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調工藝與食品工程既有區別,又有聯係,有時還相互交叉。烹調工藝是食品工程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它與食品工程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即時性生產
所謂即時性生產,通俗地說就是現製現食。成品一旦生產出來,其與消費間隔的時間很短。這一特點與食品工程相比較非常明顯。
(二)手工操作為主
食品工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甚高,故而其效率也比烹調工藝要高。但烹調工藝的手工操作特性又是其必然的特點,它與烹調工藝產品的多樣化和操作的經驗性相適應。隨著烹調工藝的社會化和技術的進步,廚房中手工操作的比重將會逐步降低。
(三)工藝的靈活性
烹調工藝有很大的靈活性,受加工的條件、原料品種等的影響和限製較小,而食品工程對加工條件、原料方麵的要求較多、也較高。烹調工藝可以在設備齊全的大飯店廚房裏進行,而在設備簡單的家庭小廚房裏也能做出美味的肴饌,即使在偏僻的鄉間村寨,也能偶爾品嚐到人間至味。
(四)原料使用的廣泛性
食品工程在原料使用方麵缺乏烹調工藝所具有的廣泛性,因為某一類型的食品工程產品,需要有一套專門的生產設備,對特定的原料進行加工。烹調工藝則是一套器具就可以適應多種原料加工的需要。人們對日常飲食的多樣性需求,首先是以原料品種的多樣性為前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烹調工藝的地位是其他的食物加工技術所難以取代的。
(五)產品多樣性
烹調工藝與食品工程相比,無論從產品種類的社會總量,還是從某個生產單位所生產的具體種類數額看都具有明顯的數量優勢。烹調工藝產品種類的多樣性,給其自身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帶來了一定難度。一條食品工程生產流水線,一般隻能生產一個種類或一個品種的產品;而一個廚房往往要能生產出幾百個不同種類的產品,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
(六)質量控製的模糊性
烹調工藝產品的質量控製,實質上是一種“模糊控製”,至少在現階段不可能像食品工程那樣,在生產過程中采用質控點的方式對整個過程實行量化的質量控製。烹調工藝產品的質量控製困難,主要在於原料的非標準性、加工過程和方法的多變性、產品標準的多樣性以及現有加工條件的限製,甚至還與消費者的愛好有關。一個具體的菜肴,有的人認為品質上乘,有人也許會認為功夫不到家。就烹調工藝的實際行為而言,很難製定出被大家都認可的統一的質量標準。這種消費的多樣選擇性決定了烹調產品質量的模糊性。
三、烹調工藝學的定義
烹調工藝學是以烹調工藝流程為主線,以崗位能力與知識為主要內容,研究菜肴烹調原理、方法和工藝流程的一門科學。或者說烹調工藝學是運用烹調科學原理研究烹飪原料的選擇、初加工、成型、組配、烹製、調味及盛裝工藝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實現烹調合理化、科學化和現代化,為人們提供衛生安全、營養豐富、品質優良、種類繁多、食用方便的菜肴的一門學科。
烹調工藝學與烹飪工藝學不同,它僅僅指的是菜肴製作工藝學,不包括麵點工藝學。其範圍主要是中國烹調工藝學,基本任務是運用現代科學的觀點與方法,把幾千年中國烹飪的傳統技藝和經驗進行有效的總結,進一步提高中國烹調的靈巧性、準確性和科學性,建立科學的工藝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