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烹調工藝學的基本概念(1 / 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我國餐飲業的發展現狀,掌握烹調工藝學的概念和研究內容,理解烹調工藝學的學科屬性。

[情感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進入學習情境。

【內容提要】

(1)烹調工藝學的基本概念

(2)烹調工藝學的性質和地位

(3)烹調工藝學的研究內容

(4)學習烹調工藝學的意義和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餐飲業市場活躍,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增長勢頭強勁,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前夕,全國餐飲業的經營網點不足12萬個,員工104.4萬人,零售額54.8億元。自1991年以來,全國餐飲業零售額每年增幅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2006年全國餐飲業零售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7年,全國餐飲業經營網點400多萬個,從業人員2千多萬,全年零售額累計實現12352億元,同比增長19.4%,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3個百分點。其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13.8%,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為15.6%。2008年,餐飲業零售額達15404億元,增長24.7%。據商務部預測,到2010年,我國餐飲業零售額將達到20000億元。

蓬勃發展的餐飲行業,需要越來越多技藝精湛的專門人才,它不僅僅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就業機會,更是一個人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份事業。當然,每個成功者的背後都隱藏著他長年累月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學習。

“烹調工藝學”作為烹飪專業的一門主幹課程,對學好烹飪專業、成就烹飪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一、“烹調”一詞的科學內涵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把“烹調”中的“烹”理解為“加熱”,把“調”解釋為“調味”。實質上,“烹”的本義是“燒煮”。至近代,其意義才有了深刻的變化:一是由原來的燒煮之意,擴展為“通過熱處理的方法,把生的食物原料變成熟的食物原料”,進而泛指食物原料用特定方式製作成熟的過程。張起鈞先生在《烹調原理》中,把烹分為“正格的烹”(即用火來加熱)和“變格的烹”(指一切非用火力方式製作食品的方式)。二是指一種烹調菜肴的具體方法,即“烹製法”——將加工切配後的原料用調料醃製入味,掛糊或拍幹澱粉,用旺火熱油炸(或煎、炒)製成熟再加入調味清汁的一種方法。關於“調”的意義,《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配合得均勻合適”、“使配合得均勻合適”。“調”不僅包括調味,還包括調香、調色、調質和調形等內容,是人們綜合運用各種操作技能(其中也包括“烹”的技能)把菜肴製作得精美好吃的過程。

烹調是人們依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定的物質技術設備和各種操作技能,將烹飪原料加工成菜肴的過程。從烹飪意義上講,“烹”和“調”的內涵和作用是一致的。“烹調”作為一個專業術語和整體概念,不宜將“烹”和“調”分開來解釋。

二、烹調工藝的概念

烹調工藝是人類在烹調勞動中積累起來並經過總結的操作技術經驗,是烹調技術的積累、提煉和升華,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程序地利用烹調工具和設備對烹飪原料進行初加工、切配、調味、加熱與美化,使之成為能滿足人們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菜肴的工藝過程。烹調工藝包括兩方麵內容,一方麵是“工”,即烹調技術;一方麵是“藝”,即烹調藝術,兩方麵都與科學結合,形成科技與藝術的統一,成為完備意義上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