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國正麵戰場的局勢出現新的嚴重危機。日本侵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失利和本土開始遭受大規模轟炸的情況下,開始實行所謂“一號作戰”計劃。計劃的重點是:“占領並確保湘桂、粵漢及平漢鐵路南部沿線的要地”,以實現貫通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運輸線;同時,要摧毀設立在廣西和湖南的盟軍空軍基地。4月中旬,日軍沿平漢路向河南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接著,又從湖北沿粵漢路南下湖南,再沿湘桂路折向廣西,前鋒直達貴州獨山。
在日軍進攻麵前,國民黨戰場上出現了駭人聽聞的大潰退。
短短8個月內,相繼丟失20萬平方公裏的富饒國土,6000多萬中國同胞淪於日軍的鐵蹄之下。作為大後方政治中心的重慶陷入一片驚慌之中。在戰時,人們最關心的焦點莫過於軍事。如果其他問題還可以勉強忍受的話,那末在這方麵出現不應有的嚴重挫折就使人普遍感到難以忍受了。誰都看得出來,這場大潰退其實是國民黨當局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麵的嚴重問題的集中大暴露。民怨空前沸騰,輿論空前激昂,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衝破皖南事變以後相當長時間內的比較沉寂的狀態,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規模蓬勃興起。人們對國民黨政府已喪失信任,要求實行根本性的變革。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和抗戰不力,也引起英美等國駐華官員和輿論的強烈關注與不滿。
過去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嚴密封鎖,大後方許多人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的真實情況並不了解。這一年初,在國內外各方麵的壓力下,國民黨當局第一次允許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前往延安等地采訪。6月9日,也就是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第三天,參觀團一行21人到達延安,成員中有美聯社、英國《曼徹斯特衛報》、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記者斯坦因,《紐約時報》、《時代雜誌》記者愛潑斯坦,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記者福爾曼,路透社記者武道,美國天主教《信號》雜誌中國通訊記者夏南漢神父,蘇聯塔斯社記者普多岑科,此外,還有國民黨統治區各大報的一些記者以及國民黨官員。
中外記者來到延安,毛澤東很興奮。他立刻經過延安交際處安排了同記者會見的時間。
6月12日,毛澤東會見記者參觀團。記者團的成員大多是第一次來到延安,對這裏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在同毛澤東的談話時提出的問題特別多。毛澤東一一耐心地作了解答。關於國共談判,毛澤東說:現在還在談判之中,我們希望談判有進步,並能獲得結果。關於開辟第二戰場,毛澤東說:第二戰場開辟的影響會是很廣泛的,直接影響歐洲,沒有它就不能打倒希特勒,將來亦會影響到太平洋與中國。但他又指出:中國的問題還要靠中國人自己努力,單有國外情況的好轉,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關於中共的主張,毛澤東指出,中共希望國民政府、國民黨及一切黨派的人,從各方麵都實行民主。他說,全世界都在抗戰中,歐洲已進入決戰階段,遠東決戰也快要到來了,但中國缺乏一個為推進戰爭所必須的民主製度。隻有民主,抗戰才能夠勝利。我們很需要統一,但是隻有建築在民主基礎上的統一才是真正的統一。國內如此,新的國際聯盟亦將是如此。隻有民主的統一,才能打倒法西斯,才能建設新中國與新世界。當時在交際處工作的金城回憶:“中外記者都想不到毛澤東能這樣快地接見他們,並且詳盡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回到交際處,大家都感到十分興奮。”
朱德、葉劍英等也分別會見了中外記者,向他們詳細介紹了中國抗日根據地的真相和它在抗戰中的重要地位。一份經過毛澤東修改的葉劍英向中外記者團的講演《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通過中外記者的報道,廣泛傳布到大後方和許多國家,引起強烈的反響。國內外輿論開始重新評價中共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