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俠門憶情愁 深穀驚絕藝(1 / 3)

再說馬君武拉著李青鸞急急穿過樹林,施展輕身提縱術,全力奔跑,一口氣走了二十多裏路,才放慢腳步,喘著氣道:“你怎麼不通知我走呢?”

李青鸞很溫柔地看看馬君武笑道:“你正在用心看人家打架,我怎麼好拉你呢?我怕拉你走,你心裏會不高興。”李青鸞說罷,忽然想起一件事來,又道:“武哥哥,我有話問你,不知道你會不會再笑我。”

馬君武看她臉上神情,無限嬌婉,很憐惜地拉著她左臂笑道:“你隻管問吧。”

李青鸞問:“那穿黑衣的姑娘,不是要找我們打架嗎?她為什麼很和氣地站在你身邊,好像是我們的朋友一樣?”

馬君武歎息一聲道:“今晚上要不是她幫我們,恐怕我們就難以脫身啦。”

李青鸞啊了一聲道:“那黑衣姑娘真好!”

馬君武見她說話神情自然,毫無妬意,不禁低聲說:“你也很好。”

李青鸞聽馬君武讚她,心裏高興,嬌媚一笑,箭一般向前跑去。

月光下快如怒馬狂奔,她跑得太快,猛的一個轉彎,幾乎撞在別人身上,李青鸞趕忙收住急衝的嬌軀,可是那人出手更是迅若閃電,玉腕揚處,扣住了李青鸞一條左臂,這一下也逗發了李青鸞的脾氣,嬌叱一聲,右掌迎麵劈去。

那人是個二十三四歲的道姑,鳥雲椎髻,柳眉粉麵,秋水流波,櫻唇噴火,雖然是出家人,卻長得十分好看,她見李青鸞掌勢極快,不敢怠慢,左手一翻,反點李青鸞曲池穴,李青鸞這一掌旨在分敵心神,其實全身功力都塔運左臂,見她駢指點穴,趁勢撤招,左臂一用力掙脫,全身躍退了八九尺遠,翻腕抽劍,劍如閃電,冷芒卷風,橫掃上盤。

那妙齡道姑看李青鸞出手幾招不凡,倒也不敢大意,縱身讓開一劍,也從背上扯下兵刃,那柄劍電掣虹飛,眨眼間拆了八招。八括已過,兩個人心裏都感奇怪,因為兩人這幾招全是分光劍法中的招式。那道站雖然想停手問問李青鸞來由,無奈李青鸞劍招如冰點驟落,不容她有緩手說話的機會。

兩人又拆了幾招,馬君武已趕到,看李青鸞和人動手,又誤認為是攔截兩人的高手,心中急謀趕路,也沒有細看那道姑劍法,也拔劍出鞘,兩招疾攻,他功深力大,比李青鸞高出許多,用的又是追魂十二劍中“石破天驚”、“潮泛南海”兩著殺手,那妙齡道姑如何能承受得住,吃馬君武兩劍緊迫,逼退了七八尺遠,這還是馬君武手下留情,才沒有震飛她手中兵刃。

馬君武迫退道姑,拉著李青鸞向前就跑,剛剛跑出去五六丈遠,猛覺眼前人影閃動,微風撲前,一個羽衣星冠、眉目娟好的中年道姑,手執拂塵,背插長劍,滿臉莊嚴,攔住去路。馬君武急於脫手,出手就是“白燕剪尾”橫掃過去。

那中年道姑見馬君武一出手就是狠招,臉上微泛怒意,手中拂塵“乘龍引鳳”,架開馬君武長劍,“神龍擺尾”、“分花拂柳”、“開尺導流”,刷、刷、刷,一連搶攻三招,別看隻是一柄輕盈拂塵,在那道站手中威力卻是絕大,隻震得馬君武一條手臂發麻,長劍幾乎脫手。

那中年道姑逼封住馬君武長劍,喝道:“你剛才用那追魂十二劍中幾招,是什麼人傳給你的?”

馬君武聽她一下子就認出昆侖派的絕學,不由一怔,收劍答:“晚輩是昆侖派門下玄清道人弟子,鶴駕是什麼人,何以識得晚輩劍法?”

中年道姑還未答話,和李青鸞動手的妙齡道姑已大聲喝道:“既是大師伯門下弟子,怎地見了三師叔還不下拜?”

馬君武還在猜疑,那中年道姑已接著道:“我乃玉真子,你師父告訴過你嗎?”

馬君武疑慮盡除,棄劍拜伏地上答道:“弟子奉師命西上昆侖,一來叩候兩位師叔金安,二則奉呈師父秘函,不想在此地巧遇三師叔了。”

玉真子打量馬君武一陣,笑道:“想不到大師兄會把追魂十二劍也傳給你了,那位穿紅衣的姑娘是不是我們昆侖派門了弟子?”

馬君武急拉李青鸞拜伏在地上,從懷中取出玄清道人交付的兩封信,雙手奉上,答道:

“弟子拜別恩師時,恩師交給弟子兩封信,命弟子麵呈兩位師叔,一切詳情在內,請師叔過目便知。”

玉真子接過信看,果然是玄清道人的親筆,不禁回想起三十幾年前往事,那時候玉真子還是一個妙齡少女,夾在大師兄和二師兄情愛之間,難作抉擇,師父仙去之後,本該大師兄玄清道人接掌門戶,可是玄清道人看出二師弟對三師妹情重愛深,已到無法自拔,為了免傷師兄弟間和氣,留書讓師弟通靈道人接掌門戶,自己飄然出走,一去就是五年,這五年中,通靈道人和玉真子雖然找遍了天涯海角,但始終找不到玄清道人的去處,通靈道人沒有辦法,隻得遵照師兄留書,拜了祖師遺像,接了掌門之職,哪知通靈道人接了掌門的第二年,玄清道人卻返回昆侖山金頂峰三元宮中。

通靈道人本來要把掌門之職讓還師兄,玄清道人卻堅持不受,他說:“既已行過掌門大典,豈可任意再作更換,我已經尋得一個去處,等拜過掌門之後就走。”果然玄清道人在金頂峰三元宮小住十餘日,又離了昆侖山,安居湘北三清現中,很少回昆侖山去。

玄清道人心意,是想等通靈道人和玉真子情愛成熟,合籍雙修之後,自己再回三元官去。

可是通靈道人和玉真子,都看透了大師兄的心意,兩人也就不好再談兒女私情,何況玉真手那時芳心本屬意於大師兄,又怕傷了二師兄的心,這種微妙心事,一直維持了幾十年,誰也沒有提過一句,可是內心裏都有著很深的隱痛,如今玉真子也到了五旬左右的年紀,這些事自然都成過去,不過這種師兄弟各居一方的微妙關係,卻始終沒有打開,因為誰也不好意思揭穿個中隱秘。

玉真子想得出神,可就苦了馬君武和李青鸞,兩人一直跪在地上不敢起來,還是那妙齡道姑看不過去,走到玉真子身邊,輕聲道:“師父,叫他們起來吧?”

玉其子從往事中清醒過來,看馬君武和李青鸞並肩齊跪,淡淡一笑道:“你們起來吧。”

一麵就在月光下拆開信看。看完信,臉色微變。轉頭問李青鸞道:“你叫李青鸞嗎?”

李青鸞點點頭。

玉真子一皺眉頭道:“你願意投在我昆侖派門下嗎?”

李青鸞又點點頭,轉臉看著武哥哥,馬君武低聲說道:“快些叩拜師父。”

李青鸞拜伏地上,說道:“鸞兒叩見師父。”

好在玄清道人信上已述明李青鸞出身來曆,要玉真子收列昆侖門牆,這拜師一節,也就不過禮到就算,玉真子扶起李青鸞說道:“那位是你師姊,快去見個禮。”

李青鸞轉身對妙齡道姑深深一揖,叫聲:“姊姊。”

那道姑也合掌還了一禮,握著李青鸞一雙手道:“妹妹,我叫龍玉冰。”

馬君武不待玉真子吩咐,搶上兩步躬身一揖,也叫聲:“玉冰師姊,小弟馬君武有禮。”

玉冰還給他一個微笑,道:“你看上去像比我大些,又是大師伯的弟子,還是稱我師妹吧!”

馬君武笑道:“恐怕我沒有你入門早?”

龍玉冰眼圈一紅道:“我是無父無母的苦命人,兩歲之時被師父救上昆侖山去,算起來十八年啦。”

馬君武道。“那我還得叫你師姊,我從師才十二寒暑。”

李青鸞歎息了一聲,接道:“冰姊姊,我也沒有爹娘,和姊姊一樣可憐。”

玉真子心中正在盤算如何處理當前的大事,因玄清道人信上告訴她得到了藏真圖,並決定和華林寺悟空大師結伴到浙南括蒼山,若尋得《歸元秘笈》,立時回轉昆侖山,並囑通靈道人和王真子不要到括蒼山去找他……玄清道人做夢也沒有想到玉真子會到湘北來看他。

玉真子想了一陣,對馬君武道:“你師父確已得到了藏真圖,而且已趕奔括蒼山去了,我這幾天風聞傳言,還不深信,恐怕傳言有誤,現證實是千真萬確的事了,今晚上如果不是巧遇你們兩個,我還得多跑一趟三清觀。”

玉真子頓了一頓接著又說:“本來你師父信上意思,是讓你和李青鸞都留在三元官中,可是目前形勢不同,你師父沒有想到我會來湘北,此地距昆侖山遙遙萬裏,藏真圖風聲又泄,你們雖學了十幾年武功,但卻沒有一點江湖閱曆,讓你們自己上昆侖山我更不放心,不如我們一起上浙南括蒼山去找你師父,也可助他一臂之力。”

幾句話提醒馬君武,立時把兩天來連續通上各派高手截擊的事,很詳細說給玉真子聽。

天真子聽完,一皺眉頭道:“華山派掌門人八臂神翁杜維笙、點蒼三雁和蛇叟陳彪等,都是江湖中極負盛名的人物,天龍幫勢力遍及江南,自更不應輕視,你師父本領再大,也應付不了這麼多高手,好在這些人的目的都在藏真圖,圖未到手之前,他們也許不會用什麼陰狠手段傷你師父,我們今晚上就兼程南下……”

玉真子說到這兒,倏然停住,一轉臉星波電閃,望著三丈外一棵大樹,問道:“哪位高人駕到,為什麼要藏頭露尾,難道玉真子不配迎接尊駕嗎?”

一語甫畢,大樹上枝葉茂密處傳來一聲大笑,月光下一團黑影飛起,恍如巨鶴衝天,直飛起三四丈高,半空中身子打旋,快逾隕星飛瀑,腳落地已停在玉真子五六步外,童顏鶴發,白髯如銀,身穿灰布長衫,手握竹杖,微笑著答道:“老朽杜維笙,山野草莽,談不上什麼高人,何足以和昆侖三子相提並論?”

馬君武見來人就是八臂神翁,怕他突起發難,手握劍把,暗中戒備,玉真子卻談談笑道:“原來是華山派掌門宗師,貧道失敬了,大駕是一人到此,抑是還有別人?”

杜維笙哈哈大笑道:“不敢不敢,昆侖三子果然是名不虛傳,雖然還有兩位,不過那是監視我老頭子的。”

玉真子大聲笑道:“何不請出來大家見見?”

五丈外暗影處,又傳出兩聲大笑,笑聲中兩條人影如箭,一陣颯颯風聲,現出來一道一俗,道人身軀高大,紫臉長須,環眼重眉,年約在五旬以上,另一個儒生裝扮,白麵無髯,方巾藍衫,看上去頗似教書先生。

八臂神翁杜維笙笑道:“我來給三位引見引見,這位是名震雲貴點蒼三雁中的老二老三,這位是昆侖三子中的玉真子。”

玉真子微笑道:“久仰點蒼三雁大名,今幸得會其兩,貧道緣遇不淺。”

那中年儒生雙手一拱答道:“昆侖三子,俠名滿武林,我兄弟有幸得很,想不到在湘北能碰上俠駕。”說話間那中年儒生雙掌一揮,一股潛力向玉真子直逼過去,玉真子柳眉一揚,右手拂塵一擺,左掌當胸一立,躬身笑道:“過獎了,貧道當受不起。”借躬身之勢,發出內家真力。兩股強猛力道,暗中一陣激蕩,玉真子羽衣飄動,那中年書生雙肩晃了兩晃。

杜維笙微笑著說道:“兩位太客氣,咱們括蒼山再見啦。”說罷,左掌平推而出,又一股力道從兩人中間穿過,人卻轉過身子,幾個縱躍,如飛自去。

那中年儒生轉臉望著杜維笙背影,叫道:“杜兄慢走一步,咱們結伴同行如何?”

說畢,又轉頭對玉真子笑道:“後會之期不遠,別讓杜老搶了先著,我兄弟也要先走一步了。”說完話,一拉那紫臉黑袍道人,如飛鳥般聯抉疾奔而去。

玉真子看三人走遠,仰天歎息一聲道:“我一時大意,幾句話無疑給他們指明大師兄的去處。”說時,低聲對馬君武道:“我們也快趕路吧!”

括蒼山在浙江東南部,距湘北達數千裏路程,玉真子心急大師兄安危,不分晝夜趕路。

她久曆江湖,閱曆豐富,由她領頭,沿途自用不著馬君武再多操心。李青鸞初涉旅途,處處感到新奇,可惜幾人趕路太快,不能飽覽沿途風光。

經過了二十多天的行程,已入浙江仙居縣境,仙居縣是括蒼山脈中一個山城,地方談不上繁華,但客棧酒店倒是一般都有,玉真子帶馬君武等,選了一家最大的客棧住下,四個人都住在三進院中,玉真子和馬君武各一室,李青鸞和龍玉冰合住一個房間。

玉真子吩咐店主送上一桌精美的素食,吃完後對馬君武等三人說:“明天我們就要入山,括蒼山連綿千裏,奇峰如林,危壁深壑,險阻重重,要找人自是不易,不知要在山中走上多長時間,你們今夜好好休息一下。”說罷閉目靜室,馬君武等也各自回到臥室休息。

第二天一早,四個人就離開仙居縣,向括蒼山走去。玉真子雖然是久曆江湖,但此刻好像一葉江洋中失舵小舟,抬蒼山幹峰萬嶺,幽穀深壑,數不勝數,這千裏荒山,想尋人談何容易,玄清道人又未說明《歸元秘笈》在山中何處,任是玉真子機智絕倫,也不禁望著那連綿奇峰發愁,山路愈走愈崎嘔,初還見三五樵夫,砍柴山腰,漸漸人蹤絕跡,連那羊腸小徑也沒有人了。

好在四個人都有極好的輕身功夫,認定了入山方向,攀蘿附葛,縱躍繞越於危峰絕壁之間。翻越過十幾道峰嶺,已是夕陽斜照。玉真子還看不出什麼,但馬君武、李青鸞和龍玉冰已是頂門見汗,微微喘氣了。

玉真子讓三人拿出帶備的幹糧,在一塊大山石旁休息食用,自己卻施展出絕頂輕功,向右一座峭壁排雲的山峰上攀去。隻見她疾似飛鳥,在那如削的絕壁上遊行揉升,一瞬工夫,已躍升數百丈。

李青鸞看得無限羨慕,道:“師父的輕功真好,我要能練得師父一樣就好啦。”

馬君武道:“那要下苦功才行。”轉過頭向左邊一條深穀看去,立時發出一聲驚叫,龍玉冰和李青鸞不約而同,四道眼光齊向那深穀中看去。

原來那百丈深壑中,有一條兩丈左右的大蟒蛇和一隻大白鶴在搏鬥,那蟒蛇通體如墨,鱗片在日光下閃動耀目,白鶴也大得出奇,要比普通大三四倍,鶴頂紅冠如火,盤空飛舞,旋撲下擊,那蟒蛇下體盤成一圈。

蟒蛇上身挺立,蛇頭隨著飛舞在空中的鶴身亂轉,每當巨鶴向下撲擊時,蛇必張口噴出一團毒霧迎去,那巨鶴似乎很怕蛇口噴出毒霧近身,立時巨翅一展,閃避開去,然後又追逐在毒霧周圍,長嘴亂張,不時發出怪叫。

這一鶴一蛇足足鬥了有一刻工夫,那墨鱗蟒蛇口中毒霧越噴越稀,幾次要趁巨鶴在呼吸毒霧時,乘機逃走,但巨鶴乖巧異常,隻要蟒蛇挺立上身一收,立時舍棄呼吸毒霧迅猛撲下,蟒蛇逃走不得,隻好再挺立上身迎敵。

馬君武細看那巨鶴,似是在故意逗那墨鱗蟒蛇噴出毒霧,然後它繞著毒霧飛行,長喙連張,慢慢把蟒蛇噴出毒霧吸在腹中。那蟒蛇大約又支持一刻工夫,毒霧愈發淡薄,巨鶴卻似意猶未盡,不時向下撲去,逗蟒蛇噴出毒霧。

驀地裏那墨鱗蟒蛇全身暴起,箭一般向那巨鶴撲去,大口盆張,紅舌閃動。那巨鶴也發起神威,右翅閃電般撲將下去,雙爪猛向蟒頭七寸抓去。一迎一撲,去勢極快,蛇鶴略一交接,那墨鱗蟒蛇便由空中摔下,但臥地上不動,大概已被那巨鶴傷了七寸要害。

巨鶴傷了蟒蛇之後,毫不客氣地用雙爪抓起蟒蛇,翻轉過肚子,長喙一劃一啄,吃了蛇膽,然後振翅一聲長嘯,長頸一伸,直線上升,轉眼工夫,便高出深壑數丈。

猛的鶴身翻轉,在馬君武等三人頭頂丈餘盤旋飛舞,雙翅展開足足有四五尺大小,龍玉冰久居昆侖山中,見過不少怪獸巨鳥,但像這巨鶴還是初見。看它通體羽白如雪,頂上紅冠如拳,長喙若鋼,利爪似鉤,盤旋了一陣,破空向東飛去。李青鸞一直仰臉看那巨鶴沒有了影兒,才暗裏歎了一口氣,心想:這隻白鶴真大,要是它讓我騎,我就可以飛上天啦。

馬君武正在用心想著剛才鶴蛇相鬥時幾種迎撲姿勢,而且還不時以手作勢。

龍玉冰卻低著頭,出神細看那深壑中死去的墨鱗蟒蛇,發現那是一條罕見的奇毒怪蛇,名叫墨鱗鐵甲蛇,這種奇毒怪蛇,很難長大,普通的不過兩三尺長,五尺以上的就很少看見,而這條墨鱗鐵甲蛇,竟有兩丈左右,如無千年以上,決難這樣長大,聽師父說過,墨鱗鐵甲蛇的皮最為寶貴,可避刀槍,武林中的人視若珍寶,隻是這種怪蛇很難遇上,即使找到,也是兩三尺大小,再說這種毒蛇奇毒無比,性又靈巧,一經咬過,或吃它口噴毒氣,在百步之內必死無疑,因此它身上鱗皮,確是稀世奇珍,卻是很少有人得到,即使費盡心機,打死一條,也因鱗甲太小,無什麼大用,像這樣大的墨鱗鐵甲蛇,可以說絕無僅有。

三人各有各的心事,都正想得入神,李青鸞忽然想起應該把想騎那大白鶴的事告訴武哥哥,轉臉看馬君武正在微皺著劍眉沉思,不由覺得奇怪,輕聲問道:“武哥哥,你也在想騎大白鶴嗎?”

哪知馬君武正在思解剛才巨鶴雙爪抓那蛇頭七寸的方法,全神貫注,沒有聽見李青鸞的問話。

李青鸞著馬君武不理會自己,正想再叫,猛見他左臂高舉,右手平伸互相撲擊,心裏更是不解,不由自主伸出右手去拉馬君武,驀地裏伸過一隻玉腕,輕輕扣住李青鸞右手,耳際響起女人的聲音,道:“不要打擾他。”

李青鸞回頭見是師父,不由低聲問道:“師父,他在做什麼?”

玉其子微笑答道:“他在練功夫,你師哥悟性很高,確是難得的奇資異稟,無怪你大師伯把追魂十二劍也傳給了他,下一代掌門非他莫屬,我們昆侖派將來能不能光大門戶,恐怕全在他身上了。”

玉真子幾句話有感而發,李青鸞哪裏能完全明白,不過她心裏知道師父在稱讚武哥哥,心中高興,跳起來笑道:“師父,武哥哥人最好,他什麼都比我強,我有什麼事不明白都去問他。”

玉真子看她笑的神態天真可愛,臉上轎癡無邪,微一皺眉頭,暗裏歎息一聲,這又使她想起自己一段往事,巧的是馬君武是大師兄的弟子,李青鸞又被大師兄薦人了自己門下,玄清道人本是她心目中最敬愛的人,為顧全大局,她不能和大師兄合籍雙修,三十年好夢難圓,寸心仍留下一片悵恨。如今自己這個弟子,又愛上她的師兄,幾十年的創傷隱痛,使一代俠女玉真子動個奇怪念頭,她想盡力促使李青鸞和馬君武一對弟子花好月圓,上一代夢空成恨,不要再使下一代落個抱恨終生,她有了這層想法,不禁對嬌稚的李青鸞生出愛念。

龍玉冰這時候也這過身子,接嘴道:“師父,你看那深壑裏的大蟒,是不是墨鱗鐵甲蛇?剛才立和一隻巨鶴搏鬥時,口中不斷噴出毒霧。”

玉真幹凝神看了一陣,心裏暗暗吃驚,那深壑巨蟒形態,確和墨鱗鐵甲蛇無異,隻是這樣長大,不要說沒有見過,就是想也不曾想到,心裏拿不準,隻好笑道:“我們下去看看。”

要知墨鱗鐵甲蛇,是極難遇上的奇珍,玉真子自是不肯將之輕輕放過。

四個人看準落腳地方,縱身而下,踏著崖上伸出鬆枝,直落穀底。玉真子伏身撿起一塊山石,運足腿力,抖手打去,石若流星,正中蛇身,砰然一聲,如擊鋼鐵,隻打得蛇身翻滾,山石碎飛,但那蛇身鱗片卻是絲毫未損。

玉其子領三人走近死蛇,笑道:“這也算千古奇遇,我們無意中得此奇寶。你們抽出劍來,看看是不是能斬斷蛇身!”

馬君武不知墨鱗鐵甲蛇的鱗皮可避刀劍,聞言長劍出鞘,健碗一揮劈去,哪知連砍三劍,蛇身片鱗未報,那三尺精鋼劍鋒,卻砍得缺口斑斑,不禁一呆,站在那裏說不出話。

玉真子接過馬君武手中長劍,翻轉蛇身,劍鋒沿蛇肚上一條白線而下,蛇血奇腥,中人欲嘔,好在四人內功都好,趕忙閉氣,剝下蛇皮,在穀底山泉中,洗滌幹淨,才笑對馬君武等道:“這墨鱗鐵甲蛇,是一種罕見的毒蛇,性殘嗜殺,不管人獸,遇上它無一幸免,產於大山中陰暗地方,口中可噴毒霧,中人立即昏厥,據說這種毒物是由不同類型毒蛇雜交而成,故而數量極少,蛇雖奇毒,鱗皮卻是難得奇珍,今天讓我們遇上,而且又是不勞而獲,可算是曠世奇逢,這鱗皮經滾醋浸煉柔軟之後,製成軟甲,可避一切毒掌刀劍,昆侖派得此奇珍,足可傲視江湖,抗拒各門派歹毒的掌力暗器。”說罷,把鱗皮折疊好帶在身上,攀上崖壁。

四個人又向那萬峰連綿的重山走去,剛才玉真子登峰了望,見山勢形態,東南方疊峰凝翠,氣勢雄偉,心裏想起藏真圖埋藏在白雲岩上的傳說,既稱白雲岩,大概必是一座高出雲的山峰,這推斷不一定對,但總比瞎走亂撞強些。東南方重山疊峰,奇峰層立,她想白雲岩可能在東南方,就帶著馬君武等三人向東南方走去。

四人當夜就在荒山中露宿。這時四人已進入括蒼山脈腹地,放眼看山勢越發奇險,絕峰插天,危崖壁立,瀑布雷鳴。驀地裏一聲悶雷般獸吼,隻震得深山幽穀中一片回鳴,玉真子轉頭看去,峰側一角,緩緩走出一隻黃毛黑紋的大獅子,一雙怪眼圓睜,仰首望著四人,李青鸞心裏害怕,一把拉著龍玉冰問道:“妹姊,這黑虎真大,它咬人嗎?”

龍玉冰笑道:“這不是老虎,是獅子,你怕嗎?”

李青鸞點點頭道:“我有點怕,不過它要來咬我們,我就打死它!”

這當兒,玉真子等四人正停身在一個斷崖突岩上,距崖底約有數十丈高,那巨獅注視四人一陣,伏身又一聲大吼,猛的一躍,躥起丈餘高,捷逾閃電流星,撲到四人停足突岩下麵,玉真幹暗運功力,蓄勢以待,隻要那巨獅一向突岩撲擊,立刻用劈空掌力打去,同時馬君武、李青鸞、龍玉冰都翻腕抽出背上長劍,並肩而立。

哪知巨獅到了突岩下麵之後,忽又轉過身子緩緩向來路而去,玉真子心覺奇怪,因為這種百獸之王,凶猛至極,性最嗜殺,既然發現了人,決無自動退走的道理。正自思索不解,忽聞高空裏又是傳來一聲鶴唳,抬頭看,雲層下一點白影,似隕星飛瀉而下,不大工夫,已可見鶴頂紅冠,李青鸞高興地拍著手叫道:“武哥哥,快看,那大白鶴又來了。”

巨鶴到距地百丈時,猛的雙翅一展,沿著崖壁繞峰而去,奇怪的是鶴與獅去路相同,都隱沒在右側峰壁盡處。

玉真子心覺有異,凝神靜聽,果然那鬆嘯聲中夾雜一縷簫音。那簫聲雖然不大,柔韻嫋嫋中,似卻含蘊無上威力,玉真子聽一陣,隻覺心神不寧,幾乎要隨那簫聲起舞,不由大驚,趕緊收斂心神,微閉星目,運起內功。

這時馬君武等,也被簫聲吸引住了,三人功力較淺,感應更烈,玉真子心裏一急,正想出手點住三人穴道,那簫聲卻倏然停住,餘音嫋嫋散入高空。

馬君武清醒之後,問道:“師叔,這簫聲有點奇怪,音律靡靡,嬌婉動人心魂,弟子以本門內功心法,仍難製止心猿意馬,幾隨簫聲起舞。”

玉其子沉吟一陣道:“剛才簫聲,是武門中一種極高內功,據我所知,天下有此功力的人,實在不多,莫非那玉簫仙子也趕到括蒼山來了?真要是這個女魔來了,你師父處境,實在危險極啦。”

馬君武問道:“那玉蕭仙子是什麼人,難道比八臂神翁杜維笙、天龍幫蘇朋海等還曆害嗎?”

玉真子點點頭道:“玉簫仙子是什麼樣子,沒有人能夠說得出來,很少人見過她,但她那柔靡的簫聲,卻經常在江湖上出沒,江湖上不少武林高手,就栽倒在她那玉簫聲中,因為那簫音聽起來極盡柔和嬌婉,故江湖中人就送她一個玉簫仙子的綽號。傳說玉簫仙子是一個愛穿黑衣的女人,臉上也經常蒙著黑紗,她就是這樣一個出沒無常的怪人,但她究竟是什麼樣子的,還沒有人見過她的真麵目。”

玉真子話剛說完,又遙聞幾聲鶴鳴獅吼傳來,這次聲音越發淒厲刺耳。玉真子心中一動,道:“我們過去看看。”

說罷,首先躍上懸崖,帶著馬君武等,向左麵峰角繞去。拐過幾個彎,眼前境界突然一變,一道深穀繞著山峰,曲折伸延而入,穀底足足有三四丈寬,地勢平坦,奇花雜出,山風拂麵中香氣襲人,兩旁山色凝翠,遍地碧草如茵,風景如畫,那一獅一鶴,卻是不知去向。

玉真子見馬君武和李青鸞等,臉上都微現倦容,途停步回頭笑道:“這穀底溫暖如春,風景又好,我們先在這裏休息一會再走。”

這時候太陽已快下山,晚霞流照,回光反射穀底,蒼鬆翠色,讓夕陽一照,愈覺青翠色凝。

李青鸞仰臥在草地上,看著天上紅雲變幻,嘴角笑態盈盈,不知在想什麼。

玉真子卻是星目四顧,默查四周山勢,不時用手在草地上劃來劃去。忽然她一躍而起,走近崖邊,提聚丹田真氣,脊背貼在石壁上,整個身子蛇一般向那千尋削壁上升去,百多丈削壁斷崖,不過一杯熱茶工夫,已升上峰頂。

馬君武低聲向龍玉冰道:“三師叔壁虎功實在了得,一口氣能揉升百多文高,我隻能上三四十丈就不行了。”

龍玉冰笑道:“那你比我強,我大概隻能揉升二十多丈。”

馬君武正待答話,李青鸞忽然叫道:“武哥哥,有人來了。”

說著挺身坐起,龍玉冰、馬君武一齊轉過頭看去,果然東邊走過來是一個青衣少年,步履輕逸,看上去走得很慢,其實迅速驚人,眨眼間已到三人身後,馬君武連人家麵貌都未看清楚,隻聽一聲冷笑,青衣人已從三人的身邊過去,三人都不覺轉過頭去看那青衣少年背影,這一留神細看,馬君武、龍玉冰都嚇了一跳。

原來那青衣少年,兩腳並未落在實地,隻踏在穀底青草上麵,這草上飛行功夫並不算太難,馬君武自信也能來得,難在人家一口氣走這樣遠的距離,因為草上飛的功夫,全憑丹田中一口真氣,功夫好的一口氣也不過走過三五十丈遠近,而這青衣少年一段行程,少說點總有兩三裏遠,更難得的是他步履飄逸,舉重若輕,形緩實快,馬君武隻看得心中驚奇不定。

再說玉真子登上峰頂,極目望去,隻見東方品字形突立著三座高峰,正中一峰有一條銀線下垂,晚霞照射裏,閃閃生光,玉真子看了一陣,忽地醒悟到那倒垂銀線,可能是一道瀑布,就目力所及,山勢形態,以那三峰最為雄奇,再看停身峰下幽穀,雖然婉蜒回轉,但伸延去向,卻是對著那三座奇偉的山峰。玉真子看清楚山勢,又用壁虎功遊下削壁。

馬君武把剛才見到那青衣少年的事,說給玉真子聽,這位名馳武林的女俠,聽完話臉上竟變了顏色,凝神沉思,良久不語,因馬君武描繪那青衣人所用身手,並非一般草上飛的功夫,似是一種極高的淩空虛渡神力,要知道武林中摘葉傷人、飛花殺敵,也是借一葉一葦之力方可橫渡百裏江河,不過淩空虛渡神力,隻是武林中一項傳說,玉真子幾十年江湖行走,見聞廣博,還沒有聽說天下武林人物中,哪一個有這種功力,馬君武描繪入微,當非虛言,這確實使玉真子吃驚不小。

她想了一陣,故作鎮靜,問道:“你看那青衣人有多大年齡?”

馬君武思索半晌,答道:“弟子慚愧得很,那人步履輕逸,有如行雲流水,看似緩慢,實則快捷無比,弟子雖很留心打量他,但始終沒有看清他的真正麵目,看他身材纖瘦,似是年紀很輕。”

玉真子搖搖頭道:“如果你說的不錯,那不是草上飛的功夫,他經過你們身後時,是不是帶有一陣微風?”

一句話提醒馬君武,征了一下,答道:“不是師叔問起,弟子倒還想不起來,青衣人經過時,不但未覺帶有微風,而且他衣袂不飄,雙膝不曲,碎步輕移中,恍如落絮流煙,和一般草上飛行身法大不相同。”

玉真子心中更覺驚異,但仍保持著鎮靜,淡淡一笑,不再說話。

馬君武雖然覺得師叔言未盡意,但玉真子不說,他卻是不敢追問。

天色漸漸入夜,東方天際,冉冉升出一輪明月,清光如水,把碧翠山色浸潤在月華之中,幽穀更靜,景物更美。

玉真子緩緩站起,仰望草地,神態間甚是悠閑,龍玉冰卻知道師父心中,正在思解著什麼難題。忽然間靜寂的山穀裏傳來一聲長嘯,馬君武霍然坐起,李青鸞和龍玉冰也接著跳起來。玉真子卻凝神靜聽,直待那嘯聲餘音全絕,才回頭低聲對三人說:“很多武林高手,都已趕到括蒼山來,這嘯聲當在五裏之內,你們收拾一下,立刻趕路吧。”

四個人展開了飛行身法,足足跑了兩個時辰,估計至少有七八十裏,這條幽穀似無盡無止一樣,愈深入愈覺得雄偉秀奇。又轉過兩個大彎,驟聞瀑布如雷,抬頭看,月光下三座奇峰環立,一前兩後排成了品字形,正中一峰上有一條巨瀑激濺而下。月光下看那條瀑布,像一匹白絹由峰頂垂下,同時幽穀也突然開朗,奇花爛漫,香氣襲人。

幽穀盡處,蒼鬆林立,一鬆特高,宛如撐傘,蔭地最少有畝許大小。鬆林後是一座壁立小峰,峰不大,卻很秀奇。一道清溪,繞巨鬆下一塊半畝地大小的大石,向左側一個深澗流去,巨瀑雷鳴聲中,隱聞溪水淙淙。

玉真子帶馬君武等走到那深澗旁邊,向下探視,溪水如一道水簾而下,竟是聽不出水落澗底的回音。這深澗長不過十丈,寬不過三丈左右,說它是條深澗,倒不如說它是一個深洞,玉真子神凝雙目,伏身向下細看,無奈深洞中黑暗異常,玉真子雖有精湛內功,超人的目力,也不過隻能看到十丈左右,無法窺到洞中景物。

猛然那沉沉黑暗中有點白影閃動,急如電光石火,刹那工夫已到洞口,白羽如雪,雙翅生風,原來就是那隻啄死毒蟒的大白鶴,白鶴剛剛飛出洞外,李青鸞已拍手嚷道:“啊,原來這大白鶴住在這深洞裏。”

她一叫,馬君武心裏一動,倉促間無暇思索,奮身一躍而起,左掌護麵,右手施出天罡掌中絕招,“赤手搏龍”急如離弦弩箭,猛向那白鶴撲去。

巨鶴本正昂首急上,見有撲擊,猛的一轉,左翅閃電下擊,勁風奇猛,力道逼人。馬君武掌勢未到,鶴翅扇出勁風已自罩下,馬君武隻覺全身吃那勁風打中,心神一震,勁力頓失,人從一丈多的高空中跌下,那巨大白鶴在打落馬君武之後,卻抬頭直上而去。

玉真子道飽一拂,人便急搶過去,正好接著馬君武下落的身子。

李青鸞直急得兩眼流淚,望著武哥哥說不出話來。

玉真子左手在馬君武人中穴上微微一掐,馬君武緩過一口氣,睜開眼挺身而起,看李青鸞呆呆地望著他,淚如斷線珍珠下墜,搖頭笑道:“你哭什麼?我又沒有受傷。”

李青鸞抬起右袖抹去臉上淚痕,道:“那大白鶴壞死,我不再想騎它啦。”

李青鸞話剛出口,鬆影中傳出來一聲沉喝道:“鸞兒嗎?你怎麼會跑到括蒼山來了?”

這聲音是李青鸞十餘年聽慣的熟悉聲音,不用回頭看來人是誰,立時大聲喊道:“師父,師父!”

鬆影下走出來兩人,正是玄清道人和悟空大師。

李青鸞張開雙臂,撲入悟空大師懷中。老和尚左手扶著禪杖,右手輕撫著她一頭秀發,無限慈愛地說:“你已是昆侖派門下弟子了,怎麼還是這樣叫我?”

玉真子驟見大師兄出現眼前,數十年情愛往事齊湧心間,呆了一陣,合掌問道:“大師兄,你好?”

玄清道人含笑還了一禮道:“你們怎麼會找到這裏來呢?掌門師弟好吧?”

玉其子目含淚光,笑道:“二師兄身體很好,他和我都很想念大師兄,我跋涉千裏到湘北去看你,路上遇見他們,拆閱師兄密函後,才知道大師兄到括蒼山來了,我就帶著他們尋來,想不到竟會遇上。”

玄清道人微微歎息一聲,似要說什麼,但卻沒有出口,轉身替玉真子引見了悟空大師。

老和尚宣了一聲佛號,立合掌躬身聲笑道:“常聽令師兄談起鶴駕,恨無緣早日會晤,鸞兒身世悲慘,孤苦無依,老衲教育無方,致使她野性難馴,望能費心神多加管教,老和尚先代她拜謝大恩。”說罷,又是一禮。

慌得玉真子雙掌合十,躬身回拜著答道:“鸞兒武學已盡得大師真傳,玉真子有何德何能,敢收這等弟子,不過大師兄令諭難違,隻得厚顏承諾,後日裏恩怨餘波,我決不會置身事外……”

玄清道人接口笑道:“三師妹不要太客氣了,大師兄也得遵守掌門師弟令諭,這件事還望你稟明掌門人,來日餘波非同小可,事關門派之事,我如何能做得主!”

玉真子笑道:“二師兄雖掌門戶,但他數十年都在感懷著大師兄恩賜之德,這件事盡管放心,他決不會反對。”話說完,臉上笑容隨斂。悟空大師不知道昆侖三子之間也有著一段情愛除痛,自是聽不懂話中的弦外之音,聽玉真子說得斬釘截鐵,無疑答應承攬李青鸞身世恩怨,這就激起老和尚英雄豪氣,一頓左手鐵禪杖道:“老衲雖非你們昆侖門下,但極願為貴派一盡綿力,隻要需用得著我,火裏火去,水裏水行,萬死不辭。”說罷,仰起臉哈哈一陣大笑。

玄清道人心中則另有所思,他知道藏真圖是天下武林道上夢寐以求的奇寶,真要得到手,必將引起一番慘烈爭奪,玉真子把馬君武等帶來括蒼山中,這不但幫不了忙,反得分心去照顧他們。心雖不滿,卻又不忍出言責備,隻是暗裏發愁。

玉真子十幾年未見大師兄了,見麵之後,心裏甚是高興,幾個人圍坐在月光下麵,她把一路見聞驚兆詳盡地說給玄清道人聽。

各派高手,聞風雲集湘北,爭奪藏真圖,原在玄清道人意料中,不過他倒沒想到會這樣快,而且聽玉真子所述經過,華山派八臂神翁、點蒼雙雁都已齊來括蒼山了,天龍幫主蘇朋海一代怪傑,恐怕更有嚴密布置。但最使玄清道人感到驚異的,還是玉真子述說幽穀中聽到的玉簫聲和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青衣怪人。玉簫仙子隱現江湖神出鬼沒,直如飄忽魔影,青衣怪人來路不明,更使人難測高深,而且這兩人出現都在這條幽穀之中,距此不過百裏,看來這場慘烈爭鬥,說不定在轉眼之間就要在括蒼山中展開了。

玄清道人心裏是愁思重重,但外表仍很鎮靜,望著玉真子笑道:“我和悟空大師技圖索驥,在括蒼山中尋了六七天,才找到這條幽穀,你們一進山就摸到這裏,且還比我們先到一步。”

玉真子道:“這隻能算是巧遇,被我暗走亂撞碰對了。”

玄清道人知此刻光陰寶貴,也不再多說,月光下攤開藏真圖,看白絹外麵一層所繪山勢,三座高峰品形排列,中間一峰,頂端一道瀑布倒垂,正和這幽穀背景相同。再看裏麵同一層所繪景物,亦和幽穀盡處完全一樣。《歸元秘笈》就在附近,已是無可置疑,隻是圖上並未明示秘笈藏處,這還得費一番思解。幾個人研論一陣,一時倒難語解。

玄清道人抬頭看天,見月光透鬆而下,風搖鬆影,滿地銀星閃動,遂低吟圖上偶語下兩句道:“蒼鬆歸明月,石上流清泉。”

他猛然一躍而起,繞著巨鬆下麵大石細心查看,潺潺清流,環繞大石半周,流入百丈外一個深洞。玄清道人細查那大石,天然生成,四周並沒有絲毫痕跡可疑,雖然如此,仍不敢放鬆,拔出背上長劍,細細地在石上敲打,足足消耗去一個時辰,卻仍是找不出一點頭緒。

李青鸞忽然想起兩三天沒有洗澡了,看到那清流水光,不禁心動,步至溪邊,脫下靴子,把兩隻白玉般的足浸在水裏。這條山溪是積雪融化而成,溪水水冷入骨,李青鸞經過一陣奔走,身上微感發熱,雙足入水,一陣清涼,隻覺舒暢無比,心中高興,提著靴,順清流走去,水流長不過數十丈,李青鸞走一陣已至盡處,隻見七八尺寬的溪水,如一條簾般倒垂入深澗中,心裏暗想:這深澗要是淺些,累月積水,必成一個大水潭,我在這裏洗澡多好。

她想著,一陣悵惘,歎息一聲,坐在溪邊的草地上,雙腳浸在水裏,望著深洞出神。

馬君武正在思解那藏真圖上偶語含意,回頭不見了李青鸞,心裏不覺有些發急,順流看去,隻見她坐在那深澗邊緣,立時趕奔過去。李青鸞正在想得入神,雙肘放在膝上,兩手支腮,柳眉微蹙,注視那無底深澗,長發紅衣,在夜風中同時飄動。他輕著步走到她身邊,低聲問道:“你在想什麼?還在想騎那大鶴嗎?”

李青鸞回過臉兒,搖搖頭笑道:“我在想這個山澗太深了,要是淺些,不是可以變成大水潭嗎?”

馬君武啊了一聲,腦際閃電般掠過一個心念,暗想:這條山溪不知流了數百千年,這個大洞般的深澗,不管有多深,隻要沒有出水的地方,也該流滿了,看來這澗底必然另有出水道,通往別處。

心念一動,不覺走近澗邊伸手一摸,光滑溜手,仔細一看這十丈長短、三丈寬窄的深澗,四周都是天然生成的石壁,宛如一塊完整的山石經人工開鑿而成,不禁想起藏真圖上那句“石上流清泉”的含意,心中一高興,失聲叫道:“不錯,這深澗底中,必另有一番天地。”

玄清道人等正在苦苦思索仙示渴語,不能悟解,聽見馬君武一嚷,全都趕奔過來,馬君武把無意發覺深澗四周都是石壁的事告訴了玄清道人。

玄清道人俯視深澗,一片漆黑,而且四壁光滑,著足無處,要想探視,必得甘冒奇險。

想了一陣,抬頭吩咐馬君武道:“你去采集些老藤來。”

說罷,靜坐草地澗目運行內功,玉真子知道大師兄已有冒險探澗心意,口雖不說什麼,心裏卻有些難過。

一會工夫,馬君武攜著幾大捆老藤回來,玄清道人霍然站起,笑道:“這深澗四壁光滑異常,而且不知多深,壁虎功恐怕難揉到底,我要借這老藤之力,一探澗底景物,你們可在此過等我。”

玄清道人說罷,命馬君武把采得的老藤一根一根連接起來。馬君武接好老藤,說道:

“弟子願代師父入洞……”

玄清道人微笑搖頭,說道:“洞深難測,其中難保不無毒物怪獸之類,非你力量所能勝任。”

玉真子接道:“我代大師兄一探如何?”

玄清道人大笑道:“掌門師弟,正需你多方扶助。豈可代我涉此奇險?我如身有不測,望你能善為照顧君武和青鸞兩個孩子,並代向掌門師弟為我請罪,我把追魂十二劍私授了門下弟子、”

玉真子聽得無限傷感,但仍勉強芙道:“我知道,二師兄決不全怪你。”

玄清道人把老藤委於悟空大師放管,自己手抓老藤一端,走近洞邊,一躍而下。

悟空大師緩緩把老藤放長,片刻工夫,玄清道人已消失在洞中沉沉黑暗裏。

玉真子等都凝神靜望洞底,每人心裏都升起一縷擔憂,悟空大師手中老藤十丈、百丈的緩放下去,約到了二百餘丈,猛聽那沉沉黑暗裏傳上來一聲長嘯,接著老藤一輕,心知去清道人已落到洞底,才鬆了一口氣。

幾個人焦急地在深澗崖等待著,可是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月已落下去,太陽上了山峰,玄清道人仍然是沒有一點聲息。

馬君武擔心師父安危,再也忍耐不住,躬身對玉真子道:“師叔,弟子想下去看著師父。”

玉真子看他那焦急之情溢於言表,倒不好硬性攔阻他,送點點頭道:“你要小心點,如果找不到師父,不要在深澗中多耽誤時間。”

馬君武答應著,走近澗邊。李青鸞追到身邊問道:“武哥哥,你也要下去嗎?”

馬君武說:“你在上邊等我好了。”

李青鸞淒然苦笑道:“嗯!不管多長時間,我總是要等你的。”

馬君武淡淡一笑,手攀老藤緩緩而下。十丈之後,隻覺得冷風陰森,奇寒侵肌,趕緊運氣行功,抵禦寒意。他一麵降下,一麵凝神打量這深澗形態,好似鍋底一樣,愈深形愈收縮。

兩百丈後,隻不過剩下兩丈方圓大小,那流入洞中溪水,打在右壁上,散成千萬點黃豆般的水珠兒,四下飛濺,片刻間馬君武衣履盡濕.大約在兩百五十丈左右,才到洞底,馬君武細看澗底、長約一文,寬約八尺,向西邊斜下,入澗溪水都沿斜坡從一條大石縫中排出,靠東麵光滑石壁間,有一座高可及人的石門,半開半閉。

馬君武側身進門,眼前又是一道曲折的夾道,僅可穿一人通過,而且黑暗如漆。

馬君武神凝雙目,貼壁而入,走了一陣,夾道逐漸開朗,碧光隱隱,也不像剛入石門時那麼黑暗。

又走了一段,景物越覺奇麗,兩邊夾壁,色凝翠玉,晶瑩透明,碧光耀目,如置身琉璃世界一般。

馬君武幾曾見過這等景物,不禁暗裏連聲歎道: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誰想這數百丈深澗之中,竟會有這樣一番天地,如非目睹,縱是聽人說起,也難置信。

猛的一聲歎息,從夾壁中遙遙傳來。馬君武聽出那是師父聲音,這一驚非同小可,加快腳步,急奔前進,拐了兩個彎,夾壁已盡,景物豁然開朗,一塊畝許大小的草地上,種滿著各色花樹,玄清道人盤膝坐在花樹中間,仰著臉凝神沉思,馬君武離他隻不過是兩丈左右,近在咫尺,但他卻是毫無所覺一般。

馬君武心知有異,一個箭步,躍到花樹林邊,正想衝入,猛的心中一動,停著腳步暗想:看樣子,師父似是被困在這一片花樹林中,不能出來。

他知師父不但武功精絕,而且還精通八卦易理,即便有甚陣式,也難困住師父。

馬君武心覺懷疑,不敢莽撞,細看花樹排列形態,散亂無序,卻又不像八卦陣式,心中愈發不解。

馬君武天賦超人,他追隨玄清道人十二寒暑,不但學會玄清道人全身武學,而且也學得了寶清道人滿腹文才和八卦易理、五行奇門之術。

一時看不出這片花樹林有何奇特之處,正想舉步而入,倏見玄清道人挺身躍起,一邊想著,一邊左轉右回。

馬君武站在林外,看師父按五行奇門步法,左七右八,轉來轉去,卻始終走不出一丈方圓,有時眼看他已快到林邊,隻要再多走幾步就可以出來,但玄清道人卻突然轉身,又往來路走去,心裏大急,高聲喊道:“師父,再多走兩步。”

他喊的聲音雖大,玄清道人卻是渾然不覺,連頭也不轉一下。

玄清道人走了一陣,又在原地坐下,仰險又是長聲歎息,馬君武聽得甚是清楚。

此刻的馬君武直急得六神無主,他見玄清道人困在林中走不出來,知道自己更是不行,想了一陣,忽然想出一個笨辦法來,查點這片花樹共有九九八十一株,玄清道人受困在花樹林中,如果把一麵花樹砍倒,其陣效用自失,師父不就可脫困了嗎?隻是這八十一株花樹,株株燦爛耀目,砍去倒是有些可惜,不過此刻救人要緊,自難顧及許多。心念既決,拔出長劍,伏身探臂,一劍劈去,一株花樹應聲而倒。馬君武心思慎密,砍樹時總是伏身出劍,花樹砍倒之後,才試探著腳步前進,覺得無異,再探臂向第二株花樹砍去,砍斷之後,又用長劍挑開樹身。他這笨辦法還是真行,約有頓飯工夫,被他砍去了二十七株。

玄清道人正在無法可想,猛覺服前一亮,見馬君武提劍站在旁邊,緩緩起身,道:“這花樹陣迥異一般五行奇術,玄妙難測,你想得出這個力法。”

馬君武笑道:“弟子無法可施,隻得出此下策,毀去花樹。”

玄清道人搖著頭連說:“厲害,厲害,我一時大意闖了進來,幾乎誤了大事。”

馬君武道:“那就索性把餘下花樹一齊砍去,免得我們出來時再陷陣中。”

玄清道人笑道:“這倒不必,花樹已被砍倒了二十七株,其陣妙用自破,我們進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