:田重進能否背後插刀呢?

趙光義不無擔心地想,這些年來,很多人都在向他靠攏,他也注意聯絡他們,難道皇兄發現了什麼蛛絲馬跡?難道有人借此大作文章?

趙光義越想越害怕,惶恐萬狀地站起身來,“撲通”一聲跪倒在宋太祖麵前,叩首道:“陛下萬不可輕信荒唐道士的一派胡言,陛下龍體康健,萬民擁戴,微臣斷然不敢有非分之想!”

宋太祖道:“弟何必驚慌?弟繼兄位,古已有之,並不為奇。再說,昭憲太後……”

宋太祖說到這裏,卻打住了,改口道:“快起來吧,今日是兄弟相聚,不必拘禮,我們還是飲酒吧!”說著又自飲了一杯。

趙光義見宋太祖欲言又止,心中又起疑團。但他來不及多想,又起身回到位子上。

過了一會兒,宋太祖忽然向側室喚道:“花蕊,快出來為我們斟酒!”

一聽宋太祖喚花蕊,趙光義不禁打了個冷戰,剛剛穩定的情緒又波動起來。他實在害怕在這個時候聽到花蕊夫人的名字,更怕和她見麵!他甚至膽戰心驚地想,今天怕是出不了這萬歲殿了,皇兄很可能會治他淫亂後宮之罪,將他置於死地!

說起晉王趙光義與花蕊夫人的關係,宮中已有傳聞。有人說,花蕊夫人頗傾心於晉王,晉王也對花蕊夫人一往情深,他們兩人經常在宮中幽會。就是在昨天,晉王還去過花蕊夫人宮中,出來時,滿麵羞慚,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還有位宮女印證說,昨天,晉王正和花蕊夫人親昵,皇帝突然到來,嚇得二人魂飛魄散,慌忙躲避。好在皇帝是極寬容的,佯裝沒看見,轉身走了,但晉王卻慌了神兒,出門時顯得十分狼狽不堪。

對於這些傳聞,晉王趙光義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他沒有去追究是從哪裏傳出的,不想把事情鬧大。因為他自己心裏清楚,這傳聞並非都是無稽之談,就說昨日那次遭遇吧,分明就是事實!

俗話說,做賊心虛。此刻,趙光義心裏就直發毛。他想,皇兄讓花蕊夫人出現,很可能是別有用心,說不定,今日夜宴暗藏殺機!

花蕊夫人緩緩地從側室中走了出來。她的步子很沉重,不敢正視宋太祖兄弟。很顯然,她已知道趙光義也在這寢宮之中!

花蕊夫人是強作笑顏為二人斟酒的,她的手在抖。當她的目光偶然與趙光義相遇時,險些驚叫出來。

宋太祖敏感地發現了這一幕。他顯得有些痛苦,輕輕地歎了口氣,隨即,搖搖晃晃地步出殿外,以柱斧戳雪,連擊數聲。這聲音像一聲聲驚雷,震響在趙光義和花蕊夫人心中,他們六神無主,惶恐失措,僵立一旁,他們覺得,災難已是不可避免了。

然而,那柱斧聲卻停息下來,一場雷霆也戛然而止。隻聽宋太祖喃喃地說:“好做!好做!”然後,便返轉回來,困倦不堪地向禦榻走去。

趙光義、花蕊夫人趕緊上前扶他,幫他寬衣解帶,蓋上被衾。

宋太祖看來實在是太困乏了,剛剛躺下就鼾聲大作,沉沉地睡著了。

萬歲殿又歸於沉寂。桌案上的菜肴冷了,寒氣從外麵襲入,使這天子寢殿變得冷清和陰森。閃耀的燭光則像點點鬼火,更增加了幾分恐怖,幾分蕭條。

有人從窗外看到了這燭影,聽到了斧聲,也有人發現,在宋太祖安寢後晉王趙光義和花蕊夫人便都離開了,他們出殿門時的腳步很輕,像是怕驚醒了熟睡的皇帝,又像是怕驚動了不相幹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